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执行丨扎实推进双语执行 搭建民族团结之桥

  扎实推进双语执行

  搭建民族团结之桥

  石棉法院

  (图片均来自网络)

  石棉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脉东部,大渡河中游,地处雅安市、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交汇地带,这里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藏、彝等民族风情浓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近三成,素有“藏彝走廊,阳光石棉”之美誉。神秘古朴的尔苏、木雅藏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彝族文化,在棉城大地代代相传。

  在这块多民族交融聚居的土地上,石棉法院践行公平正义,厚植为民情怀,用法治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在2022年石棉法院荣获第六批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机关。

  石棉法院的执行法官,用心、用情办理涉少数民族执行案件,为民族团结进步和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强劲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他们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在司法为民赶考路上交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毛小芳,女,彝族,石棉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毛小芳到执行局工作的这两年,执行过程中需要用彝语沟通的情况不在少数,不管碰到多么疑难复杂的执行案件,她总是先用本民族语言与父老乡亲拉家常,再从法律规定和民族风俗给双方当事人做释法明理工作,积极促成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目前,双语执行已成为石棉法院为辖区彝族当事人开展的一项“定制服务”。

  “随着彝族群众涉执案件的增多,彝族习惯与法律规定偶有冲突,加之部分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确实存在不愿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用本民族语言和当事人沟通,有利于增进民族情感,消除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对立和隔阂,可以顺利促进案件执结。”毛小芳说道。

  在一起涉彝族离婚纠纷案件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以生效法律文书无法调整民族婚姻为由,一直拒绝返还彩礼,且多次躲避执行法官。了解到被执行人不能熟练运用汉语与执行法官进行沟通后,毛小芳便主动请缨,申请参与协助案件执行。为防止激化矛盾,毛小芳与执行法官多次来到被执行人家中,使用彝语与被执行人进行深入交流,晓之以法理、动之以真情、法俗融合,努力做被执行人思想工作,从本民族文化习俗的认同感出发,经多次释法明理后,被执行人说出了内心真实想法,并同意配合法院执行工作。

  次日,被执行人便主动给石棉法院执行局打电话,表示愿意到法院与申请执行人面对面协商处理。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后,毛小芳通过不断用双语将“法言法语”通俗化、本地化进行转换释明,逐步增强执行双方内心接受度,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握手言和,被执行人当场履行义务,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2020年——2022年,双语法官参与执行案件共44起,其中化解矛盾纠纷21起,促成和解8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一位平凡的执行法官都在不平凡的执行岗位上,坚守着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他们不忘司法为民初心,牢记服务大局使命,始终用优质的司法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新需求新期待。

  原标题:《双语执行丨扎实推进双语执行 搭建民族团结之桥》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