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最有价值的小说《时间之问》,值得反复读!
今日推荐:《时间之问》 作者:汪波。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序
十多年前,我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时,研究的主题是时钟信号产生电路。长期的专业浸淫使我对“时间”产生了浓厚兴趣。回国后我开始带研究生,继续从事这个方向的研究。关于时间我知道得越多,疑问就越多,而要想向学生阐述好什么是时间就更难了。
天文、数学、诗词、文学、音乐、生物学、物理、信息技术等,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学科,在时间的“咖啡馆”里相处融洽。
对于我来说,时间是一张拼图,本身就是一个谜。一开始,我手头上只有两三块拼图,它们是一点关于阴历和阳历的想法、一首关于清明的人尽皆知的小诗,以及我在工作中接触的一种持续产生时钟信号的电路。但是手里拿着这几块拼图翻来覆去地看,每一小块拼图的边缘都暗示着相邻的拼图的颜色或形状,我用想象把它们延伸开来,就这样开始了时间的拼图之旅,书中的每一章节都有时间的影子,都或多或少和相邻的章节有某种联系。
这本书的时间之旅如何开始呢?
首先,从节气和农历出发引出了对日月星辰的计算和数学分析,接下来由数学计算引出了一种古老的用于星空预测的机械计算装置。开普勒曾经把行星的运动比作宇宙的和谐音乐,从而引出了音乐的话题。接下来,行星的周期运动返回头印证了周期性的回归,以及对这种周期性运动的计量——时钟。最后,则是一种特殊的时钟——生物钟。
下面这张拼图以时间为中心,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从年轮开始,转到数学、星空、音乐、时钟的嘀嗒和生命的节奏,展示了本书话题的全貌:
年轮——是时间的刻度;
这本书采用了对话体,这源于我和学生的对话。每周我和学生有一场对话,我邀请学生和我在校园一间环境优雅的茶餐厅边吃边聊。优美安静的环境让人放松,而美食又让人提起兴趣。我们聊最新的科学进展、聊做学问的方法、聊最新读的文学作品,经常乘兴而来,一两个小时眨眼过去,脑子里又充满了新的问题和思考。事先我不知道学生会向我提什么问题,有时这些问题真的难住了我,促使我不得不饭后仔细查阅资料。而有时我不知道会如何回答学生,但是学生的问题大大地激发了我的思维,突然灵光一闪,思想的火花就这么碰撞出来。我从学生微微的点头和沉思的眼神里受到了鼓励,得到了满足。
一问一答避免了冗长的叙述。问号似一把弯刀,可以削出更多的刨花。而一个提问的价值甚至强于十个回答,这也是本书名字的由来。
在时间的“咖啡馆”里,我遇到了很多有思想的人。他们有作家(史铁生、艾略特、博尔赫斯),有科学家(祖冲之、郭守敬、庞加莱、普莱斯、惠更斯),更有一些跨领域的“怪兽”:朱载堉、陈之藩、西蒙·本泽、薛定谔。如果你恰巧路过这座咖啡馆,不妨坐下促膝一谈。他们可能不是你以前想象得那么刻板单一。当你起身时,也许有新的思想火花在你脑海里闪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