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副参谋长王德回忆空军入闽及打大岛粟裕被毛泽东彭德怀批评
三野副参谋长王德回忆关于空军入闽及打大岛粟裕被毛泽东彭德批评
《粟裕年谱》
6月3日彭德怀返京,粟即将最近工作向彭作了汇报。彭面示:进驻福建空军以7月中旬四大国首脑会议前后再去为宜。遵示,6月8日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即到上海、杭州布置准备。具体行动时间,待一切准备完成后,再报军委下令。6月11日刘亚楼在杭州去看了正在杭州的毛泽东。毛问刘到杭州干什么?刘说,准备组织空军入闽。毛问:谁决定的?这么大的问题,为什么中央都还未讨论,就决定了?要刘亚楼第二天坐飞机回北京向周总理报告。总理召集会议,讨论决定空军暂不入闽。
在毛泽东批评后,虽然主要责任不在粟裕,仍于7月11日向毛泽东写了检讨报告。报告说明福建修建机场及进驻空军,“是本着军委历来指示的精神布置的”。但也检讨了“对敌情估计不足”,对“政治上复杂的外交斗争理解不深刻不全面”等缺点,并检讨了自己的官僚主义。表示每年要有计划地下部队检查几次。对粟裕的检讨报告,毛泽东于8月6日作了批示:“我已于5月19日批示同意你们的意见,因此你们已无不事先请示责任;只有在后来决定具体部署时没有请示的责任”。“已阅。彭阅,退粟裕同志。有计划地每年下部队检查几次,很有必要”。
6月18日 在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皮定钧同志参加北京集训后,即将返回南京之际,与陈赓和总参作战部等同志一起,与皮谈了解放福建沿海岛屿作战问题。总参于今年3月5日建议军委,今后以解放马祖岛为下一步军事斗争目标,并争取于9月底以前完成一切作战准备部署的报告,彭德怀于3月9日批示:“同意先打马祖”后,南京军区作了研究,并于4月15日提出:“全面的进行准备,实施时采取逐岛进攻的作战手段,并准备先攻高登或同时攻占高登与北竿塘,而后再攻占南竿塘”。
粟、陈在与皮定钧谈话中,同意对马祖群岛的作战方针应是:“全面准备、逐岛攻击”。并要求准备工作应细致周到,向最困难处着想。而且还交待他们准备完成之后,尚须待军委命令才能实施。皮定钧回到南京后将粟、陈的指示传达为“全面准备,同时连续攻击高登、北竿塘、南竿塘”。南京军区研究后,于6月20日上报了他们的意见。
7月8日彭德怀召集粟裕、陈赓等总部有关领导及南京军区许世友、唐亮,福建军区叶飞,南京空军聂凤智,东海舰队陶勇等领导开会,讨论关于福建沿海作战方针问题。会上,“粟裕、陈赓说明皮定钧在总参开会时,总参只是说要加紧全面准备,并未说三个岛同时攻击”(见作战部整理的会议记录)。而作战部雷英夫(作战处处长)却说:“粟总长确曾指示,要全面准备,同时攻击”。因6月18日与皮定钧谈话时未作记录,粟即主动承担了责任。会议中彭德怀借口一个空军团调动他都不知道,大发脾气(原因是该团调动,总参早已写报告给毛泽东、彭德怀,毛批了,彭尚未看到),又说,福建作战军委早有文件,由北向南,由小到大,谁想打大的?
7月12日彭德怀给毛泽东写报告称:“关于福建沿海作战问题,7月8日召集了一次会议,其经过内容附记录”。毛泽东接到彭德怀的报告后,于7月13日作了批示:6月18日讨论这样大的问题,不得中央批准,是很错误的”。8月31日,粟向中央军委和中共中央写报告说明了事实经过和真相。指出:“雷英夫同志所作记录(指7月8日会议)的注释(见上雷的发言)与上述情况是有出入的”。毛泽东批:“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阅,退毛。已阅,退粟裕”。后来由于国内国际的原因,福建沿海对敌军事斗争的作战部署几经改变。
《粟裕传》对这段是这样写的
1955年5月12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写报告说:“福建地区新建机场将于6月底竣工,为配合外交斗争,保护浙闽沿海航线的安全,防止和打击敌机对福建洽海主要城市的空袭,并为解放金门、马祖创造条件,当上述基地竣工后,我即应进驻部队”。并对进驻部队的原则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和预定措施,提出了具体建议。毛泽东于5月19日批示:“退贺(龙)、粟(裕)照办”。
根据上述批示,总参研究拟于6月底准备完毕,待军委命令再行转场。后因雨季,拟再推迟准备时限。彭德怀6月3日返京后,粟裕即将上述情况报告了彭德怀。彭面示:“进驻福建空军以7月中旬4大国首脑会议前后再去为宜”(粟裕1955年7月11日致毛泽东、彭德怀的报告)。据此,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去上海、杭州进行必要的布置,对有关部队进行动员、审查飞行员及入闽后的作战组织准备等。总参拟待一切准备完成后,再报军委下令转场。刘亚楼到达杭州,正好毛泽东在杭州,6月11日刘亚楼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问刘亚楼到杭州干什么?刘亚楼说:准备组织空军人闽。毛泽东问:这么大的间题,为什么中央还未讨论就决定了?谁决定的?
在毛泽东批评后,虽然主要责任不在粟裕,粟裕仍主动承担了责任。7月11日向毛泽东作了书面检讨。检讨对“敌情估计不足”,对“政治上复杂的外交斗争理解不深刻”。并检查了自己的“官僚主义”。
8月6日,毛泽东对粟裕的检讨报告作了批示:“我已于5月19日批示同意你们的意见,因此你们无不事先请示的责任;只有在后来决定具体部署没有请示的责任”。
三野战军副参谋长王德对这一段的回忆:
1955年解放一江山岛、大陈列岛之后,接着就把解放金门、马祖提上日程。1955年5月,经军委批准成立了由叶飞、皮定均和海、空军首长参加的福州前线指挥部,我担任过一段“前指”参谋长的工作。对于打哪一个海岛的问题,我曾组织陆、海、空军作战部门集体研究,因距台湾很近,根据当时我福建地区海、空军力量尚未形成绝对优势,尤其可供登陆运输船只数量有限,难以组织大规模登陆作战等等情况,我们提出首先夺取马祖北面的高脊岛(是个小岛敌个把营,我以一个加强团即可)的方案。在“前指”讨论这问题前,皮定均副司令员曾去北京学习,在学习结束时,周总理来和大家一起照相。总理从外交斗争需我,对皮定均说,你们最好能打大一点的岛子(如金门、马祖)。所以,在“前指”常委会上,皮副司令传达了总理的意图。根据这一精神,叶飞同志当即决心至少要打马祖。
大家听了,都觉得当时现实各方面条件计算,这个决心很难实现,但又不便马上表示拒绝,所以很久无人讲话。叶司令员发现没人发言,情绪不对头,马上提议休息十分钟.他和皮定均、刘培善我们几个人商谈了一下,要大家把不同意见说出来。
经酝酿讨论,形成了另一个与他原定决心相反、但是较有把握的方案。由于改变了原先上报的打高登小岛的计划,决定由许世友,叶飞领队,带聂风智、陶勇我们几个人去京汇报。这大概在1955年7月5日到11日。
汇报是在中南海作战部,粟裕总长和陈赓副总长主持,作战部长王尚荣.、副部长霍英夫等都在场。彭老总一到,就问起空军驻浙江的一个飞行团调动的事。
他说:“一个飞行团凋动,我都不知道。”他很不高兴。事后我理解,这事可能有误会。那时作战部,一般需要送请示的报告,都是按“毛、刘、周、朱........”顺序而下。报告首先送到毛主席处,毛主席一批,马上回到作战部。作战部、见到毛主席批示,即办理。彭的名字排在后面,这时,可能还未送到,所以,彭总还不知道,才发脾气的。
接着,谈到福建沿海岛屿作战方案,彭总说;“‘军委有个XX号文件,不是规定由北向南,由小到大,逐步作战的原则吗?
怎么又搞出一个大一点的呢?你们说能行吗?什么人光想打大的,没有条件怎能打大的?怎么能凭主观要求办事呢!”这一来,会上冷场,谁也不敢再讲了。
大家回到北京饭店,都不知下一步怎么办?
我打电话问作战部、“下午,这个会还开不开?”陈赓副总长接了电话。他说:“你们看,怎么办?粟总长都住院去了,血压高了。还怎么开?就这样完了。”
听了这话,许世友司今员脑子里又有了他的想法,他对我说:“你下午去总参作战部抄一份记录回来,不然,将来我们上断头台,还不知怎么上的呢!”这个任务我没有完成,一直到离南京,我也没对人说过。因为人家不一定给抄。我长期跟随粟副司令工作,他的习性、脾气很熟知,他在总参工作时特别小心,特别在政治上他不会有一点越轨的事儿。
这事并未就此结束,尽管中央早有文件规定。彭总也已作了明确答复,但他考虑到既然有人提出新的不同方案,为了更对战争负责,决不满足于蹲在上面作决定,而要到下面看看实际状况,所以彭总在会后不久,即亲自率领军委秘书长黄克诚、副总长陈赓、工程兵司令陈士榘、海军副司令罗舜初、防空部队副司令谭家述等一行亲临福州、厦门前线视象,召开了准备参战的陆海空军军以上首长会议,重点研究首先夺取小金门的作战方案。因尔后各方面情况变化,这一新方案未能实施。但彭总这种从实际出发,对战争负责的精神和虚心听取各方意见的民主作风,至今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