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牛顿时空和爱因斯坦时空:一个是对牛弹琴,一个是羊水胎儿

  关于冬天的故事超出了在秋天死去的蚂蚱的认知,冬天故事就是蚂蚱群体眼中的神秘事件。

  冬天故事可以被蚂蚱群体谣传为白茫茫天堂灵异事件,也可以被谣传为死寂安详的地狱灵异事件。

  蚂蚱只活三季。相对于寿命超过四季的生物来说,蚂蚱就是低维生物。所以,不同类生物能感知的维度有差异,这种差异滋生了神秘事件及灵异谣传;维度是生物多样性及个体差异性的根本原因。

  对于任何一个独一无二的生物来说,感知能力对应的维度跟遗传物质同等重要。

  

  人类自称“四维生物”,是因为人类只能感知四维时空。四维时空的另一个名字叫“运动”。

  空间是观察者目光所及的范围,是光子的运动边界,物体位置在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上的变化、体积在膨胀和缩小趋势上的改变,是改变过程,也是运动过程。这个运动过程就是时间。

  所以,人类所感知的四维时空的维度是运动“方向”。

  感知和体验不是一回事。如果植物有意识(植物应该有意识),它们可以感知四维时空,但只能体验“春夏秋冬”一维时空。活蹦乱跳的动物对于初次见面的植物来说,非常神秘。如果植物之间也有交流,神秘的动物也会被它们谣传成“妖魔鬼怪”。

  

  空间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时间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不同的答案对应着不同的细分维度。这个细分维度的差异也是牛顿时空观和爱因斯坦时空观的差异。

  这两个问题也可以翻译成一个问题“运动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牛顿时空观的核心就一句话: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运动物体会一直静止或匀速运动。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核心也是一句话:在光速不变和惯性系效应平等(效应平等既平权的意思)的前提下,运动速度的加大会让运动物体的质量增加,让物体所处的惯性系时空在观测者的眼中产生尺缩和钟慢。

  所以,在牛顿时空观里,跟运动相关的因素只有“外力”;运动速度遵守矢量叠加原理,运动速度不会改变所在惯性系的“尺和钟”。

  时空是绝对的,物体的运动仅仅体现外力的意志。运动是绝对的。时空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是细分维度下的零维时空。

  在狭义相对论时空观里,运动不仅跟外力有关,还能改变运动物体本身的质量,以及所在惯性系的“尺和钟”;同时,改变后的质量、尺、钟也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改变时空,时空改变运动。运动是相对的。时空由运动速度、质量、尺、钟四个因素决定,是细分维度下的四维时空。

  

  如果在细分零维时空里,弹奏一曲《高山流水》,时空不会有丝毫的回应,弹奏者就像在对牛弹琴。

  时空就像一间房,弹奏者及乐声所面对的只是固定且坚硬的墙。

  如果在细分四维时空里,拉一曲《二泉映月》,时空会随之发生变化,乐师就会过一把“琴瑟和鸣”的瘾。在这个时空里,乐师会重拾胎儿的感觉。

  将来有一天,宇宙飞船会像公交车一样便捷,会“呼吸”的细分四维时空会“贴肤”弥漫在飞船周围,没有任何相对论知识的乘客会有进入“神秘生物”腹中的感觉。

  回到地球,是否会产生一个“在怪物腹中走了一圈”的灵异谣言呢?“超认知的神秘事件”加上“在丢失中修复的谣传系统”,会让这个问题的答案成为“会的”。

  

  “光速不变、惯性系平权”是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根源。“光速不变”可以从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来,也可以用实验验证;“惯性系平权”可以用实验验证。

  从“光速不变”可以推导出运动物体的质量随运动速度的变化而改变;从“惯性系平权”可以推导出运动速度会引起“尺缩、钟慢”。

  所以,狭义相对论时空观本质上比牛顿时空观多了两个维度“光速不变、惯性系平权”。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牛顿没有看见这两个维度,电磁学把这两个维度放到了爱因斯坦的面前。

  我们自认为比蚂蚱高级很多。

  其实我们是高级蚂蚱,这种高级由物种遗传基因和时代交融而成:遗传基因让我们可以感知的起点维度远高于普通蚂蚱,时代把我们的感知维度一点一点地增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