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居翰:溪山清远
溪山清远: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先秦至宋)
高居翰 著 张坚 等译
开本:16;页数:842
定价:398;出版时间:2023.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此书是在著名艺术史家高居翰教授的系列讲座“ A Pure and Remote View: Visualizing Early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基础上,翻译、整理而来。录制此系列讲座是高居翰去世前的重要工作,凝聚其毕生所学、所悟,完成了他向世人讲述中国古代艺术通史的夙愿。
作者通过细读画作和作品比较,展开对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的系统叙述,分析其如何从“装饰”转向“具象再现”,并在两宋时达到巅峰,成为可比肩欧洲文艺复兴的伟大艺术传统。这一线索为后来的文人画史所忽略和贬抑,在目前通行的世界艺术史中也未得到清晰、充分的阐述。本书能够弥补知识缺憾,扩展人们对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的世界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而强调观看的乐趣,倡导从画作本身出发的视觉研究,也是作者对中国绘画史方法论和欧美艺术史研究的一种反思。
作者能言善辩,讲述生动且极富激情,融广博的学识和细腻敏感的阅画经验于一体,并穿插其多年亲身经历的艺术鉴藏与美术史界的交往故事,知识量与信息量巨大。本书论题开放而耐人寻味,对绘画史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新颖思考,也必将引发学界讨论。
作者、主译者简介
高居翰(James Cahill,1926—2014),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艺术史教授,1997年荣获该校终身成就奖,曾担任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中国艺术部策展人。因在亚洲艺术史研究中的杰出贡献,2010年史密森学会为其颁发“佛利尔奖章”。他被学界视作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一座高峰。主要作品:《图说中国绘画史》《隔江山色:元代绘画》《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山外山:晚明绘画》《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诗之旅:中国与日本的诗意绘画》《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致用与娱情: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等。
张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艺术史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2013—2014年度)。
联合推荐
他无疑是一位超级写手,比任何一位中国绘画领域的作者都好很多……他也同样喜欢争论,庞大的知识储备使得与他的争论既让人害怕又令人获益。他持续不断地在半个世纪中引领了一个学科的学术生产,还不包括他日复一日的教学和演讲……和他一起欣赏中国绘画是另一种独特的经历,每一个认识他的人都会分享。
——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耶鲁大学教授)
此书及其续卷把高居翰教授去世前完成的一项巨大工作——以系列视频讲座形式概述中国绘画史,转化为配有丰富图片的中文读本,使中国美术研究者和爱好者得以一览这位巨匠在接近其漫长学术生涯的终点时,对中国绘画历史的宏观视野。这一涵盖数千年的博大叙事同时充满了他对具体作品的细致品读,如导览者般把读者带入一幅幅画中,去发掘画家的丰富艺术语言。第一人称的口吻和对古今中外人物事例的旁征博引,更增加了此书的吸引力和知识含量。
——巫鸿(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美国国家文理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名誉博士)
利用“他山之石”的杰出智慧,深化我们的研究。
——潘耀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一代国际学人的通识经由中文传译,光彩照人,堪称多媒体时代全球艺术史叙事的学术丰碑。
——洪再新(美国普吉湾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
较之他的其他作品,此讲座最能彰显高居翰的特立独行。鲜明的个性、深邃的洞察力与奔放的学术激情完美结合,激荡出视觉与图像波澜壮阔的旅程。
——黄小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有许多海外中国学者在帮助我们讲中国故事。很多人都认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故事,是埃德加·斯诺讲得最好;邓小平领导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故事,是傅高义讲得最好。但是大家不一定知道,讲述有关中国古典艺术的故事,美国汉学家高居翰可谓第一人。
——李昕(著名出版人)
内页版式
目录
I 译者序
1 导言
19 第一讲汉代以前的绘画
39 第二讲汉代绘画
64 第三讲六朝绘画和图画设计
103 第四讲 唐代绘画
第一节 人物画
第二节 山水画
157 第五讲五代绘画
第一节 可靠的真迹
第二节 伟大的山水画家
235 第六讲北宋山水画
第一节 早期山水画
第二节 晚期山水画
283 第七讲 北宋晚期画家
第一节 皇室画家
第二节 文人画家
339 第八讲 南宋绘画
第一节 山水画新方向:李唐及其追随者
第二节 政治绘画和诗意绘画
第三节 再现的大师:南宋画院
461 第九讲 花鸟画
第一节 早期花鸟画:唐到北宋
第二节 盛期花鸟画:宋徽宗及其后
525 第十讲 南宋大师
第一节 马远
第二节 夏圭
第三节 诗之旅:马麟和其他画家
第四节 从院画到禅画:梁楷
643 第十一讲 宋元之变
第一节 北方绘画:金代
第二节 禅画肇始和牧溪
第三节 《六柿图》
第四节 “宋元画”与禅宗山水
第五节 对“宋元之变”的讨论
737 附 录
第一节 佛利尔奖章获奖致辞
第二节 《溪岸图》之争
第三节 近观《溪岸图》
第四节 关于鉴定与断代
816 代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