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公众互救离不开人员、设备与系统(含课件节选)
之前在“家庭必备急救常识”系列在线分享中,其中有一节的主题是有关求助的,其中讨论了关于求助形式,关于互帮互助的倡议以及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求助方式,可以覆盖更多人群以及更多的情况。
当意外发生时,我们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拨打120,但是拨打120是预设的有前提的。
比如说,求助的人可以讲话,或者说可以清楚地经清楚自己所处的困境。
同时,120到达之前,身边人如何才能更好地应对和提供帮助。
当然,现在很多手机上都有
SOS紧急求助
的功能,但是很多人还不清楚这个功能,更不可能会对这个功能的利弊有更深入的研究。
最近参与了一个城市级公众互助急救项目的培训工作,主要是介绍这个基于“呼唤”手机APP公众急救互助系统,应对院外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和AED等技能普及,还有就是成人等内容。
原始课件是有组织方来提供的,在此基础上,我做了一些调整和增加,下面贴出的就是部分调整的内容截图。
参加这个课程跟我有什么关系,这个公众互助急救系统可以解决什么紧要的问题。
由于有当地红会的参与,所以课件里增加了红会“人人学急救”的口号,其实也蛮符合这个项目的定位的。只有“人人学急救”,有更多的AED等急救设备,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系统中“待机”,才会有更多的意外情况能够得到帮助。
关于急救的“定义”,也跟自己的理解做了一些调整。
谁来做急救,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民法典,184条
心脏骤停的危险性,如何识别以及我们要立即行动的必要性
生存链的前三环,就是公众急救的核心部分。
评估识别心脏骤停和求救的具体做法
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要点及相关作用
AED的使用
AED的重要提示,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气道异物梗阻或窒息的识别与救助
影视剧中的“气道异物窒息”解除方法,这个并非
海姆立克急救法
。
网上有很多有关“海姆立克急救法”救助身边人的新闻,实际上解除气道异物窒息的方法,不仅只有海姆立克急救法,还有拍背和胸部冲击等手法。
对于婴儿(小于1岁),不可以冲击其腹部,需要
使用背部拍击和胸部按压
的方式。
发生在湖州一高中,心肺复苏和AED挽救生命的真实案例。
拯救生命,不只医护,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