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得阅读者得语文”,吗?
亲爱的读者:
阅读理解的执行贴卡了好久,终于出来了~~
撒花~~
阅读理解一向是语文考试的失分重地,小学如此,初中如此,高中还是如此。
自小学三年级以后,渐渐地阅读理解题已经不是简单地照搬文章中信息就可以应付的了。它需要答题人有提取信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这样麻烦的过程中,环环都容易出错,如果没有一些技巧,就容易损失严重,艾酱也是。
常常有人说,“得阅读者得语文”,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就是我帮着艾酱努力减少阅读理解失分的一些小心得,跟大家一起探讨,希望我们共同进步。
1
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
我常常遇到读者问:孩子平时阅读量也不少,怎么做阅读理解老是错?
这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误区,阅读能力并不等于阅读理解能力。只要认识了字句,大家都有阅读能力,但是对于阅读对象的吸收与理解,却是要考验阅读者的文识以及人生阅历了。
文识这点很好理解吧,读口水书和读经典文学,哪个更能增加阅读理解能力,显而易见。
而人生阅历这点我以前也写过,在《要读多少遍,孩子才能读懂一本书?》一文中介绍了我小时候和长大后读同一本书的区别。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自然的增长。无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积攒起点滴见闻,体察着人情百味,原先读不懂的内容慢慢地也就能懂了。
每个孩子对文字的领悟能力不同,阅读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但如果不是横向地跟“别人家孩子”相比,而是纵向地看,多阅读的孩子总是比他之前的阅读能力要更强。
所以结论还是多阅读,读经典,一般总能增加个人的理解能力。
2
1
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的解题能力
这点其实也很常见的,我们常常读到作者做自己文章的阅读理解题结果得分不高的新闻。
你不能说这个作者阅读理解能力不强吧,但他确实做不来题。
这类新闻下,常常有人说:这证明了语文阅读理解题的不合理,就应该取消掉。但是就像我在之前讲如何写作文的《【小学语文之作文】经过实践验证的战法第一套》一文中说的那样,标化考试首要的就是要有评分标准。不然,何来公平可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可惜,在标化考试里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是正确答案。你要么放弃标化考试,要么就得学会如何找到正确答案里的哈姆雷特。
3
1
刷题 or 不刷题?
That‘s not a Question!
高考语文中阅读理解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从这个角度说,“得阅读者得语文”也是对的,很多孩子失分严重同样是事实,再加上前面提到的什么“作者也做不对阅读理解”之类的新闻抓人眼球,大家对阅读理解题的畏惧心越来越重。
但是既然是标化考试,既然有标准答案,那它就一定是有相应地解题技巧。换句话说,就是有“套路”。
01
阅读理解题的套路
阅读理解题有套路?
当然。
如果大家关注过各个平台上的语文名师,或者留意一下小朋友的课堂练习,老师们一定都有教所谓的“答题规范”。
比如说,每一篇文章都有主旨,答题前先找到主旨,从第一题开始,由浅到深地在回答里套入主旨。
比如说看到比喻就是形象生动,看到拟人就是“将……赋予人的……(动作、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
这些套路,随着年级的增加,内容也在不断深化,从具象到抽象,从浅层情感(善良、喜爱)到深层情感(愤懑、嫉恨、深沉的爱)之类之类的。
这些套路如果孩子实在无法体悟也没有关系,多刷题,刷到一定量就能悟了。
我自己高考前因为现代文阅读失分严重,就刷了厚厚地一本教辅书。刷到一半的时候,就悟了,就是你也说不上来为啥,就能写出来标准答案了。现在我回过头来想想,那就是跟答题标准“同频共振”了。
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我对艾酱的阅读理解失分也就不那么忧虑了。因为实在不行还能靠刷题,能靠刷题解决的都不是问题。
02
现在一定要刷题吗?
那当然不是。原因是:
1. 各年级的判分标准不同
记得我曾经分享过一二年级的阅读理解很简单,文章中的语句直接套用就行。群里有个一年级妈妈就说:懂了,那让我孩子直接刷三年级的教辅书。我的回答是——
因为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是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语言学习的能力,各年级的教育要求不同,导致了阅读理解的判分标准也随之不同。
比如我记得艾酱错过一题,她写的是“以乐景写哀景,表达了作者……的心情”,?!错了!答案是“对比”。我猜她应该是在128或者208的某篇古诗文赏析里学到了这种表达,考试就照用了,就。。。。错了。
如果大家去看每一年级的教纲,对阅读理解的层次要求都不同,考察的知识点也不同。你超越年级答题,很有可能就跟标准答案不同,判卷老师不见得有时间、有精力去想你这个答案是不是也对,那判对的概率就小了。
比如说,三上的教纲要求的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到三下的要求就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那你用三下的套路去答三上的题可能就不对了。三年级说要“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到六年级就要“根据上下文推断文中关键句的含义”,你用六年级的关键句答法去套三年级更是要出错。
三四年级教纲对比
也就是说,在语文阅读理解这件事上,三年级学会的解题能力并不能累加到四年级,四年级还有新的答题套路。而拥有四年级的答题能力也并不能保证三年级的题都做对。
这点跟数学、英文完全不一样,甚至跟语文基础知识都不一样,因为这些考的是知识点,会了就是会了。
你会了复杂的鸡兔同笼,简单的鸡兔同笼也不在话下,而学简单的鸡兔同笼题是解复杂模型的基础,这种知识点是可以层累起来的(最多说不能列方程而已)。
英文词汇量越大,语法学得越多,做阅读理解就越轻松。
而语文的阅读理解是不完全可以层累的。所以,为了避免小朋友概念的混淆,在学习语言基础学习的小学阶段——
阅读理解不需要也没必要跨级刷、提前刷。
2. 评判标准一直在变
哪怕咱们的小朋友脑子清楚,绝对分得清各年级的考点要求,我也不建议大家跨级刷阅读理解,至少不要跨太多级。
我常常看到有教育博主说因为中考、高考阅读理解分值如何设置,所以我们小学要放弃文学,blabla,我真得要两眼一黑昏过去。看每年的中高考真题,不能割裂地看,要看到其中的变化趋势。
随着教改的深入,高考语文的命题原则也一直在变动。为了引导学生减少“机械刷题”、提高能力素养,高考语文的试题越来越灵活多变,也越来越创新。我相信未来这个趋势将愈加明显,主观题、开放式问题也一定会增加,比如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材料的感受之类的灵活性命题,即便依然有答题套路,但考生可以自主发挥的空间明显增加。
而大家知道,在应试体制内,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引导作用是层层向下传递的,这样的趋势也必将传递到初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用现在的高考标准去刷阅读理解题,他掌握的只是套路,并不是能力,等我们的孩子长大,可能标准又变了,白刷。
仔细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小学阅读理解有这么难,这么追求答题套路吗?没有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眼观未来,看看中高考的变化趋势,推测未来走向,但实际操作中,仍然要立足当下,学会现有的套路应付眼前的考试足以。如果是卯定中高考的家庭,更是没必要提前刷,多刷题。
4
1
阅读理解到底在考什么?
前面说了,阅读理解考的就是在摒弃掉自己脑子里的哈姆雷特,去找到标准答案里的哈姆雷特。
那这个过程,是不是太扼杀个性,不尊重考生差异了呢?
其实不是。
01
在共识前提下沟通
抛除标化考试需要统一答案的公平性要求,阅读理解题的存在仍然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道理其实在《【小学语文之作文】经过实践验证的战法第一套》一文中也讲过了: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作升官途径,实质不变。文字上考什么体裁,用赋,用策,用诗,用论,用八股,形式变化,实质效用变动很小。会作诗赋比会作八股四书文讲经义究竟哪样好些?差别有限。”(——金克木)
如果说八股文是“名为代圣人立言,实是代表当时皇帝",那八股文中的破题,其实就是在一定的框架限制内,谈自己阅读四书后的理解。
未来在工作中、人际交往中,我们不可能真空地存在在自我世界里。你总要在一定的框架内理解上司的指令、同事间的合作要求、对下属发布你的指令。既然要达成共识,那也是在摒弃掉自己的哈姆雷特,找到一致的那个。
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说,是不是也相当于是在做阅读理解题呢?
大家看到这里不要以为我是特指体制内工作,外企有外企的制式语言,民企有民企的,至于互联网企业的“黑话”就是更是“典中典”了。在共识前提下沟通,按照套路答题几乎是必备的职场技能了。
02
促进经典阅读
更何况,大家都知道高考是指挥棒。如果高考不考《红楼梦》,还有多少孩子会去把这本巨著从头到尾读一遍,哪怕它的分值可能并不高,哪怕你看完也可能做错。但至少客观上还是达到了完成阅读的目的了。
5
1
校内校内校内!
既然阅读理解非考不可,而我又不建议死命刷题,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搞阅读理解呢?还是有的,而不怎么费妈!
那就是——
认真上好语文课
我真的没有在废话。大家信我!
拜去年疫情所赐,我有机会认真地围观了学校的语文网课,这才发现其实语文课就是最好的阅读理解课,没有之一。如果孩子真的能上好语文课,她的阅读理解问题能解决大半。当然,这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认真听讲、记好笔记、及时复习。
学会记笔记
疫情期间,除了在《【小学语文之作文】经过实践验证的战法第一套》一文介绍的写作文技能外,我还慢慢地帮艾酱学会了做笔记。她现在的语文书长这样??,记录了很多零散的知识点:
另外,她还有一本笔记本,专门记课文的结构分析等需要整块书写面积的课文要点??
- 课堂笔记 -
01
语文课就是最好的精读课
以往常常有家长问我,需不需要另外上个精读课。但如果大家疫情期间陪过网课就会发现,其实语文课就是最好的精读课。老师逐字逐句地扣,字句、修辞、文章结构,每一篇都讲得详详细细,明明白白,并且所讲皆有出处,不大可能胡说八道。
所以如果真的发愁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妨帮着他们好好利用好语文课。
这里我给艾酱两个小tips,守正出奇,上好语文课。
02
守正:把老师的话改成题目
一开始艾酱很不明白哪些话该记哪些话不该记,常常搞不清楚。我就教了她一个最容易的办法:把老师的话改成题目,如果能改得成,那就记下来,改不成功,那就不记。
一般老师上课讲授的方式,要么找小朋友提问然后总结答案,要么平铺直述。
前者很好改,只要想想老师的问题有没有在考卷上见过类似的题型:比如这个字说明了小燕子/小马/“我”什么样的心情?这不就是妥妥的阅读理解题型么?请把答案写下来吧孩子。
如果是老师直接讲述的点,自己想想能不能转换成第一类的问题,能的话就记一下。来不及也没事,说明不是太重要的重点。
那什么是重点呢?
03
出奇:学会划重点
其实很简单:
如果一个问题,老师在一个小朋友那里获得了正确的回答后又再次提问,那最好要记一记;特别第二个提问的小朋友还是中等以上同学,可能老师就不是在补差,而是这个点要掌握;如果第二个小朋友都答对了,老师又找了第三个小朋友提问,那恭喜你找到了重点,请一定要记下来并理解;如果这三个小朋友都是所谓的“好学生”,恭喜你,找到了必考点,请一定要记下来并且背出来。 这两个“守正出奇”小tips已经在网课期间得到了验证,屡试不爽,关于蒙考题这点艾酱还是服气妈妈的(猜考试作文题妈妈也做得不错),所以基本是妈妈怎么说,艾酱就怎么做。既提高了校内效率,又抓住了主要矛盾。
6
1
校内语文课免费平替
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校内语文课的课堂质量不太有把握,希望在校外再加强一下,让我推荐一个靠谱的阅读课。
那就看看这个网站吧:
免费!权威!水平最高!
网址是:https://basic.smartedu.cn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的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教育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这里就有从小学到高中全部语言课的标准教学课件:
请来上课的老师也都是该学科的权威教师,如:
上传的课件,也是经由教育部相关主管部门审核过的。既免费、又权威,说是校内平替都有点亏心,应该是校内语文课顶配了。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就是课件内容一般紧扣教纲,拓展地较少,套路教学更是没有。但咱们不是为了解决阅读理解的问题嘛,对孩子上课质量没有把握,担心孩子上课吸收不好的家长,完全可以考虑再用这个平台上的课件再来一遍。
PS:之前艾酱学初高中古诗文,我们也会看看这个网站上的课件,权威性高,对有争议的地方解释地也很清楚。
7
1
推荐一本教辅
如果觉得光听课还是不够,需要一本教辅练练手(like us)的话,那我推荐以下这类:
我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囤了很多教辅,根本做不过来,全新的就送人了。所以现在三年级吸取了教训,做一本买一本,买一本做一本。
三上快结束的时候我觉察到艾酱的阅读理解开始失分了,和她一起分析了一下原因,都是答题没有答在点子上,总在外围兜圈子。说明她阅读能力没有问题,但是答题技巧(套路)有所欠缺,那这就只能靠刷题去领会了。
所以挑了这本教辅,它最大的优点是答案分析的非常细致,特别是详细解释了简答题的分值排布都有,可以详尽地指导孩子拥有答题思路。
其实所谓的没有答到点子上,就是没有回答到得分点,而所谓的得分点,其实就是教纲上的知识点。
三上的最后又逢网课,时间宽裕,只要有空就每天做四篇,2022.12.1买的,23.1.6就做完了,赶在寒假做到最后阶段,全对率越来越高了,还是很欣慰的。
8
1
选一门阅读课
如果以上三种办法还是不行,大家还是希望补充一门课外的课程,那我也推荐大家尽量考虑同级的、兼顾精读和套路的阅读课。原因我之前也解释过了,套路的基础还是理解,如果对文章内容根本不理解,套种就是无根之木,空有屠龙术却找不到龙之所在,无从发挥。
因为我们选的阅读课是合作方送的,我这篇里就不写了,保持干货文的纯粹性,下次再另开一篇介绍吧。
9
多阅读才是根本大法
套路的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而多阅读虽然不能直接快速地提分,但却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最终来源。
随着小学阶段基础知识的逐级覆盖,到了初高中阶段,阅读理解要考察的还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到了那个时候,套路依然容易刷题领会,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量的积累,套路之术只是藤蔓,依然无处依着。
所以在小学阶段,我还是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艾酱阅读量的积累上,多读书、读好书,拓宽视野,多多体味不一样的人生境遇,这才是她未来的语文学习的立足之根本。
好啦~关于小低年级的语文阅读理解心得我都分享完了,虽然我们现在依然做不到阅读理解满分,但是答题质量的提高还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年级的提高,到时肯定也会有不一样的体会,未来再跟大家分享吧。
下一篇我来分享一下数学渣渣如何保证校内不掉队。5555,说起来一把辛酸泪,大家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