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死亡,生命的意义何在?

  

  近日,张家界天门山跳崖事件成为了舆论热点,4条年轻的生命画上了休止符,或许因为生活压力太大,但也未必就选择这条不归路。

  我们不禁要问,面向死亡,生命的意义何在?即使遭遇人生的困境,如果认为生命是有意义的,人们断然不会走上自杀的路。

  从生命的终点回望,也许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不管你拥有什么,失去什么,但在死亡面前,似乎一切变得毫无意义。

  对生命进行深刻反思,对自我进行适当的死亡教育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课。

  

  没有反思与觉醒,死亡带来的只是伤痛、遗憾与恐惧。死亡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看透生命的真相,明白如何积极地面对人生的“苦难”。

  人生是不完美的,这是必须接受的事实。面对困难与问题,抱怨与悔恨没有任何帮助,只会让自己更受伤,别无益处。

  我们如何改变不理想的现状,如何改变不完美的自己?

  当改变或完善自己成为一种道德义务或神圣使命时,我们就会获得一种价值感或意义感,否则,我们因何而存在呢?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换一个角度看,存在即价值。一切困境或问题都有其存在的原因,也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

  浪子回头金不换,就是一种特例。浪子未回头前是问题,一旦回头,其成熟与成就,可能就是真的金不换。

  世事无常,接纳一切,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积极改变,追求生命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追求意义是人生状态的再平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生命之路。在爱和真理指引之下,实现价值与意义,我们的人生境界也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尼采说,人应是被超越的。

  从猿猴到人,人类走过了漫长的进化过程。这是人对猿猴的完全超越。

  同样道理,人也应是被超越的存在。我们不是上帝,但应该具有上帝的视角与慈悲。

  社会是一条被严重污染了的河,我们要超越自己,必须是大海,才能接纳并稀释这种污染。

  人生的修行也是如此,我们必须是海,才能接纳所遭遇的一切伤害与不如意。

  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都是问题;人若没有格局,看到的都是鸡毛蒜皮;人若没有胸襟,看他人都是地狱。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精进自己,提升自己。人与树一样,要想获得更多的阳光,我们的根就愈向下扎得更深。

  

  现实存在的一切都是必要的,都是不可或缺的,哪怕一株野草,或是一枚石子。

  一切存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老子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世人没有多余的废物,任何东西都有存在的价值,缺少任何一件都会破坏宇宙的平衡。

  一切存在都是密切联系的关系存在,世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东西。

  外在的一切都是你存在的条件,同时,你也是其它存在的条件,在佛教里称为因缘所生法,这也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世人很少追问活着的意义,别人怎么生活,自己就怎么过,追随世俗的步调。重复的生活,重复的喜怒哀乐,重复的人生。

  意义问题不是思想可以解决的,不是靠头脑就能找到答案的。闭门思考也无法完全解决。

  如果把意义定义为具体的人、事或物,这种意义感非常脆弱,经不起现实的考验。

  比如你认为活着的意义是为了孩子成才立业,但如果孩子不成才未立业怎么办?是不是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我们常常把意义定义为梦想。比如财富梦,实现了就有意义感,未实现或实现后又破灭了,怎么办呢?毕竟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无常的。如果不把人生的价值放在具体事物上,我们应该做什么,还有什么值得追求的?

  人生的意义如果不建立在我们所做的事,或我们拥有的东西,或世人对自己的正面评价上,我们的人生还剩下什么呢?

  人活着就是为了用名利、情感、梦想、价值等等填充人生的虚无感吗?我们真的能填满填实吗?

  当我们失去一切时,甚至面临死亡时,也许你拥有的一切会变得毫无意义,了无生趣。人生本身就是缺憾的吗?

  

  一朵花的开与落,并不是为了什么,只是一种自然存在,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当我们真正醒悟,自我只是幻相,放下了自我,一切自然自在,就可以直抵生命的化境。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内在的自我超越,而不是外在的自我实现。

  一本书,印刷质量无论多少精美,如果其思想苍白无味,也没多大价值。

  相反,如果其思想光芒万丈,即便是粗糙的手抄本,也无法掩盖其光辉价值。

  

  世界不属于我们,但我们属于世界。我们每个人都体现为一种整体性存在,而不仅仅是个体存在。

  整体离不开个体,如果缺少了你的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不完整的。

  只有把个人生命与天地万物关联起来重新审视,我们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真正位置。

  当觉悟了我们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时候,我们才进入了一个自由快乐的精神王国,自我就是一切,一切的问题与困境都变得微不足道。

  

  庄子讲,“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谓之倒置之民”。

  如果被世俗之物奴役,就是真正丧失了自己的本性;如果被世俗的价值观绑架,无异于迷失了自我。

  贫富贵贱得失成败等都是生活形式上的差异,但生命的本质没有什么不同。

  顺从本性,遵从内心,活出自我,人生的意义才真正得以丰盈。

  当我们回归本性或真我的时候,一切诱惑与刺激都会变得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了,我们再也不会受制于各种评价而委屈自己了。

  任何一种人生状态都是有意义的,苦乐悲喜才是人生。死亡,只是人生的谢幕,但故事依然流传。

  活出真实自己,回归生命本来,这或许就是生命的意义,接纳一切,允许一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