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古诗里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春意盎然

  天气清朗,四野明净

  清明节

  是中国人传统的扫墓祭祖的日子

  扫墓祭祀、缅怀祖先

  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但清明节,从来不只一种内涵

  我们在这一天缅怀祖先,以示感恩

  我们在这一天,踏青蹴鞠

  以示对美好生活的喜爱

  人们祭奠过去,也催护新生

  与此同时,古代诗人还留下了

  许多为人称道的诗句

  例如:

  偁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宋·王禹《清明》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宋·高翥《清明》

  你能对上几句呢?

  接下来就让团团带你走近这些诗词

  与古人跨时空交流

  走进诗人笔下的清明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作成团子。青团清新怡人,翠碧如玉,糯叽叽的咬一口,浑身沾染青草的香气...油润绵软的如同江南的雨!

  清明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胧的,美好的月色使诗人迷醉于清明之夜。在微风拂过的月色朦胧的清明之夜,诗人处在碧玉栏杆和红砖墙下的府邸里。

  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行路之时,不巧遇雨,纷纷的细雨,如愁思一般,绵绵不断。路上的行人都是惆怅失意的。

  清明自带伤怀之感,这一天,人人都在怀念逝去的亲友,而孤身上路的杜牧,遇到春雨,愁思更重。

  “清明”对于“桃李”来说,自是“佳节”,因为向前看有一番大好的前程,即便是眼下,也绽尽春光,引领季节的舞台。“野田荒垅”似乎更适合于“清明”这个节日本身。累累埋骨,处处荒冢,忠奸贤愚冤怨节烈,统归于黄土。大地无言,只能却披衰败荒芜的外衣,由诗人、世人解读它的哀伤。

  寒食,清明凄冷的禁烟时节,连续刮风下雨,意境凄凉。白天对风雨中落花,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晚上则为花无眠、以听风听雨为常。落花满地,将它打扫成堆,予以埋葬,这是一层意思;葬花后而仍不安心,心想应该为它拟就一个瘗花铭,瘐信有《瘗花铭》,此借用之,这是二层意思;草萌时为花伤心,为花堕泪,愁绪横生,故曰“愁草”,这是三层意思。

  一年一度一清明

  一伤一念一追思

  清明是一个令人惆怅的节日

  缅怀逝去的人,以示感恩和不忘

  清明又是一个希望的时节

  春光明媚,花开正好

  团团祝愿你的人生,美满安康

  与此同时

  希望大家能够做到文明祭扫

  变实地实物祭扫为注重精神传承

  以更加文明环保的形式

  共同维护我们整洁优美的环境

  青年大学习来啦~点击下方图片开始学习啦!

  编 辑:彭 敏、陈 果、江邹雨、李蒙希

  视 图:陈 邹

  校 审:叁 木、零 六 、玖 月

  初 审:果丹皮、王一鸣

  值班编委:周恒杰

  来 源: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