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医学会:打造“三满意” 展现新作为
以协会力量搭建平台促进医疗机构交流互动,培训医护人员开展巡回医疗,推动同质化诊疗服务提升区域医疗水平,佛山市三水区医学会助力“健康三水”建设。日前,佛山市三水区医学会完成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145名,常务理事32名,三水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姚伟平当选为会长。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当下,三水区医学会将有哪些新作为?“面向基层、同质服务、连续协同、推动发展,这是本届医学会坚持的办会理念,我们希望以此为三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贡献力量。”姚伟平表示,三水区医学会将搭建医疗机构学习交流平台,通过全链条联动推动广大医务人员医疗能力水平提升,实现基层医疗单位医疗卫生管理规范同质化,建立专科分会打造专科、专病联盟,更好地构建区域健康服务网络。
撰文:魏英三卫宣
搭建平台汇聚资源
让培训会研讨会惠及医务人员
在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明确要求以基层为重点。
目前,三水区医学会共有28个会员单位,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48人,涵盖区镇村三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医院。“我们是基层医学会,发动基层力量,激活基层医务工作者活力是医学会存在之根基。”姚伟平表示,医学会将组织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并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医疗机构的推广应用、普及健康意识。
面向基层,就要瞄准基层技术短板,致力解决基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三水区医学会将组织全科医生培训班、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班,为三水公共卫生事业输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
家庭医生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力量,也是基层医疗健康的守护者。为此,三水区医学会将承接全科医生培训工作,计划今年为三水新增近百名持证全科医生,扩大全科医生队伍,提升其诊疗能力。姚伟平介绍,学员将通过在三水区人民医院开展临床实习,针对性学习外科清创缝合、急救、康复理疗等技术,确保他们能学到专业技能,在基层中学以致用,真正服务群众。
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三水区医学会将发挥人才聚集、资源广泛、学术平台稳定的优势,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机遇与平台。今年5月,三水医学会将邀请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专家学者来三水举办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班、开展活动,培训指导基层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管理。此外,三水区医学会还将与市医学会紧密联系互动,争取更多市级学术交流活动在三水举办,争取更多资源。
“目前,三水缺少大型医学学术交流活动,更多是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自主外出学习培训,缺少连续性、普及性,我们希望通过把专家请进来,让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也可以在家门口接受专业指导培训,惠及更多医务工作者。”姚伟平说。
力争实现诊疗服务同质化
搭建专科联盟让群众满意
搭建平台推动同质服务,姚伟平认为,这是医学会服务群众最直观的体现。
上下联动协同,确保诊疗服务连续性,畅通转诊、分诊流程,每一项都与群众健康息息相关。姚伟平表示,三水区各级医疗机构在向群众提供诊疗服务上的同质化水平将是衡量医学会工作的重要标准。为此,三水区医学会将推动上下级医学会、上下级医疗机构连续协同,共同为繁荣三水乃至佛山地区医疗卫生学术研讨氛围作出贡献。
资源联通、上下联动成为关键所在。今年年初,三水区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署合作帮扶协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深度帮助三水区人民医院提升医疗技术、服务、管理水平。三水区医学会将以协会力量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为医疗资源“提质扩面、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三水区人民医院是三水区医学会会长单位,医院党委书记徐志明表示,作为区域目前唯一一家三甲医院、区域龙头医院,该院在推动区域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同质化方面,责无旁贷,理应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其将持续支持、关心区医学会的发展建设,共谋三水区医疗卫生事业新发展。
就具体而言,三水区医学会将成立感染肝病、老年病、急诊、儿科、重症医学、中医、精神、呼吸、检验等专科分会,加强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规范、诊疗经验的交流学习,提升诊疗水平。同时,三水区医学会将推动区、镇医疗机构共同建立超声、影像、胸痛、卒中、创伤、糖尿病、精神心理等专病联盟,整合专科资源,形成多学科决策机制,改造和完善上下联动的健康管理流程。
“目前,三水的胸痛、卒中联盟已经常态化运行,为患者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我们希望通过专科分会、专病联盟,让镇街与区级医疗机构实现快速联动,真正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及时有效系统的救治。”姚伟平表示,专病联盟将为转诊、会诊、远程医疗提供便捷。
其中,三水区医学会将快速在超声、影像领域建立联盟,在疾病诊断上实现同质化。“这也是顺应基层的需求,目前基层医疗机构都有相关检查设备,但是在疾病诊断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姚伟平介绍,通过建立专病联盟,可以通过带教学习等提升医技人员技术水平,并通过远程医疗、联盟工作群等实现实时沟通、病例诊断,快速推动多学科联动决策。
实干担当推动发展
推动医师下基层助力医改
如何将蓝图变为现实,唯有实干担当。为此,三水区新一届医学会正在建章立制,推动学会高质量发展。
据悉,三水区医学会明确将每年召开2至3次议事会,每个季度召开1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围绕医学会重点工作、成员单位的需求进行工作铺排。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兴调查研究,为发展指明方向。三水区医学会也将深入基层寻找问题提出符合本地特色的建议和办法。此前,三水区人民医院启动了医师下基层活动,30名医生在镇街、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诊疗服务,真正将技术与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4月13日下午,三水区医学会组织召开座谈会,收集医师们在基层实践中的建议与问题。“医师下基层不仅能为基层带去医疗技术服务,还能通过调查研究更好地了解基层需求,对于我们接下来的行动是很好地指引。”姚伟平介绍,接下来,三水区医学会将持续推动医生下基层工作,保障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落地,开展常见多发病诊疗培训班、适宜技术推广班、医疗管理论坛交流会等系列学术活动。此外,三水区医学会还将走访调研各个成员单位,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医学会工作的方向,为医疗机构提供具有建设性、针对性的服务与帮助。
在此基础上,三水区医学会计划整合成员单位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巡回医疗、巡回学术讲座,更好服务基层。具体而言,三水区医学会将通过组建巡回医疗工作队定期下基层的方式,聚焦镇街村居的健康需求开展常态化诊疗服务与健康知识普及。
紧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三水区医学会将在三水区卫生健康局的管理指导下,开展系列惠民举措,协助推动民生实事。姚伟平介绍,三水区医学会将努力打造“政府满意、基层广大医务人员满意、群众在接受中满意度提升”的“三满意”医学会。
三水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范子健表示,希望三水区医学会充分发挥专业平台的行业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医学会的制度建设,增强理事的活力和凝聚力;希望各成员单位以换届为契机,加快医学学科建设,有担当干好事,用实实在在的成效给三水人民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三水区医疗卫生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相关
三水区医学会第十一届常务理事会
会长:姚伟平
副会长:马海生陈顺贤冯卫权李晚泉王军华杨涛胡朝晖
秘书长:梁松
■链接
读懂三水区医学会新作为
办会理念:
面向基层、同质服务、连续协同、推动发展
工作目标:
扩大全科医生队伍,提升全科医生诊疗能力
提升全区常见病、多发病同质化管理水平
协助三水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探索多学科联动、医康连续服务模式和中西医结合等新卫生健康业态的建立
具体举措:
以成立专科分会为抓手、以成立各专科、专病联盟为纽带,开展巡回医疗、巡回讲座
推动医生下基层工作,开展主题专项系列学术活动
引导先进理念、技术成果推广,促进科教成果转化。重点担当好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主的省级、国家级等专家学术成果服务基层的联络点、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