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修复,解锁生态司法的绿色基因

  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西侧,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樟子松母树林基地,闻名世界的沙地樟子松林带,水资源、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和潜力巨大。

  切实发挥司法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方面的作用,法院一直在司法助力生态修复的探索和创新上下功夫。

  在学习考察先进地区经验、与相关部门开展调研座谈的基础上,经历了一系列调查研究,鄂温克族自治旗法院与鄂温克族自治旗检察院、林业和草原局、国汇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生态司法+碳汇”工作模式,在3月21日“世界森林日”举行“生态司法+碳汇”工作机制会签仪式。

  工作机制的会签,标志着开展“生态司法+碳汇”工作有了操作流程,能够促进惩罚、调处、修复、预防一体推进,刑事制裁、民事赔偿与生态补偿有效衔接,惩治有力度,修复有精度、联防有广度“三位一体”的绿色司法保护模式得以深化,实现碳补偿机制多赢、共赢。

  关于碳汇,你了解多少

  1

  什么是碳汇?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物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2

  什么是碳汇修复?

  无论是原地修复还是异地修复,从损害到完成修复有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内,原本应该由被损害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就可能无法吸收。碳汇修复,就是弥补了这段时间的修复空白,在既有的赔偿、修复基础上再加上碳汇修复,就显得更科学和更精细化。

  3

  什么是碳汇补偿?

  碳汇补偿是司法机关创新运用认购碳汇方式替代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的一种新方式。认购碳汇替代生态环境修复于法有据。最高法《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决被告将生态环境修复到损害发生之前的状态和功能。无法完全修复的,可以准许采用替代性修复方式”。最高法《关于审理森林资源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明确提出,“当事人请求以认购经核证的林业碳汇方式替代履行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综合考虑各方当事人意见、不同责任方式的合理性等因素,依法予以准许”。

  原标题:《碳汇修复,解锁生态司法的绿色基因》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