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55万年薪的刘秀祥曾经背母上学,如今背起大山深处的希望
强者把苦难当作人生的垫脚石,而弱者则把苦难当成绊脚石,强者会因为有足够的勇气战胜苦难而变得更强大,而弱者则会因为畏惧苦难而变得更懦弱,出身时就伴随着诸多困苦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少年时就经历了足够多的苦难,并且顽强生长的人,将来一定会变成一个真正的强者。
2008年,因为“千里背母求学”而广受关注的刘秀祥,他出生坎坷,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拉扯刘秀祥和他的哥哥姐姐,劳累过度之下也逐渐精神失常,他的哥哥姐姐随后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家而去,家中只剩下年幼的刘秀祥和精神失常的母亲一起相依为命。
面对残酷的命运,刘秀祥没有自暴自弃,他虽生于泥沼,但从不把自己当作脆弱的草芥,不放弃任何一个与命运抗争的机会。
他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感动了许多人,有公司借此提出给他一份55万年薪的工作,刘秀祥却拒绝了,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而更令人钦佩的是,刘秀祥最后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去帮助更弱小的孩子。
坎坷的成长
刘秀祥本来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没受过什么教育,但为人宽厚,刘秀祥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刘秀祥刚出生时,这个五口之家虽然清贫但也美满。
刘秀祥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里本就贫寒,为了付爸爸的医药费、丧葬费,刘秀祥家里更是雪上加霜。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挑起家里的重担,但母亲身体本就不太好,再加上忧思劳累过度,精神逐渐出现了问题,总是自言自语,情绪失控的时候,甚至还会摔东西、打人。
在刘秀祥的家乡,人们对精神病缺乏科学认知,总是把精神病人当作“疯子”看待,刘秀祥的母亲精神失常后,村里人让刘秀祥把她关在家里不许放出来,村里同龄的小孩总是取笑刘秀祥有一个“疯妈妈”,看刘秀祥没有大人照顾,趁机欺负他。
妈妈精神失常后,刘秀祥家里完全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靠着低保维持生活,家里过得很凄苦,刘秀祥的哥哥姐姐早早辍学,走上社会打工为生,渐渐与家里断了联系,家中只剩下刘秀祥和母亲相依为命。
虽然家中贫苦,但刘秀祥是一个从小就对知识充满渴望的人,他希望坐在教室里上课,听老师介绍书本里那些他从来没见过的新鲜事物,他感觉自己借由书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艰辛的求学路
刘秀祥小小年纪开始去街上捡废品、上山采草药补贴家用,回到家还要给母亲做饭,洗衣服,打水给母亲洗脸、洗脚,无论生活多么辛苦,他依然下苦功学习,小学他的成绩一直是班上第一,还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镇里非常好的初中、高中。
但是上到高中,学费一下子就变得很贵,而且刘秀祥到镇上寄宿,还需要交住宿费,生活费,加起来一共好几千,那个年代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远远没有现在那么完善,刘秀祥只有靠着自己一分一分挣钱来读书。
高中的学习压力很大,但刘秀祥找了三份工,下课去餐馆端盘子,周末到街上去发传单,而晚上刘秀祥还需要熬夜学习,有时他一天睡不到四个小时,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让他经常上课睡着,也影响到了他的学习成绩。
但他没有办法,不去赚钱就不能上学,一到寒暑假,别的学生在休息的时候,他在工地上抬钢筋,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在太阳底下暴晒,双肩勒出血印子。
刘秀祥好不容易挣够学费,但临近高考的时候,他还是因为长期劳累病倒了,他拖着病体坚持上了考场,但无奈他最终还是落榜了,他第一次高考没考上大学,他一度消沉,当过收银员,也当过搓澡工,但他还是觉得这种生活不是他想要的。
他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复读再战高考,为了攒够复读的学费,他继续去工地干,一天十几个小时,几个月后,终于攒够了钱,再次备战高考,他更加用心努力,终于命运之神第一次眷顾了他,他考上了山东临沂师范学校。
但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的刘秀祥,却必须面临一个现实的选择,就是选择去上大学,母亲就无人照料了,而留在家里照顾母亲,自己的大学梦又只能放弃了,我们都说人类的爱往往是向下传递的,父母往往更爱孩子,而孩子很少能回馈等值的爱。
但是刘秀祥把母亲当成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依靠,即使母亲精神失常,刘秀祥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母亲。
经过多般思考,他决定带着母亲去大学所在地,他边上学便照顾母亲。当他带着母亲坐着火车跨越千里来到山东临沂师范大学报道,立马吸引了许多人的视线,他背母上学的感人故事流传开来,上了报纸。
自强不息,帮助他人
很多人被他的坚强和孝心感动了,纷纷提出要捐款供他上学,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他说,最害怕的不是贫穷,而是别人可怜他,他从未把自己当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他把自己看作强者,而他相信强者是可以靠着自己的能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他在大学时一边做着兼职,一边忙于学业,成绩非常优秀,他还把自己做兼职攒下的钱拿出一部分捐给家乡认识的三个小孩读书,那三个小孩同样是失去了父母的庇护,自己捡废品为生,他在那三个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样子,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多多帮助这样可怜的孩子。
他大学毕业后,北京一家公司邀请他去他们公司就职,并开出了年薪55万,这种事在别人看来简直是天降馅饼,但刘秀祥却觉得不踏实,他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也没有什么工作经营,他决定自己承担不起这样的高价薪酬,他猜想对方可能是出于同情,刘秀祥便婉拒了。
虽然拒绝了高价年薪的工作,但刘秀祥凭借自己的能力,还是很快在北京找了份好工作,他取得了十分优秀的业绩,顺利升职加薪。
但就在刘秀祥的前途一片平坦时,他突然了解到他资助的老家的三个孩子突然不想读书了,刘秀祥经过仔细了解,发现在老家农民们觉得读书费钱,不如早点进厂多赚点钱。
刘秀祥想到自己的小学同学,大部分也没有继续读书了,早早辍学打工早婚生子,但他们的下一代还是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的命运,这就像一代代的死循环,刘秀祥沉思了解,做了一个改变了自己今后人生轨迹的决定,就是回乡当教师,让更多孩子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刘秀祥果断辞去了工作,考了当地教师编制,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乡村教师的工资没法和北京的工作比,工作环境更加艰苦,但刘秀祥在这里找到了新的人生意义,即帮助学生改变命运,用教育振兴乡村,对他来说,这比自己赚钱更有意义和价值。
如今刘秀祥已经从乡村教师变成了乡村小学的副校长,他依然对乡村教育倾注了很大的热情,他也很高兴看到如今的乡村贫困学生享受到了更多来自国家和社会的补助,比如小学初中是学杂费全免,还有免费午餐,到了高中国家也会减免贫困生的学费,社会公益组织会资助贫困生的生活费和书本费。
到大学,贫困生可以办理助学贷款,当地政府会针对性给每年考上大学的农村贫困生发一笔补助,贫困生也可以继续申请国家助学金,总之,当今社会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渠道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争取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辍学。
小结:
刘秀祥出生贫寒,父亲离世,母亲患病,年幼的他没有享受到父母的庇护和疼爱,被迫早早独立,但他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顽强不屈地与命运抗争,不远千里背母求学。
他不希望别人可怜自己,却尽力地帮助处于困境中的贫困学生,为了改变家乡孩子早早辍学的现状,他回乡当了乡村教师,把所有热情奉献给乡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