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郓城随官屯镇:创建宜居宜业绿色能源和美乡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张坤、王军、段文奇、记者尹明波报道 近年来,山东省创新实施“百乡千村”创建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打造集用电、炊事、采暖等于一体的农村清洁用能新模式,积极服务绿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3月10日,首批65个绿色能源标杆乡镇、443个标杆村公示,菏泽市郓城县随官屯镇便是其中之一。
“随官屯镇,地处郓城县东南部,辖26个行政村,5.8万人,镇域面积91平方公里,耕地8.7万亩。先后获评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省示范镇、省绿色生态示范镇、省绿色能源示范村镇、省文明镇等荣誉称号。”随官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介绍,近年来,为加快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该镇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在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气代煤”“电代煤”多种清洁能源互补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推动绿色能源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该镇牢牢抓住绿色发展机遇,利用丰富光照资源,大力发展太阳能+电互补储热采暖、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太阳能路灯等太阳能产业,走上绿色低碳致富道路。汉石桥社区利用6000余平方米闲置民房屋顶,安装光伏板1660块,总装机容量620千瓦,年发电量60余万千瓦时。采用太阳能与电能互补取暖方式,实现1870户居民、23万平方米集中采暖,年节约标煤0.67万吨。文昌苑社区以租赁房顶方式,参与开发分布式光伏项目,安装光伏板10662块,每年可为居民带来收益4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社区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可节约标煤约8吨。下一步,该镇将充分利用现有党政机关、医院、学校、村委会和居民房顶安装分布式光伏设施。
在建设光伏电站同时,该镇探索出设施农业+集中式光伏模式,将太阳能发电和农业大棚相结合,把光伏系统架设在栽培大棚上,上方光伏发电,下方种植大豆、辣椒、红薯等低杆作物,农光互补、绿色发展,打造“锐鸣绿茵100兆瓦光伏现代农业电站项目工程”。目前该项目已建成30兆瓦光伏电站,年发电量4745万千瓦时,可节约标煤1.4万余吨,为乡村绿色发展提供新路径。
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原则,随官屯镇选择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在炊事用能、冬季取暖等方面,替代燃煤,推动乡村用能革命。实施“气代煤”优惠政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铺设天然气管道,全镇共计5600余户安装天然气,1400余户安装天然气壁挂炉取暖。实施“电代煤”优惠政策,推动居民采暖、炊事用能由煤炭向电能转变。推行生物质取暖,采用生物质代替标煤燃烧取暖,清洁环保,现有600余户安装生物质取暖设备,预计可节约标煤1000吨。
为加快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随官屯镇在标准化建设监督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计量管理、数据统计等方面创新建立一整套管理体系模式,在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生活环境、吸引项目投资的同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个人和集体增收,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