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曾感慨:宁愿赔10亿,也要把7000多名老员工开掉,这些老员工都是35岁以
任正非曾感慨:宁愿赔10亿,也要把7000多名老员工开掉。这些老员工都是35岁以上的,为何一向慈祥亲民的任正非会如此“狠心”?
2018年底,华为共有7000多名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先后提交了辞呈,这批老员工的卡号、ID都被注销,甚至连创始人任正非都要改工号。
这是由华为内部组织安排的,辞职后的员工可以竞聘上岗,职位和待遇基本不变,但全部辞掉的员工都能够获得华为的赔偿,总计高达10亿!
为何任正非如此大费周章,宁愿花掉10亿也要安排这次老员工竞聘上岗?原因很简单:狼性精神不能灭!
你细想,一家公司的员工如果在公司工作了8年,甚至10年,那么就会产生一种“倚老卖老”的心理,有心人来了不主动培养,反而是坐在办公室“纸上谈兵”,甚至会出现“坐吃山空”等情况。
如果老员工每天都是混日子,这种氛围蔓延开来,公司必然是走不远的。所以任正非坚决要执行这次“竞聘上岗”,因为如果公司把狼性精神丢了,迎来的只会是被淘汰!
任正非曾经说过:一家企业内部团队如果缺乏斗志,跟上到战场没有武器的士兵一样,那怎么打胜仗?
想要让士兵时刻保持斗志,就需要设立一套激励机制,让员工看得见,摸得着,他们自然会保持动力,主动为业绩操心。只要钱给到位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
太二酸菜鱼的母公司九毛九就是最大的例子。
1995年,九毛九在海南开张了,主营10块钱的山西小面,但老板兢兢业业经营了十多年,全国才扩张了20多家门店,不仅发展速度缓慢,而且没赚到什么大钱。就开始借鉴海底捞的“合伙人模式”。直到2015迎来爆发期,全国扩展门店了142家,半年盈利1.25亿。
以往,九毛九创始人发现员工缺乏积极性,就是因为公司机制老套,员工每个月拿着死工资,必然是没有动力干活,对客户服务态度不好,对业绩目标没有动力。
所以九毛九重新推出设计了员工薪酬,让员工每个月的收入都与门店业绩息息相关,同时店长也不再在外部招聘,而是从公司内部老员工进行选拔,让店长的收入与门店业绩挂钩。
这样一来,员工和店长看到门店的业绩与自己的收入捆绑在一起,必然会主动操心业绩,时刻保持斗志。
同时公司内部还推出了一套“内部创业机制”,只要公司5年以上的老员工,有创业的想法,都可以申请与公司合伙出资扩张门店。成为店长之后,不仅每个月都能拿到利润分红,还能够拿到人才激励机制。
只要店长主动培养新人,让新人有能力承担一家门店的时候,那么老店长就能够拿到新门店的利润分红。
这种机制最大的好处就是资源共享,实现共赢。实现了人才裂变,门店轻松扩张,而公司也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和现金支出。
一根竹子容易断,三根麻绳难扯断。那个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老板要学会赋能员工,敢于下放利润,才能够让员工与老板站在同一阵线,同心同德才能把蛋糕做大。
一家企业要想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数字化时代下脱颖而出,成为领头羊本质的核心就是激励机制!
那么怎么设计一套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让员工时刻保持动力去执行,甚至吸纳更多人才进驻公司呢?
第一,超额完成业绩再激励机制。团队除了有项目提成以外,公司还可以给超额完成业绩的那个团队给予奖励。
比如A团队业绩目标是50万,但实际完成了100万业绩目标,其中利润是20万,那么这个团队就能够拿到50%的利润分成。
第二,内部采用赛马机制。团队之间每个月都会进行一个竞争,如果排名第一的团队,就能够拿到业绩利润的3%作为奖励。
相反,如果排名最后的一个团队,不仅没有激励,还有可能接受惩罚。比如:吃苦瓜、吃柠檬、俯卧撑。
第三,员工薪酬浮动制。对于员工的薪酬,公司不能再用“底薪+提成”的制度,而是利用弹性机制。
比如:基本工资+个人业绩提成+项目提成+团队业绩提成+绩效+年底分红。要把员工的薪酬细化,让员工知道自己的薪酬原来是没有上限的,做得多就拿得多。
第四,股权激励机制设立。对于一些高管层干部,公司要懂得利用股权激励去促进,这样才能够把一些核心人才留在,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团队越做越大。
这套“合伙人模式”最核心的就是:激励、赋能、共享、共赢。在当今这个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留得住人才企业才能做得大。
老板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不要沉醉于以往的认知里面原地打磨。这也是为何企业老板需要不断学习的原因。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要想增强科技,数理化才是重中之重,抓好根本的教育教学,才能培养出科技人才。
越来越多的地方高考开始推行“3+1+2模式”,物理和数学学科将会越来越重要。如现在很多比较好的大学专业,大多数需要数理化的知识。而且从小培养孩子的理科思维,可以拉开和同龄人的差距。
钱学森感叹道:“现在中国人过于重视英语,但是英语就业出去,工作却比学物理、数学出去的学生难找工作!”教育部表示将增强数学考试占比。
拿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话来说:
想要让孩子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来,这就需要父母在辅导孩子数学题的过程中,陪孩子多读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玩一些数学游戏。
然而,攀登数学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也认为数学很枯燥,但一看到刘薰宇的数学书,感到很惊讶。你还能像这样学数学?”
杨振宁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能够认可的数学老师刘薰宇是不会错的。
刘薰宇又是谁?
刘薰宇与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相比,并不出名,因为他的精力主要在数学教学和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
刘薰宇一生写过很多数学方面的书,最有名的便是这三本:
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第二本是《数学趣味》,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这一册就有点难度了,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级的娃,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同事把这书拿给孩子看,平时孩子也补习数学,有时候觉得上补习班有点枯燥。可孩子看这个书,却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还能把他在补习班学到的东西运用过来。
一看就看了个把小时还不觉得累!家长:实在是难得的好书!
对于刘薰宇先生编著的这套经典数学科普图书,家长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家长表示“这套丛书总体上有一种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感觉,语言特别有说服力”
可以说,熟读这套书,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就不用担心了。
这套经典数学丛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们蕴藏起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们爱上学数学,许多家长表示《数学三书》是难得的好书,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