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科技与创意!这个省级科技赛事再次在东莞长安精彩上演
在东莞市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点亮”行动启动之际,长安镇再次迎来省级科技盛事。3月25日至26日,文搏杯第十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在长安镇第二小学举行,来自全省的18个地级市、近200支队伍齐聚,较量动手实践能力,共同参与科技创新。据悉,这已是十年来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第三次在长安镇第二小学举行。
省级科技挑战赛
再次在长安举行
本届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教育局指导,广东省科协事业发展中心(广东科学馆)主办,长安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长安镇教育管理中心、长安镇第二小学承办,旨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广东省科协党组成员华旭初,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吴石宝,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负责人严考全,广东省科协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叶新鹏,长安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主任蔡少霞等出席活动颁奖典礼。
华旭初在致辞中表示,十年前,广东省科学实践能力挑战赛在长安镇第二小学举办了首届赛事。十年来,挑战赛茁壮成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成为全省科学系统、教育系统的一大品牌、科技赛事。接下来,主办方将总结成绩和经验,让赛事在开拓创新中砥砺前行,不断发展壮大,更好地服务省内广大师生,为广东省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吴石宝表示,选手们在赛场展现出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共同成长的良好精神风貌,活动非常精彩。而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一直非常支持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开展,近两年的科普项目中专门为青少年科技教育设置了专题项目,从多方面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接下来,还将充分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
蔡少霞表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再次在长安举办,是对长安科学教育的鼓舞和鞭策。长安将继续强化统筹协调和宣传教育,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走深走实,在教育的“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也希望专家们继续关注长安、支持长安,多来长安传经送宝。
仪式上,长安镇第二小学获授“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牌匾。同时还进行了颁奖典礼,为各组别的一等奖、冠亚季军团队授予奖牌、奖状和奖座,并为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赞助方颁发了鸣谢牌匾。
据了解,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由是一项全省示范性青少年科技活动,自2013年创办以来至今已是第十届,其中有三届赛事在长安镇举行,长安镇第二小学为三届赛事的承办单位。
作为全国首创的广东特色活动,挑战赛具有低成本、易普及、趣味强的特点,深受全省各地师生的喜爱,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影响力不断扩大,现已成为省科协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后的又一品牌活动。
共设三个组别赛事
考验选手多种能力
本届比赛为期两天,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3个组别进行,比赛项目包括小学组“飞翔吧,纸火箭赛”、初中组“首屈一‘纸’赛”、高中组“‘筷’乐腾飞赛”。
根据比赛规则,选手们利用A4纸、筷子等简便的材料,以团队合作形式,通过现场制作、作品测试与评定等环节,互相比试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
在制作环节上,各组选手使出浑身解数,进行纸火箭、纸承重、投石机模型制作,即便是同一项目,也没有一个作品重样。比赛现场也是十分精彩,在小学组的“飞翔吧,纸火箭赛”上,只听见“噗”的一声,纸火箭被迅速吹出,由于瞬时强大的气流,在空中划出一条又高又远的抛物线,并落到几十米以外的草坪上。
在初中组首屈一“纸”赛上,则能见识到小小白纸所爆发出的无穷力量,卷成几根圆管的它们,被制作成三管鼎立或多管立体形状,最大的承重量竟能达到6箱(约120斤)矿泉水那么高;在高中组的“筷”乐腾飞赛,由筷子、橡皮筋、棉线、透明胶、金属勺制作成的投石机,竟能将重量50克的沙包投射到10多米远,令人惊叹。
“这个应该是我看过的最低成本的一项赛事,也正因为它的低门槛,所以能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进来。同时,它也是多学科融合的一项赛事,涉及物理、化学等知识,这有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思考、研究,不断进步。”赞助企业负责人朱杨林说。
除了挑战赛,本次活动还在长安镇第二小学的校道、广场、木工坊设置了展板、体验“打卡”点,有广东省十届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回顾展、长安镇科学教育特色成果展、长安镇第二小学科技教育品牌成果展等,让参赛选手近距离、全方位地体验科技的魅力,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热爱与兴趣。
赛事有趣有意义
参赛选手收获满满
本届挑战赛虽然在雨天进行,但丝毫没有影响选手们的参赛热情,他们纷纷表示,活动大大提升动手、合作和创新能力,收获满满。
“我觉得我们这次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我们很喜欢这样的比赛,除了能提升动手能力,还能学到很多课外的知识,结交更多新朋友。”参加了小学组比赛的选手梁梓洋说。
参加初中组比赛的选手宾均怡也表示,能够参加这样的赛事倍感自豪,“这里有来自不同地方的选手,他们的实力都很强,有助于自己取长补短,不断地进步”。
“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还是很满意的。比赛的成绩不是最重要的,过程更加珍贵。在一次次的实践当中,不仅可以丰富我的课余生活,还能培养我的动手能力等,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很有用处。”参加高中组赛事的选手林秉樟微笑着说。在本届挑战赛上,林秉樟和他的搭档李伟乐拿到了高中组别的冠军。
落实科学教育“123N”
全力培养创新型科技少年
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十年内三次在长安举行,而且都放在长安镇第二小学举行,是长安镇、长安镇第二小学在科学教育方面的实力使然。
“长安有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能为青少年群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而长安镇第二小学再次承办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是该校推进科学教育的积极体现,可见该校已将科学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里面。”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负责人严考全说。
一直以来,长安镇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工作,围绕“品智教育 特色发展”教育核心理念,积极落实科学教育“123N”机制,打造一支“四级”科教团队,建设两类“1+X”科教育人场室,打造三位一体化科教体系,培育N个“特色+多元”的校园科普阵地,全力培养创新型科技少年。目前,长安镇入选国家级青少年科学教育类学校7所,省级4所,还有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1个。
而此次赛事举办地点长安镇第二小学是一所有着98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小学,其致力科普教育有近30年,先后创建了“创文化”品牌学校,组建了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开拓了课堂和课题两大教研路径,探索了“引进来”“走出去”“沉下来”的“123”教研模式,并先后成立动植物标本制作、海陆空模型、木工等多个精品社团,开设多个科技活动的场地和科普培训的场室,并将科学教育融入学校的学生评价体系,逐渐形成全域、全员、全程的“三全育人”科学教育体系。
该校曾获国家级、省级、市级成果奖20多项,承办重大活动11次,300多项市级以上集体荣誉;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级科技竞赛中获奖2000余项。
“下来,我们会以少年科学院为抓手,把科学教育扎实地落实好,为东莞的科学教育、为长安的品智教育贡献力量。”长安镇第二小学校长钟俏芳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钟宏连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