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放弃的时候,就去逛一逛菜市场吧

  拼命或躺平,其实你不止两个选择,你还可以去逛菜市场。

  在生鲜电商蓬勃发展的时代,菜市场并没有在都市里消失,反而在自身的不断完善中成为许多都市人眼中富有某种疗愈功能的市井空间,也是石屎森林里独异的有机艺术。

  入夏之后的艺术活动多了起来,但最出圈的艺术展览不在美术馆,在菜市场。艺术家邱志杰在北京三源里菜市场做了一场名为“民以食为天”的艺术计划,一度登上了热搜。

  从三源里开始,菜市场开始成为一场时尚盛宴。年轻人发现,艺术与真实生活的烟火气可以产生那么有趣的化学反应。

  菜市场的日与夜,最美不过人间烟火

  在北京的众多菜市场中,三源里堪称最有范儿的一个。因为挨着使馆区,且附近酒店林立,矜贵少见的外国食材都能在这里找到。

  去年,邱志杰的书法艺术以别开生面的方式攻占了这个菜市场。这不是一个纯粹的书法展,而是一次发生在菜市场里的行为艺术和书法奇观。

  你可能会在一条鱼上看到“子非我安知我之乐”,在上空悬挂的文字中发现苏轼的《猪肉颂》,或是遇到一位肉铺老板拿着一把写有“命运”的刀,在一块刻有“心如刀割”的砧板上切肉。

  艺术家想表达的,大抵是艺术向来埋伏在日常生活里。事实上,在最具存在感的三源里之外,那些普普通通的菜市场就是我们身边的艺术殿堂。

  一个城市是否动人,最直接的体察,是去看它的菜市场景观。那里有最立体的感官体验,丰盛,流动,充沛,热气腾腾。

  蔬果的清香与禽肉水产的腥气夹杂,各色鲜货光是摆在那里已经足够悦目,味料干货铺永远散发着迷人的杂糅气息,那是一座城市的味觉密码。

  一个城市最集中的人间烟火,也在菜市场的日与夜。

  清晨五点天还未亮,菜市场的摊主们已经活络起来,忙着削菜、剁肉、整理海鲜,等着顾客上门。

  清晨六七点钟来菜场光顾的人里,有二十年如一日大早上来买菜的老太太,她跟每个摊贩都很熟,知道他们的外号;有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阿姨,必须一早替婆婆买好菜回去,然后再赶去医院陪妈妈看病;更多的是退休阿公,趁孙子起床之前,给他们买好新鲜的早点。

  晚上六七点钟,菜市场的热闹接近尾声,肉档阿姐和海鲜阿叔都在最后冲刺,争取将今日的鲜货估清。鱼摊夫妻档商量着,今晚将卖不完的鲮鱼肉做成煎酿三宝。写字楼白领下班晚了,正好赶上烧腊铺半价时间,斩料半只白切鸡回家也可以是一顿不错的快手晚餐。

  要了解城市与人,菜市场里有最好的答案。

  转一圈菜市场,当代人的心灵大保健

  古龙说过,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

  一旦走进菜市场,看着进进出出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各色生鲜以最靓的角度争相比拼,摊贩的奔忙吆喝在混响,哪怕生无可恋之人,内心也会升起一丝对生活的眷恋。

  当代年轻人漂泊职场,连着一周凌晨下班的大有人在。在拼杀的日常里,大多数人难免靠外卖果腹。到了周末闲暇,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去逛一圈菜市场。

  他们在日常生活的空气粒子里深呼吸,为的不仅是一顿新鲜的美味饕餮,享受一场心灵大保健才是关键。

  摆在菜摊上的萝卜、茄子、西红柿那么饱满,时令叶菜的嫩尖儿那般挺拔新鲜,水果档的枇杷、菠萝、荔枝、龙眼相继上市,个个娇艳欲滴。每个人看在眼里,都会不自觉地分泌唾液,紧张的心肌也会在如沐春风的心灵按摩中柔软下来。

  △马拉加阿塔拉萨纳斯中央市场

  无论在CBD中心街市,还是老城区半露天菜场,走进去就是扑面而来的活色生香,让你感到自己不止是一串代码、一颗螺丝钉。看到为两三块钱跟菜贩讨价还价的大妈活得那么响亮起劲,你就有了更多的力量拥抱生活。

  蔡澜最喜欢到九龙城街市,开启自己愉快的一天。他说自己要是有忧郁症,不必找心理医生,到这里逛逛,即愈。

  街角的微型艺术馆,萝卜青菜也时髦

  生活不乏美丽的事物,只是常常被你忽略了。

  不一定非得专程去一趟展览,寻常的菜市场就是一个个生猛活泼又温柔治愈的微型美术馆。它在你的生活街角,走两步就到。

  在这里,只要用心凝视,你可以看到最美的色彩。饱满的白萝卜温润如玉,茄子的紫光柔和又神秘,菠萝的硬核外皮是最迷人的几何,西蓝花的绿意盈盈可以洗涤眼睛。

  到处是生活的美感,也到处是时尚的灵感。如果有一种技术可以完好无损地保留蜜瓜皮的迷人纹路,我想拿它来做一个新潮优雅的手包。趣致娇俏的葡萄,是不是也可以成为精致的耳环或者项链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