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手足口病等春季传染病高发期来临 疾控专家提醒注意防范
原标题:流感手足口病等春季传染病高发期来临
疾控专家提醒注意防范,学校尤其要做好晨午晚检工作
春季该重点预防什么疾病?如何防控?遇到哪些情况需要就医?学生和学校如何做好春季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昨日下午,南宁市卫健委邀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科主任技师施向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副主任医师徐红就市民关注的问题进行科普。
春季重点传染病主要有哪些?
【流感】
流感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发烧时体温可达39~40℃,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症状。
预防: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若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居家休息,不带病上班、上课;前往医院就诊时佩戴口罩。保持居所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提前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提醒:一旦患者或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常见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16型等,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感染后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等部位皮肤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预防:老师和家长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习惯。尽量少让孩子到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预防重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EV71疫苗。
提醒:如发现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有疱疹,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如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等情况,应尽快就医。
学生和学校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春季校园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水痘、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等。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当出现传染病疫情又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时,容易造成群体流行或者暴发。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晨午晚检工作,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询问学生健康状况,通过观察、询问等手段,重点检查学生中有无发热、皮疹、腹泻等症状,及早发现感染者。
班主任要对缺课学生和缺课原因进行追踪和登记,做好一人一卡,按要求进行管理和上报。
学校对追踪发现的传染病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要及时做好隔离措施并报告,劝导及早就医。发病期间杜绝带病上课,按要求做好复课查验相关工作。
学校要做好公共场所和重点部位的日常通风换气、消毒和环境卫生工作,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减少或停止组织集体活。有条件的师生可在医生的建议下接种疫苗。
当学校在短时间内出现某种传染病症状的学生异常增多时,要及时向属地县(区)级疾控中心报告,并协助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记者 叶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