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艺术,哪个会成为AI最后攻破的堡垒?

  

  什么是科学?科学研究的是未知,你不能给一个未知的事物下客观的定义。所以科学只能定义为,一群自称科学家的人正在从事的事业。

  

  在这个定义下,科学如何被不是科学家的非人类攻破?

  倒是有一个好处,AI可以帮忙分辨那些混进科学队伍的伪科学。凡是能够被AI攻破的,都可以自觉离席了。

  过去这些年,靠科研民工堆起来的那些热闹领域,比如解结构的,现在确实可能有点慌吧,要不为什么都在找后路呢?

  拓扑领域最重要的SSH模型的第一个S叫苏武沛,他在成名以后就转行了,整天就是解结构。有一次请他来做报告,大家都想听他讲拓扑,结果他就盯着一堆结构图狂讲,把一群大佬全讲跑了。我老板事后一句话评论道:物理在哪?

  最近科技部开始启动AI4science的项目。在我看来,榜上有名的方向,同学们都可以转行了。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倾注心血从事的研究,将变得毫无价值。

  与之相反,那些真正彰显人类智慧的研究方向,则将变得更有价值。我们都应该热切期盼AI的加入,让我们从大量枯燥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去思考真正重要的问题。

  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大量的paper work就是重复填表,极其无聊又耽误时间。即使是科研阶段,大量时间花在调程序bug、调参数、画图、润色文字等,这些以后都应该交由AI来辅助完成。

  以画图为例,我们要花大量时间在调排版、调线型、调颜色。这些工作的出现是因为现在我把结果数据导进绘图软件,全都需要手动去调,让呈现出来的图更清晰更漂亮。以后,我如果能与一个AI对话,“这个线往左边挪点,那个线颜色淡一点”,一边说一边就能实现。这是毁科研吗?不!这是极大地提高科研效率。

  

  如果AI还能辅助制作PPT,那就更妙了。不仅一句话就能生成一个学术报告的PPT,上课的素材也能一键生成,那真是大大节省时间。

  当然,一些目前依附于现有科研体系的工作则会消失,比如专业画图的,专业润色文字的,专业安排会议的。我一个开公司的朋友昨天还抱怨自己是大冤种,他公司的logo当年花了三万块钱找人设计,最近他试了试AI,感觉比原来设计的还好。

  AI也许还能帮助职业编辑更好地初筛论文,使得现在的评审工作变得更为高效。

  总之,我自己完全没有感觉到任何可能失业的危机,科学不但不会被攻破,反而会以更高的效率重装上阵。就如同电脑、互联网的出现,以前靠记忆力强的旧文人模式的确是消失了,老一代学者中确实有不少是以过目不忘而引以为傲的。相反,调研和阅读文献能力更强的科研工作者则更加脱颖而出。

  未来,那些靠有手就行、靠卷996、靠牺牲节假日和陪伴家人、靠压榨学生的科研方向,都会像以前靠记忆力的科研一样失去价值。而那些靠思考力和创新力、靠层出不穷的新点子的科研方向,则将更加突出,这本来才应该是科学的正确发展方向。科学本就是闲人在放松状态下创造的,不应该是一个卷王主导的领域。

  艺术,作为科学的双胞胎姐妹,那些靠人海战术的艺术形式也会逐渐沦为平庸,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将真正彰显其无与伦比的价值。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