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杜丽娘是林黛玉的原型?

  《红楼梦》是一部典型的才子书,作者对于中国古代戏剧的造诣也是非常深的,在原著里的多处都曾涉及过戏剧曲目,可以说《红楼梦》也是研究古典戏剧的重要资料。

  《红楼梦》

  元妃省亲所点的四出戏剧很重要,它们其实都是昆曲的传统剧目,可见在清代中期,昆曲在民间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影响力,这四出剧分别是《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它们分别暗伏了《红楼梦》后文里的一个重要情节,均是大过节之处。

  《牡丹亭》讲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林黛玉

  《离魂》出自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这出戏暗伏黛玉之死,因为关系到红楼女主八十回后的命运归宿之谜,因此历来对于这出戏,都有很多的解读。

  《牡丹亭》讲的是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与状元柳梦梅的感人爱情故事,杜丽娘是个有才有貌的姑娘,她多愁善感,有着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杜丽娘因为是宦官之女,所以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在听了家庭教师陈最良讲的《诗经》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后,触动了自己的情思,后来杜丽娘去花园回来做梦,就梦到了书生柳梦梅,梦中的柳郎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还跟杜丽娘吟诗作对,后来他们在牡丹亭做成了欢好之事。

  但是这只是一场春梦,等到杜丽娘醒来她才知道这不是现实,她就到牡丹亭寻找梦中的柳郎柳梦梅,可是没有找到,因此她就忧思成疾,得了相思之病,后来竟然不治而死。

  《牡丹亭》

  此时,正好赶上了杜宝的升迁,于是他就把杜丽娘葬到了花园梅树下,并安排梅花庵的姑子看守,而杜丽娘的游魂则飘荡到了地府,判官查到杜丽娘跟新科状元柳梦梅原有婚姻之约,因此就放杜丽娘回到人间,恰逢柳梦梅进京赶考住到了梅花庵,他跟杜丽娘之魂相遇,两人百般恩爱,不能相离,为了能够长相厮守,柳梦梅帮助杜丽娘还魂,两人就此结为夫妇。

  后来,柳梦梅参加了考试,考完以后他找到杜宝说明原委,却被定了罪名,当朝廷告知柳梦梅得中状元之时,他才得以脱身,后来在皇帝的亲自审理过问下,柳梦梅和杜丽娘有情人终成眷属。

  《红楼梦》

  应该说《牡丹亭》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圆满的结局,杜丽娘经历了死而复生,柳梦梅经历了金榜高中,但是在过程之中,也有杜丽娘相思成疾,柳梦梅被冤吊打的情节;千百年来《牡丹亭》成了最唯美的一段爱情故事,杜柳的婚姻也成了很圆满的一桩姻缘,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更是成为了男女深沉爱情的经典注脚。

  林黛玉和杜丽娘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两人都是敢于反抗封建婚姻的勇敢者

  《红楼梦》

  那么这取自《牡丹亭》的《离魂》,为什么会被脂砚斋说“伏黛玉之死”呢,这个故事跟黛玉又有什么关系呢?很显然,杜丽娘和林黛玉有诸多相似之处,她们两个人都是貌若西子的绝代佳人,但身体羸弱,同时他们还都多愁善感,想象丰富,杜丽娘会因“关雎”而触动,黛玉也有“葬花”的举动,同时她们两个人还都是富有才情的女子,杜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吟诗作对,柳梦梅能跟杜丽娘如胶似漆,也是因为她是自己的知己,这跟有“咏絮之才”的黛玉,文思敏捷,跟宝玉多有唱和之举,是何其相似!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林黛玉和贾宝玉

  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在大观园里偷看《西厢记》,更是他们心有灵犀,彼此认可的鲜明写照,也是他们反抗封建礼教,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绝佳表现,在《红楼梦》原著里就曾提过《牡丹亭》,黛玉在听到梨香院红楼十二官学戏的时候,她们唱到《牡丹亭》的曲词的时候,黛玉不觉神魂颠倒,这正是照应了剧中杜丽娘,可以说杜丽娘其实就是林黛玉的影射,她们两个人无论从容貌还是性情都是颇为相似的,而且他们还都有一个才情卓著的心上人,柳梦梅也正影射了贾宝玉。

  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林黛玉

  同时,林黛玉的出身也跟杜丽娘相似,她们两个人都是官宦家的小姐,而且她们两个人也都有着可贵的反抗精神,她们都积极争取着爱情和婚姻的自由,对于封建礼教敢于说不,能够大胆地去放飞自我,林黛玉喜欢看所谓的“禁书”《西厢记》,而杜丽娘也能在梦中与柳郎私定终身,这其实反映的是作者相同的思想寄托,歌颂的也是相似的精神追求。

  杜丽娘相思成疾而死影射黛玉也会因思念宝玉泪尽而逝,黛玉应是死在月夜

  林黛玉

  杜丽娘其实就是林黛玉的化身,她对柳郎的情思也代表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眷恋,都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都是缘定三生,希望天长地久的,而且杜丽娘的死应该影射的就是林黛玉的死,可以说破解黛玉之死的谜团,应该好好研究杜丽娘之死,这两者之间有着很相关的联系。

  在《离魂》中,杜丽娘曾有“轮时盼节想中秋,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的唱段,这反映的是在中秋月夜,杜丽娘思念梦中情郎柳梦梅而不得相见,而杜丽娘忧思成疾,也是死于中秋之夜。

  林黛玉和贾宝玉

  既然脂砚斋明确指出《离魂》伏黛玉之死,我们基本可以断定黛玉在《红楼梦》八十回后原稿里的逝去应该跟杜丽娘是相似的,也就是说黛玉应该也是得了相思病,思念贾宝玉,而忧思成疾,最终不治而死的,而且很可能也是死在中秋月夜,这样正好也能跟杜丽娘的归宿相互照应。

  关于黛玉之死,在红学界的争议非常大,持上吊而死和沉湖而逝观点的大有人在,说黛玉是“上吊而死”的主要是因为她的判词里有“玉带林中挂”这样一句,而“林黛玉”的名字也在这句诗里以谐音倒装的方式出现;认为黛玉是“沉湖而逝”的则是说她是“潇湘妃子”,典故出自于舜帝妃子娥皇女英在舜帝死后投湖殉情的故事,所以黛玉之死应该也会像娥皇女英那样选择沉湖。

  林黛玉

  当然上述关于黛玉之死的猜测各有各的道理,纵横点认为根据脂砚斋的批注来看,黛玉之死应该既不是上吊而死,也不是沉湖而逝,而应该是相思成疾,不治仙去的,而且黛玉之死在八十回后原稿里应该是一个堪比她葬花场面的经典情节,黛玉跟湘云在凹晶馆联诗的“冷月葬花魂”一句其实也能看出些端倪来,杜丽娘也正是死于月夜。

  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

  林黛玉

  黛玉因思念贾宝玉而得了相思病,她在以今生给宝玉的眼泪还完前世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她的泪尽之日也就是她的魂归之时;当然也可能是黛玉自知病重不治,所以她在“花谢花飞花满天”的唯美月夜之景下,以符合咏絮才女气质的行为下,她踏上了归途,在花林之中,她以玉带为结,飘然而去,不再受世俗所染。

  黛玉之死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是对包办婚姻的控诉,她的死,应该蕴含着作者强烈的反封建意识,而杜丽娘正是林黛玉的精神映像,她们都是可歌可泣的情义女子,值得赞叹!

  宝黛婚姻总归是悲剧,他们没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于仙界却可能会再续前缘

  贾宝玉和林黛玉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但在八十回后的原稿里,黛玉和宝玉的爱情却没有结果,这点跟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之结局还是不同的,传统戏剧里多是大团圆的美好收场,即使名家汤显祖也不能免俗,但《红楼梦》的作者却打破了常规,他不再拘泥于千篇一律的结局,他敢于去创作令人动容的大悲剧,而《红楼梦》的原著就是以悲剧归结为基调的,是一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收尾,所以宝黛爱情是不会得偿所愿的。

  贾宝玉

  同样,贾宝玉是个最恨“禄蠹”的人,他对于仕途经济最为厌恶,是不太可能去参加科举考试的,这点跟柳梦梅得中状元也有一些出入;杜丽娘可以死而复生,她还魂后,跟柳梦梅喜结连理;而林黛玉却不可能像她这样,她跟贾宝玉在人世间的爱情就是以落寞收场的。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红楼梦》

  但黛玉和宝玉却也有再续前缘的可能,但那都是他们都复归天界以后的故事,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于赤瑕宫内离恨天外,那时的贾宝玉会变回神瑛侍者,而林黛玉则复为修成女体的绛珠仙草,他们在仙界会故人相逢,从此不再受世间的烦扰,那种超脱与恬淡,对他们来说或许才是永恒之恋。

  《红楼梦》中的情节跟《牡丹亭》里多有照应,黛玉的故事也应有艺术原型

  林黛玉

  在《牡丹亭》的故事中,其实也有很多能跟《红楼梦》情节照应的地方,比如都以梦幻的形式把主人公代入一个情景,也都有破坏青年男女爱情的封建家长,给杜丽娘讲“关雎”的陈最良和黛玉的教师贾雨村也都是封建礼教的捍卫者,和柳梦梅一起帮杜丽娘还魂的道姑似乎有妙玉的影子,冥顽不化的丽娘之父杜江跟贾府里那些大家长也有共同的特点。

  《红楼梦》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就是《红楼梦》林黛玉的艺术原型之一,林黛玉是作者非常成功的文学创造,她在历史与现实中都有着映照之人,她的故事也是作者在借鉴前人经典的基础上,进行巧妙构思的经典之作,杜丽娘思念柳梦梅的痴情之举,正是林黛玉眷恋贾宝玉的感人之状,她们的爱情故事都是古典文学中伟大的精神财富,而这也正是经典作品所给予世人们最可贵的人文价值!

  纵横点红楼系列原创文章之一百零六,请大家积极关注和踊跃支持,谢谢!创作不易,敬请尊重,未经授权许可,请勿在任何其他平台发布本文,如有侵权,必究责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