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于露华浓,“狼来了”的故事终成真
原标题:关于露华浓,“狼来了”的故事终成真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近期,数度宣告破产并退出中国市场的露华浓,或将严重不得不暂时告别中国市场。粗略统计后,露华浓、HudaBeauty、彩妆品牌TooFaced、美妆品牌Stila、轻奢彩妆品牌GlamGlow……也相继关闭了在中国的直营渠道。韩妆的下滑(韩国美妆巨头爱茉莉太平洋和LG公布了2022年的财报,利润分别下降了23.7%和44.9%)似乎预示着外资美妆品牌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难了,毕竟中国市场已经变了..
01
“破产传闻”成真
露华浓关闭国内官方旗舰店
据相关报道,天猫露华浓露华浓官方旗舰店日前发布停业通知,称“该店计划于2023年3月15日独立结束运营”。目前,店内取货不可用。
露华浓的倒闭对于消费者来说已经是“一次又一次”,也开始有了共同的意义。2013年,露华浓品牌正式退出中国市场。2013年的最后一天,露华浓公布了削减成本的重组计划,并表示将退出中国市场并裁员1100人。继2013年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后,露华浓在2016年卷土重来,先后开设海外旗舰店和天猫个护旗舰店。
公开资料显示,露华浓于1932年成立于美国纽约,曾是美国第二大化妆品生产商。1955年,露华浓有限公司。正式上市。露华浓公司拥有14个美容和个人护理品牌,包括露华浓和伊丽莎白雅顿,以及21个消费品品牌,足迹遍及150多个国家。其中,伊丽莎白雅顿品牌在中国市场线上渠道的销售额从2016年到2017年增长超过50%,占中国市场总销售额的近80%。
露华浓自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享有良好的口碑。1997年,露华浓在上海开设了中国第一家喷漆店,第一个月的销售额就高达60万-70万元。“价格合理”、“性价比高”成为圈内关键词,口红更受追捧。30或40的价格,您可以买到一些流行的颜色,如225和525。
另一方面,口耳相传,“露华浓每年都会倒闭”。
2020年“双11”期间,市场传出露华浓准备申请破产的消息。“拯救露华浓”活动启动。消费者用“疯狂消费”来证明对露华浓的欣赏。“Revlon225”和“Revlon325”作为经典色号经常被提及,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2022年6月,“露华浓申请破产”的消息再次来袭。据外媒报道,2022年6月16日,露华浓向纽约南区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至此,不少消费者开始调侃它怎么又关机了,真假难辨。(老牌日化企业倒闭的传闻又被重燃,我们要输了吗?)
根据日期为2022年6月的法庭文件,露华浓的总债务达到37亿美元。此外,露华浓近年来一直深陷赤字。2017年至2021年,露华浓净亏损分别为1.83亿美元、2.94亿美元、1.58亿美元、6.19亿美元和2.07亿美元。2022年上半年,亏损将增加109.29%。其中,来自亚洲市场的收入相对较少。退出中国对于露华浓来说确实是无奈之举。
02
迷失在中国市场
不仅是“露华浓”
露华浓并不是唯一一家选择离开中国市场的公司。(韩妆退潮,又一知名品牌取消中国39家门店)
据报道,韩国品牌HERA的线下收入近年来一直在下滑。2021年底至2022年初,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唯品会自营店、微信商城关闭,线下专柜全部关闭。.
2018年,美宝莲逐步关闭超市、百货等线下渠道。官方的解释是这些渠道销量一般,成本高。2020年,美宝莲将逐步关闭百货公司和超市的销售专柜。当时,美宝莲在声明中强调,将增加新的线下销售点,主要是单一品牌店。现在线下单品店也被抛弃了。(又有知名百年美妆品牌被拉下线,百货不火?)
2021年3月,韩国爱丽小屋宣布关闭中国大陆所有线下旗舰店。2021年11月,天猫宣布关闭爱丽小屋品牌旗舰店。
今年2月20日,美国平价彩妆品牌e.l.f.宣布将于3月底退出中国市场,距进入中国市场不到5年。
这些美妆品牌或多或少在中国市场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销量,如今却不得不“离开”中国市场。
也有国外美妆品牌尝试过中国市场,但都没有引起轰动。例如,2020年7月28日,维多利亚·贝克汉姆的个人美妆品牌VictoriaBeckhamBeauty正式入驻天猫国际,开设“维多利亚·贝克汉姆海外旗舰店”,目前只能用“暗”来形容。卡戴珊创立的KKWFragrance、J姐创立的JeffreeStarCosmetics、MirandaKerr创立的KoraOrganics等海外网红美妆品牌在国外社交媒体上拥有数千万甚至上亿的粉丝,但进入中国后,他们并不正如预期的那样受欢迎。03
中国市场不再“忽悠”。
深泡菜背后的原因无非是国货的崛起和外资品牌自身的抵制。
几年时间,国货的出现成为了中国市场的热词。本土市场借助花西子、完美日记、聚多等平台成功孵化了一批国产美妆。它不仅在营销上投入巨资,而且了解不同国家的趋势,成功地满足了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可以说,国产化妆品撑起了半边天。
剩下的半边天已经被美妆巨头抢占,抓住消费者心智,每年持续投入巨资研发。独家技术,优质配方,悠久历史,严格品控,口碑相传,不断升级,走在这条赛道的最前端。
目前,以国外网红名义靠一两款美妆产品收割中国市场的时代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如果你不学习,你就会倒退。如果只是想赚快钱,却找不到目标人群,在网红的红利用尽后,继续投资产品、服务和营销,那将是一团糟。总会有落后者。这个原则与你来自什么品牌无关。
不久前,聚多的母公司上海聚一化妆品有限公司首次发布了财务数据。公司表示,“公司利润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持续盈利。”财报显示,聚谊集团2022年销售额将达到17.6亿元,同比增长近30%。其中,聚多糖销售额超过10亿元,发酵色素销售额超过7.5亿元。(GMV17.6亿!巨多、酵母母粒企业首次公布业绩)
对比聚一集团、露华浓等品牌的财报,“同比增长近30%”与“亏损增长109.29%”形成鲜明对比。从国外品牌的角度来看,错失互联网营销的机会,加之品牌老化、产品创新不足、市场定位不清晰等老问题,错失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似乎在所难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