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一故事

  按照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于4月6日正式启动了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专项行动,来自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的100余名环保骨干以交叉互查方式开展入河排污口实地排查。现推出一图一故事“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专辑,带大家一起去听一听排查中的故事,感受一下排查人员的苦与乐。

  花美人美 不如黄河美

  

  4月9日这天,恰逢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菏泽排查组(第四片区)的组员无暇欣赏牡丹的国色天香,辗转兼程,继续奔赴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一线。为找准排污口具体位置,排查组穿梭于各个田间地头,脚陷进了泥里,甩甩鞋上的泥;执法车陷进了泥里,大家便齐心协力把车推出来继续前行。三天的排查工作,排查队员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潇洒帅气的小伙子越来越接地气,往地上一蹲,活脱脱就是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兄弟;带队组长周文洁、技术专家杜廷芹都是“80后”的女同志,正是爱花赏花的年纪,也变成了雷厉风行的女汉子,笨重的监测设备往身上一扛,迈起大步来比男同志也不遑多让。工作虽然繁重辛苦,但他们却始终甘之如饴,并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诗。

  鹧鸪天·黄河排口

  牡丹时节菏泽游,无心看花滩中走。

  晓晨别梦追浪去,日行百里不曾休。

  不畏艰,莫问愁,何须劳累问缘由。

  江浪逐波其中意,天卷云舒心自留。

  永葆军人本色 护卫黄河生态

  

  在一处接近8米高的崖壁边,为了准确拍照锁定排污口疑似点位信息,济南排查组(第一片区)第一小组的组员们“争执”了起来。“我下去吧,这里太危险了,你们在上面等着!”作为转业军人的组长崔伟同志一把拉住了其他队员,准备起身往下攀爬。同组的陈文斌同志却不同意,“我多次参加过部里的专项行动,有经验,这点活不在话下。”最终,两人一先一后扶持着,从50公分高的陡峭台阶上一步步移动到疑似点位周边,精准锁定了排污口具体位置。排查人员来自不同的地区,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大家相互帮扶、彼此激励、拧成一股绳,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生态环保铁军精神。

  

  坚持就是胜利

  4月9日,滨州排查组(第二片区)第一小组排查人员继续启程,奔赴排污口排查一线。组长袁福强同志在肠胃不舒服的情况下坚持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趟沟渠、过草丛、爬堤坝、走荒滩,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点位。在排查到一个疑似排口时,袁福强带领排查队员徒步3公里对周边村庄进行了细致勘察,这张照片记录了一名普通排查人员平凡而无畏的闪光瞬间。就是这样一个个坚定的背影,筑起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铜墙铁壁”。

  夜深了 他们还没有睡……

  东营排查组(第三片区)推送排污口排查疑似点位近600个,占到全省工作量的三分之一。白天,排查人员开展“爬山过海”的现场核查,一天下来提交后台的点位数多达200件;夜晚,技术专家需要对点位进行细致的审核,特别是遇到一些难以界定的疑难问题,还要仔细研究,反复推敲。负责质控审核的技术专家赵玉强心急如焚,“不能因为我们的审查速度过慢,影响了前线的排查进度”。此时,副片区长马田力和联络员郝曼都站了出来,协助专家一起审核,远在济南的技术专家王泽明也加入到审核队伍中来。“即使点位数量多,也绝对不能降低审核标准”,他们挑灯夜战,齐心协力,不放过排查信息中任何一个漏洞。这时,墙上钟表的指针已经指向了凌晨两点。

  

  

  人勤春来早 细研质量高

  德州排查组(第五片区)排查人员白天顶烈日、冒风沙,在泥泞打滑的滩地上、在荆棘密布的杂草中、在危险陡峭的岸坡上寻找排污口,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排查归来,他们不顾一天的疲惫,又聚在一起复盘一天的工作,对排污口的类型判定、现场的照片拍摄角度、排污口的情形描述等信息深研细酌,力求全面、准确、规范反映排查现场情况。深夜,排查人员刘庆园、孟丽明、王德超还在认真讨论着,他们房间内闪亮的灯光,成了夜空中最耀眼的光芒。

  原标题:《一图一故事 | 山东省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专项行动向“终点”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