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树皮啥味?杨靖宇后人的思政课上,孩子们替你尝了尝

  “太苦了!”“太扎嘴了!”“有点硬,嘴里涩涩的。”“早知道就不挑食了……”4月3日,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南校区党史馆,常青正在给学生讲“传家宝”桦树皮的故事,一旁的学生拿起桌子上的桦树皮放进嘴边,尝了尝这道“美食”。

  常青是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教育集团的一名数学老师,杨靖宇是她太姥爷(曾外祖父),她是听着太姥爷的故事长大的。

  这场别开生面的读书活动,更是一场生动的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实践。3月16日,河南省委宣传部牵头,联合省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团省委、省妇联、省教育厅、中原出版传媒集团5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十届全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通知》,以“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和“绿色畅想”为主题的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全面启动。围绕主题活动,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了校园阅读服务活动和“最美四月天”阅读季活动方案,组织联动全省新华书店在全省范围广泛开展。

  传家宝竟是桦树皮

  你家的传家宝是什么?金银珠宝?对于常青一家而言,传家宝却是一块桦树皮。

  在常青的讲述里,传家宝桦树皮是绕不开的话题,也是最感人的情节,“它看起来很平常,但对我们全家来说至关重要,这是杨靖宇精神传承的媒介”。

  这块桦树皮是1958年,常青的姥爷姥姥从东北吉林带回河南的。

  在东北参加公祭大会时,常青太姥爷的战友捧着一块桦树皮,告诉常青的姥爷姥姥:“杨将军最后就是靠吃这个跟敌人周旋的……”姥爷姥姥在太姥爷牺牲的地方带回了一块桦树皮,回家用红布包了起来,珍藏在柜子里。

  常青讲述,杨靖宇一直坚持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牺牲时年仅35岁,“敌人剖开他的肚子,发现他的胃已经饿的变形,胃里一粒粮食都没有,只有草根和树皮。在场的日本人全部都震惊了”。

  从此,中国战神的称号便传开了。

  听到这里,四年级学生蒋昊哲很有感触,“杨靖宇将军在困难时候,吃树皮和草根,而我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应该浪费时间” 。

  唯一的一张老照片

  常青还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杨靖宇将军生前留下来的唯一一张照片,是他在开封上学的时候照的,一直留存到现在。”常青说。

  

  照片上,杨靖宇有点瘦,个子很高,盘腿而坐。

  这张照片是如何留存下来的?常青介绍,杨靖宇将军妻子将这张照片藏在杨靖宇女儿棉袄里,才得以保存下来。

  当年杨靖宇离家时,儿子和女儿都还很小,杨靖宇将军妻子去世前,将照片交给了儿子,让他们拿着这张照片去找父亲杨靖宇。

  “他牺牲了很多年,我们家都不知道。”常青说,杨靖宇将军到东北后隐姓埋名,躲避敌人抓捕,牺牲后没有人知道他是哪里人。

  1950年一天,常青老家门口来了一辆车,当杨靖宇的老战友看到常青的姥爷时,就觉得和杨靖宇长得很像。

  “他们说没错,这肯定是杨靖宇将军的后人,这时候,我姥爷手里正拿着太姥爷的照片。”常青说。

  2013年,常青去了一趟东北。“那里的讲解员说,他们很敬仰杨靖宇,在心里像神一样敬仰他,一遇到难事,都去墓碑前,去给爷爷说会儿话,感觉和爷爷说会儿话,心情就会得到排解。”常青说,从那以后,她也改变了,不再称呼“杨靖宇将军”,而是改称“太姥爷”。

  一个特色的研学基地

  在陇西小学教育集团教学22年来,常青一直坚持讲红色故事,“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和“杨将军的家风故事”都是她思政课的素材。

  “我经常领着孩子去我家,我家也像个特色的研学基地。”常青说,从杨靖宇将军不同后代人的身上,听一听家里的故事,每代人对先辈的认识和情感,都不一样。

  

  2014年,常青的姥姥方秀云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如果说,从太姥爷身上,我学会了坚定信仰,从姥姥身上,我则学会了不怕困难。”常青说,姥姥虽然没文化,却识大体,懂大理。80岁时,姥姥还戴着花镜学认字,用手指着一字一句地念,不会的就让孩子们帮着认。姥姥认真学习的一幕成了常青最深刻的记忆。

  “虽然姥姥没见过杨靖宇,但是姥姥和杨靖宇的妻子在一块生活过,可能会有一些感受。我妈就从我姥姥身上继承了一些,到我们这一代,也会从我妈身上受些影响。”常青说。

  22年来,每学期的开学典礼,每学年的清明节、国庆节,常青老师都会动情地为孩子讲起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台上台下都为英雄“泣山河”的事迹忍不住热泪盈眶,这已经成为陇西小学教育集团红色思政的“传统”。

  品尝桦树皮,忆苦思甜

  杨靖宇靠吃桦树皮坚持与敌人作斗争,桦树皮到底啥味?4月3日,在常青的思政课上,品尝桦树皮成了一个重要环节。

  当常青将提前从药店采购的桦树皮展示到孩子面前时,学生陈瑜直接拿起来就往嘴里填。

  “嚼着嚼着,有点苦,味道不好受。” 陈瑜说。

  学生蒋昊哲说,刚开始嚼着有点苦,但越嚼,舌头和嗓子就越不舒服。

  “我咽不下去。”学生袁一涵说,才放嘴里一点,就苦得不得了。

  学生韩辰硕拿了一小块儿放到兜里,他要带一点回家,给爸妈尝尝。

  “我之前最不喜欢吃青椒,怎么都不吃,吃饭时,看到了就挑出来扔掉。”品尝桦树皮后,四年级学生陈一言如今觉得青椒没那么难吃了。

  “俺家那一块桦树皮,我姥姥一看到,不自觉地都会掰下来一块,放嘴里,忆苦思甜,回忆先辈。”常青说。

  “恁看看,这都是啥味,恁爷爷那时候,都是吃着这打日本人的,咱现在日子再难,也强多了。”常青的姥姥经常这样对儿女说。

  在常青的记忆里,姥姥经常说:“爷爷是爷爷,你们是你们,不能张扬,低调做人。咱们是将军的后代,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是姥姥的九字家训,也是杨靖宇家族四代相传的家风。

  除了借助学校,常青老师也常鼓励孩子们节假日多去“泡书店”,在那里徜徉书海,浸润爱国主义教育。2020年7月12日,陇西小学为郑州购书中心挂牌作为该校的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为同学们提供阅读、学习实践平台支持。店校的有益结合、资源共享、融合碰撞,让读书教育活动更加深入孩子们的内心。

  新华书店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精神传播的主阵地、主力军、主渠道,除了有更多优秀书籍外,每年也会开展相关的征文比赛、经典诵读、阅读分享等活动。

  据了解,自1993年开始到现在,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已经承办了整整30年河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覆盖了18个省辖市、111个县市区,累计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达1亿多人次,覆盖范围广、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意义重大且深远,连续28年获得了全国组织奖,参与全国组委会表彰的学生、教师累计上万人次,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多次受到了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全国组委会的表彰和嘉奖。”

  记者 弯文奎

  校对 张磊

  审核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