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政策再次流产,3个大条件还未满足,不能贸然推出
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养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而由于我国倡导的多胎政策迟迟的见不到效果,新生儿出生率日益低下,青年劳动力越来越缺失,所以,延迟退休成为近些年来的热议话题。
根据相关预测显示,渐进式延迟退休可能会在2023年全面落地,2025年将成为渐进式延迟退休的起始年,等30年过后,也就是2055年,我国将实现男女同步65岁退休。
不可否认的是,退休事关每一个人,渐进式延迟退休即将落地的消息也让人们算了又算,哪一年退休以及什么时候缴纳社保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延迟退休持赞成意见,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延迟退休政策十分抵触。
在最新的相关采访中,李强总理对民众讨论的延迟退休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回复,他表示延迟退休会在认真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时候稳妥推行。换句话说,至少短时间内,延迟退休可能不会落地,那么延迟退休为何会次次流产呢?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政策的出台都需要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论证,并且还要结合现实进行诸多次生问题的研究。虽然延迟退休政策已经提了许多年,但从现阶段来说,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可能还没有满足绝对的条件。
首先,当代职场35岁即失业的现象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虽然在很多人找工作的过程中都想拥有一份稳定且待遇不错的工作,但从实际情况可以看到,大多数普通人只能为了生活已在妥协,即使日日夜夜的加班,可能最后拿到手的工资也只能养活自己。
而且许多人的工作都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对于私营企业的员工来说,他们对应的工作单位可能会想方设法的压榨出员工的最大价值,也是因为如此,所以996成为了常态。
但即使员工日日996,甚至周末还原地待命,却并不能真心实意的打动资本家。当员工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减少,甚至相比于年轻劳动力来说,老员工不具有年龄以及精力的优势之后,普遍面临的一个结果就是被辞退。
所以可以看到的是,35岁成为当代职场人就业的门槛。如果年龄一旦超过35岁,不仅会面临着被公司辞退的风险,与此同时,在成为待就业人员之后,也很难重新找到一份像样工作,可能只能做一些兼职,甚至是摆地摊。
正是因为当下职场35岁失业的现象迟迟没有得到改变,大多数普通人的工作是不稳定的,大龄就业显得十分艰难。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延迟退休就会带来更多的负担,甚至引起人们的怨气。
其次,单位与单位之间的退休待遇存在天差地别,尤其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待遇没有完全的同步。其实,我国在推行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退休待遇并轨的工作已经持续了多年的时间,但即使如此,如今也没有全面完成。
在现实情况中,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所对应的社保缴纳费用往往更高,所以这些人退休之后所享有的养老待遇就会更加优良。而相对应的,如果是企业单位的就业人员的话,尤其是私营企业单位的工作者,他们缴纳社保的标准往往是最低层次的,所以养老待遇自然远远比不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退休员工。
这样一来,不仅是退休之前,人与人之间的工作性质和收入存在天差地别,即使是退休之后,不同单位的工作人员所对应的生活也极具差异。
更别说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根本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来购买社保,许多农村地区的人在六七十岁之后依旧需要种地谋生。所以,如果人与人之间的退休待遇没办法实现完全并轨的话,那么谈延迟退休无疑就是空口白话。
除此之外,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绝对的完善。虽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进一步延长的退休年龄,比如日本甚至出台了70岁退休的政策。但通过这些国家的对比可以明显发现,这些国家基本上都属于发达国家,不管是经济水平还是社会保障体系都处于较高层次,这也是能够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基础。
显而易见,当下的我国不管是在经济发展方面还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方面,都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尤其是社保直接与人们的养老生活紧密相关,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以及无法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那么养老金的账就不够简单明白。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延迟退休,无疑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埋下了一个隐患。
从总体上来说,延迟退休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在做出这一决策之时,需要尽可能的考虑到更多的因素,尤其是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因素。如果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只能让不公平现象变得更加突出,那么延迟退休也失去了原有的积极意义。也只有将老百姓所关注的问题如实解决,那么才能放心彻底地实施延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