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仓库,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

  #马英九在四行仓库西墙前久久伫立#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于8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这座建筑物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一处分行,如今成为一座拥有丰富历史内涵的纪念馆。2020年的电影《八佰》就是以此为背景拍摄的。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市中心区,是一座具有典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四层大楼,建筑风格简约、朴素。这座建筑物见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1年,当时这里是上海法租界的一处建筑群,名为霞飞路110号。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上海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在这场战争中,日军占领了上海法租界,并在霞飞路110号设立了司令部,对上海的中国军队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1941年,为了加强对上海租界的控制,日本帝国主义将霞飞路110号改建为日军在上海的军事指挥部,并将其更名为四行仓库。这座建筑物的一楼是日军的军营和指挥部,二楼和三楼是日军的军需仓库,四楼是办公室和居住区。在四行仓库的周围,还设立了多处日军的炮楼和堡垒,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

  四行仓库

  在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国民政府于1945年9月在四行仓库内成立了中央银行,以加强对上海租界的控制。同时,国民政府还在四行仓库内成立了军政部第一、第二兵工厂,生产弹药和枪支,支援前线抗战。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在随后的几年里,四行仓库先后被上海军管会、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总工会等多个单位使用。在改革开放初期,四行仓库也曾作为上海市的一个重要工业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行仓库

  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于2005年开始兴建。经过数年的努力,这座占地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的建筑物终于在2013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的展览内容包括四行仓库的历史背景、建筑结构、防御体系、历史文物等方面,旨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珍视中华民族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在纪念馆内,有一处独特的展览区域,名为“历史的见证”。这里展示了四行仓库内的一些历史文物,包括武器、弹药、地图、文件等。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抗争历史的真实写照。通过这些文物,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屈不挠精神和英勇奋斗的历史。

  四行仓库

  除了展览区域外,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还设有一个多功能厅。这个厅是一个可容纳200人的会议室,适合举办各种活动和仪式。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更多有关四行仓库的历史知识,感受到这座建筑厚重的文化底蕴。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