上岸UCL学姐:脚踏实地是我的人生态度,长远规划是我的必胜法宝

  欢迎阅览留学匠的文章,关注留学匠,了解更多留学资讯和故事。您的每一个点赞、收藏、转发都是对留学匠坚持写作的支持。对留学过程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私信我们,我们非常乐意帮您答疑解惑。

  哈喽大家好,留学匠又来给大家讲故事啦!

  今天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在留学匠的帮助下成功上岸UCL的学姐。我们所讲的内容都是这位学姐的亲身经历喔 ~ 还附带着一些她在留学申请过程中悟到的心得体会。

  正文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位学姐:学姐的本科背景是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布莱恩特学院,学的是会计专业。后来学姐找到了留学匠,希望我们能帮她申请英国名校,最后在双方的不懈努力下,学姐成功上岸了UCL!这可是QS前10的顶尖大学!怕你们说我唬人,直接上offer!

  

  “证据”也摆在这了,我们直接进入主题,一起来看看这位学姐的故事吧!

  作为一个获得过留学匠帮助的学姐

  我由衷地感觉到

  在留学申请过程中

  能遇到一个良心留学机构有多么的重要

  希望通过讲述我的申请季历程

  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学妹学弟们

  

  从小到大,别人都说我是个细心、有计划的人,而我也始终是这么认为的。因此,我做任何事之前都会先考虑一番,用带有前瞻性的想法去思考这件事到底应不应该,或者说值不值得我去投入。

  渴望去英国读硕士这个想法,也并不是心血来潮。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无论是为了学历也罢,还是为了开阔眼界也好,我都觉得出国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也就是从我诞生了这一想法后,我开始四处搜集资料,直到找到了我的梦校——布莱恩特学院。了解完它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它就是我的“命中注定”。我深知量化成绩对于英国学校申请的重要性,为此从入学的那一刻开始就为自己立下了目标,保证我的GPA能够超越梦校要求的均分标准。

  然而追梦的道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中外合办教学的课程比我想象中要硬核,无论是时常发生的quiz、还是令人头痛的专业课考试、演讲以及论文撰写等等,这些事情但是一件就已经足够我投入大量的精力了,更别说当这些事发生在同一天或是同一周时了。然而更不巧的是,它们不仅发生在同一周,甚至还不止一次,多得都快让我麻木了。为了抵挡如此大的压力,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脚踏实地,专注教授在课堂上的讲解,从容应对随机而来的测验。

  

  在经历过大一的洗礼和摧残之后,我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原来网上说最好能找留学机构帮忙也是真的。于是我就在大二下半学期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中介,当时因为机缘巧合,通过一位朋友的学姐了解到留学匠,之后我就与林老师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沟通,随后我们一拍即合。

  我的性格是比较雷厉风行的那挂,就是要冲名校,珠海留学匠的林老师根据我当时已有的成绩,为我做好了学业规划,强调了我在未来的两年中需要稳住的成绩,同时提醒我在学有余力之时也要注重软背景方面的提升;我大学生涯的假期早已被实习以及语言考试填满,充实却又有意义。

  

  不得不说现在回过头望,会感慨这一切都值得。按部就班,脚踏实地,长远规划是我逆袭的必胜法宝。

  奇迹都有原因

  就是周密的、

  勤勉的、

  有选择的、

  竭尽全力的努力

  

  很庆幸我确实是一个有规划的人,所以每次在做出选择前我都会考量学校的项目或者是比赛是否真正适合现阶段的自己,这样也可以让我用最短的时间,以及所做的努力在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获得相应的回报。

  如果当初不是仔细研究过自身的背景和现阶段所欠缺的东西,我可能也会步入我那位朋友的后尘——精心准备过的项目成果却不符合申请专业背景。那时可真是追悔莫及了。也幸好这种事并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不说高瞻远瞩吧,起码长远规划是留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能力。

  我的本科是主修会计学,当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一专业,做出的努力也并没有在这方向得到正反馈时,我就有了及时更换赛道的想法。当时我也与留学匠的林老师讨论过这件事,她非常认可我的做法,也为我之后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提出了建议。之后我就尽量的将选修课都改为偏向finance或者是mkt的课程,在稳住主修课GPA的同时,为自己研究生转专业增添更多的可能性。同样,相对应的实习方向也要选择偏向这两个方向。

  

  其二就是要打破信息差,在还没有拿到offer的时候,自己有想过如果申请英国不顺利的情况下,再考虑一下香港的学校,于是我了解到港前三或者是很多名校都有暑校的项目,这些软背景的提升无疑都将对未来申请大有帮助。

  在科研以及商赛方面,我也尝试过参加复旦大学与上海复杨科技举办的中草药行业复兴项目,欧莱雅以及强生商赛等。多尝试一件新鲜事,也许未来就多一份选择。

  “每一段经历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

  这是我之前在全球领导力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当时觉得这段话也挺有意义的,于是我就默默记了下来。想不到就只是我记下来的这一举动,就成为了一个关键。

  在后来我发现这句话竟然能在我的文书里派上用场。当时学的时候我只是抱着有兴趣的态度去试一试的,却也没想到会在自己的留学申请中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属于是歪打正着为自己未来的研究生专业添一把火了。不过说起来也是巧,如果不是留学匠的林老师提点了我一下,我当时可能也不会将那段经历加入到文书里面去。

  

  正如余世存所说: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在申请季中我也是个焦虑的人,但结果告诉我每件事情用心完成,若足够诚恳,万事皆可刃。

  曾经总有直系学妹学弟问我递交申请材料时,能否只递交美方成绩?其实我认为没有必要去刻意淡化本科是双非的身份,而是立足这个身份,利用好中外合办的优势以及资源,要有一种“配得感”,相信自己配得上美好的事物,然后才能有追寻的勇气。学历从来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更不是。

  

  最后我想说:只有自身有能力+正确的投递方法+诚恳坚韧的文书材料+合适的留学中介,当这四种要素齐全时,就是收到offer之时,offer不来都对不去过去的努力。最后我也衷心祝愿大家都能够拿到自己的理想offer!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