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代表没睡好?警惕睡眠九大误区

    白天哈欠连天

  晚上精神抖擞

  睡时鼾声如雷

  睡醒头昏脑胀

  ......

  睡眠是人类基本生理需求

  然而“睡个好觉”却成为很多人的奢望

  你是特“困”户中的一员吗?

    睡不好不是最可怕的

  更可怕的是你错信了

  关于睡眠的误区!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

  武汉协和医院专家就跟您

  聊一聊“睡觉”这件事情

    做梦表明没睡好

    做梦是正常现象,每个人在睡眠的过程中都会做梦,只是有的人醒来的时段正好在容易做梦的快动眼睡眠时间,所以更容易记起自己的梦境。

  如果只是单纯觉得梦多,并不需要担心,只要白天精神好,并无什么影响。但是如果总是噩梦,或者梦中会喊叫踢打甚至坠床,或者夜间频繁觉醒,就需要警惕出现睡眠疾病了。

  老年人觉少很正常

    很多人以为上了年纪睡得少是正常的,其实中老年人对睡眠的需求并不少。绝大多数的中老年人,是因为生理性衰老、昼夜节律基因的调控、环境的影响、躯体疾病及药物影响等原因才睡得少了。

  大于65岁的老年人,推荐的睡眠时间是7-8小时,5-6小时的睡眠时长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如果第二天不犯困、精力充沛,就是好的睡眠。但是,如果觉少到影响第二天精神,白天做事提不起劲,安静坐着就想睡觉,就需要对睡眠进行调整了。

  熬夜不要紧,睡几天可以补回来

    睡眠不能随时支取,不能储存。有些人平日由于工作繁忙所以睡得很少,一到周末却狂睡,片面认为周末多睡可补回平日睡眠不足。殊不知这会使平日睡眠节律失调,更难恢复正常睡眠。

  午睡时间越长越精神

    午睡有利于恢复精力,消除疲劳,但午睡时间有限制,午睡时间过长,反而导致睡眠惰性,引起醒后的头昏、头痛、疲乏感、反应迟钝感,需要数小时或者大半天的时间恢复,并且不利于当天夜间的睡眠。理想午睡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

  如果本身存在失眠的病人,不建议白天打盹或者白天补觉,这样更容易失眠。

  睡越久越健康

    7-8小时的睡眠最合适,以满足第二天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不影响白天都生活质量为标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睡眠时间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曲线为 J 形曲线,也就是说,睡眠时间越长(一般来说超过9小时),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在床上看书有助于睡眠

    尽量不在床上做和睡眠无关的事,可以等有睡意了再上床睡觉。如果实在习惯在睡前看书,尽量选择偏暖色调一点的灯光,以减少光线对夜间睡眠激素(褪黑素)的影响。由于手机、iPad的光线都对褪黑素的分泌有影响,不建议睡前看电子产品。

  睡前饮酒可以助眠

    酒精存在依赖性和耐受性,也就是说最初觉得饮酒可以改善睡眠,后续不喝酒就睡不着,再后来以前的酒量已经不能改善睡眠了,需要更大量的饮酒才能入睡。并且,酒精本身会对睡眠存在不良影响,会导致我们的浅睡眠的增加,深睡眠的减少,也导致睡眠片段化,是不利于睡眠的因素。尽量不要饮酒促睡,是错误的方法。

  睡不着也要躺着

    存在这种认识的人将卧床时间与睡眠时间混为一谈。实际上,我们所关注的是有效的睡眠时间,而不是卧床有多长时间。如果你发现自己实在睡不着时,可以起来看书,或者安静做点事情,不要一直在床上躺着。大部分人越躺越焦虑,会导致失眠的慢性化,更不容易调整了。

  早晨怕起不来,多设几个闹钟

    不建议设置多个闹钟,反复多睡几分钟没有意义。这种断断续续的睡眠只会让头脑变得更加昏昏沉沉,经常这样也会扰乱生物钟。

  怎样才算是好的睡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对照以下几条做判断:

  入睡快,上床之后30分钟内入睡;

  不易醒,睡着之后不容易惊醒,或醒来时间较短;

  睡得足,睡眠时间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精神佳,早晨醒来后精力充沛情绪稳定,而不是感到头昏脑涨、疲乏。

    哪些因素会影响睡眠?

    ? 环境因素: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强光、噪音等都可能影响睡眠;

  ? 不良生活习惯:喝茶、喝咖啡、吸烟饮酒,入睡时间不规律、熬夜工作都可能扰乱正常作息;

  ? 社会因素:健康、经济、家庭问题的应激刺激导致的情绪变化;

  ? 躯体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能都会合并存在睡眠障碍;

  ? 情绪问题:抑郁、焦虑、惊恐发作、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都会以睡眠障碍为临床表现;

  ? 药物因素:多种药物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失眠,如抗抑郁药物、中枢兴奋类药物、减充血剂、心血管药物、麻醉性镇痛药、平喘药等均可诱发失眠。

  褪黑素比安眠药更健康吗?

    褪黑素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 昼夜节律延迟型睡眠障碍;② 因褪黑素分泌减少导致的失眠;③ 倒时差;④ 倒班作业;⑤ 盲人及脑损伤者的睡眠障碍。

  如非上述情况而长期补充外源性褪黑素,可能会反射性引起体内褪黑素合成分泌功能紊乱,或者机体褪黑素代谢水平降低,使日间褪黑素累积呈高水平,使其昼夜节律性消失,引起疗效降低甚至消失。

  褪黑素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 头痛、头晕;

  ● 恶心、腹部痉挛;

  ● 短暂的抑郁情绪、轻度焦虑;

  ● 轻微震颤、易怒、困倦、警觉性降低、意识混乱或定向障碍,以及低血压;

  ● 会导致白天嗜睡,故服用后5小时内不要开车;

  ● 自身免疫性疾病,不能使用褪黑素

  怎样保证良好的睡眠?

    午饭后避免咖啡、可乐、浓茶、红牛、奶茶等兴奋性饮料,睡前6小时不喝酒,睡前避免吸烟。

    下午或者晚点时间可以进行温和的体育锻炼,快走、慢跑、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瑜伽等等,睡前3小时避免剧烈的运动锻炼。

    睡前不看连续剧、小说,禁止打麻将、扑克或者其余易引起兴奋的游戏。电视不能帮助睡眠,会促进警觉,保持清醒,玩手机上网同样不行。

    保持良好卧室环境,光线及温度适宜。早醒者使用遮光窗帘。

    晚上有睡意或者到了规定的睡眠时间时才上床休息。如果卧床后20分钟仍无法入睡,应离开卧室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直到感觉有睡意再返回卧室睡觉。整个过程中不要看时间,增加焦虑。

    无论前一天晚上睡眠如何,第二天都在同一时间起床(包括周末),以建立良好的生物钟。尽可能不熬夜,第二天不补睡、不懒床。

    避免白天过多的小睡,但是中午短期的小睡(15-30分钟)可以帮助恢复精力。

    如果上述注意事项

  都做到了还是睡不着

  或者睡不好

  就需要找医生看看失眠背后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美国睡眠医学会.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逐次访谈指南[M],(美)帕里斯原著,张斌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