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葉向荣 | 人生在勤,勤而不匮——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连菁专访

  原标题:葉葉向荣 | 人生在勤,勤而不匮——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连菁专访

  人生在勤,勤而不匮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连菁专访

  

  人物简介

  连菁,2020级,日本学研究中心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预备党员。

  研究生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国际交流基金奖学金、北外硕士生特等学业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2021年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国际研讨会优秀论文等,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完成四个月的研修学习。

  把科研与教育作为终身理想,围绕日本语学开展研究,在日本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研讨发言7次;2022年12月6日至2023年2月20日,参加国际交流基金组织的第四回日本研究者次世代协同研究工作坊项目;积极投身日语教学,先后于首都师范大学、101中学、北外外研培训中心等进行教育实践。

  启程

  2021年,连菁带着自己研究日语语言学的学术理想,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日本学研究中心,开始了她为期三年的求学之旅。来到日研中心之初,这里的一切都让她感到陌生,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脸庞,但当在日研明亮的图书馆阅读起熟悉的日文小说时,她又感到无比亲近,心中的不安也都一扫而空。连菁来到日研中心后,虽然有过一段时间的迷茫,但很快她就调整好自己,适应了日研中心的学习生活。“其实大家刚读研的时候都很迷茫,我一开始也是想着可能以后会读博,但在经过慢慢摸索之后,发现这条路并不是那么适合我,最后反而选择成为老师。”她笑着说起自己从前的想法,“应该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能够清晰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吧,大家都是在不断摸索中成长起来的,有时候不需要太过着急。”

  行远自迩 笃行不怠

  除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之外,连菁还曾获得国际交流基金奖学金。这些荣誉与她平日里踏实认真的学习离不开关系。

  “我其实是那种闲不下来的性格,会一直让自己忙起来。”在平常的生活中,连菁对待每项课题都认真仔细,无论是多么小的课题,都会花费很多时间去准备,去钻研。“毕竟时间已经花掉了,其实不如让这个时间变得更有意义,这样也是对得起自己。”

  在日语学习中, 连菁认为最基础的就是背记单词和语法,要在一开始就打好基础,才能让接下来的日语学习更加顺利。在最初的基础学习中,大多数同学都会感到枯燥或乏味。连菁讲到,当初她也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她发现,学习日语不能单单“啃课本”和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如果不经常使用的话很快就会被忘记。比如N1的语法,其实很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到。怎么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复习,便成了重中之重。

  “以赛代练”是她平时学习日语最为重视的方法。“我们现在并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而且参加比赛也可以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这样在学习中也会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很好的对已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不仅如此,在备赛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遇到困难也可以很快地与老师进行沟通,获得更多灵感。 连菁还讲到,其实参加比赛时只需要抱着学习的心态,没有必要一心想着取得奖项,这样反而会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压力,适得其反。

  精进不休 臻于至善

  研究生的成绩分差并不是很明显,而连菁能够在众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中取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她认为是研究生二年级时期参加的两场学术研讨会为她提供了帮助。这两场研讨会,也成为了她在研究生时期最难忘的经历。

  2021年9月,连菁参加了“第三届东亚日本学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参加这次研讨会之前,连菁做了充足的准备。她着眼于研究生一年级课上偶然想到的一个小灵感——“~系的新意思新用法”,继续对其进行发散、深挖,不断给自己提出疑问:“系”明明是一个很小的语法点,它是怎么渐渐成为一个类似流行语的存在?“系”作为前缀的使用有怎样的规律?有了大概的方向,接下来就需要不断查找资料,阅读大量的文献,去寻找“~系”这个语言现象的理论支撑。最后,连菁的报告在这场研讨会中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

  于是, 连菁继续充实自己的研究报告,在11月参加了“2021年日本语教育和日本学研究国际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大学的潘钧教授对她的研究报告给予很高的评价,赞赏报告的创新性。研讨会的最后,连菁不负众望,这篇研究报告获选本次研讨会的优秀论文。之后,她还受到潘钧教授的邀请,参加其本人举办的小型学术研讨会,并在这次研讨会上继续做报告。她也由此结识了许多知名学者。

  有了这两次在研讨会上做报告的经验, 连菁继续精进整理自己的文章,准备投稿日本的学术期刊。她回忆起投刊的过程,认为这次的经历让她的思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样一份来自课上小小的灵感,经历两次学术研讨会和投稿期刊的打磨,最终成为了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论文。当我们问起 连菁做学术研究时最不可或缺的东西是什么时,她回答到:“我认为应该是捕捉灵感的能力吧,要学会思考。其实大家的语言能力都很高,甚至很多人已经达到了日语母语者的水平,但如果不经常思考,不着眼于小的地方,很难获得学术上的灵感,更难以将它落实下来。其实在平常,有些看起来与自己研究领域毫不相关的知识,也可以多多进行思考,说不定从中就能找到一些灵感。”

  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

  谈起未来,连菁说到她最近又重新读起的《围城》。“少年不知城中意,现在已是城中人”是连菁在重新阅读这本书时的想法。

  时值毕业季, 连菁周围的同学们都在找寻自己未来的道路。她发现其实无论最后选择哪条道路,大家都会互相羡慕。考公的羡慕考博的,考博的羡慕去企业的,去企业的同学又会羡慕考公的,兜兜转转,像是围城。 连菁感悟到:“感觉大家都是主角方鸿渐,就觉得我们都是在围城里,像它里面的婚姻啊,事业啊,都是围城嘛。但我觉得现在其实很多人就是把自己困在围城里了。”

  未来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不是围绕住我们的枷锁。盲目从众,自己的期望远高于现实情况,连菁认为这都是在自己周围砌起围城的做法。迷茫的时候总会有,但只要在该努力的时候好好努力,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这些付出过的努力都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再次回报我们。

  最后, 连菁也为日语学院、日研中心的后辈们献上了自己的寄语。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茨威格

  

  感谢观看本期“葉葉向荣”专访,欢迎关注后续更多日语日研优秀学生专访,从中汲取宝贵经验和正向能量。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愿前程似锦,功不唐捐。

  

  END

  采访: 赵子玥、吴雨桐

  撰稿:赵子玥

  排版:汪皓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