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村干部主动离职,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干了?有4个现实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大获全胜,无数贫困地区成功摘帽,与之一同发展的还有我国基层乡村地区。想必大家不难发现,如今的农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收入变得越来越高,幸福程度越来越高,整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这一切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之外,离不开基层村官的大力相助。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速,人民生活与工作越来越多样化,基层村官竟然也提高了离职率。

  

  不仅如此,有的乡村在上一任基层村官离职后,竟然没有人想要竞选村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干了?这其中有4个现实原因。

  

  大家都知道基层工作往往都是非常繁琐的,大到推进政策落实,小到村民纠纷,里里外外都需要村官的支持和调解。

  但是在基层治理方面,很难做到所有人都满意,一不小心就会站在舆论的漩涡里。加上基层治理工作的繁琐性和复杂性,村官行为很难的到理解。

  

  举个例子,如果村里要把大型的垃圾桶普及到全村,那么摆放问题就是个很难周全的。爱干净的村民会想要让垃圾桶离远一点,图方便的村民就会想让垃圾桶近一点,无可避免村官都会听到这些声音。

  如果按照平均距离摆放的话,有的村民又会说村官不近人情,太铁面无私。如果按照村民想法摆放,那这么多村民的想法不可能一一照顾到,不周全了又会得不到理解。

  总之,村官工作就是做好了是应该的,做不好就会被指责,在这个道德角度讲,这个工作真的是吃力不讨好。

  

  村官这个工作并不是大家以为的清闲自在好拿钱,实际上基层村官的薪资待遇并不高,有时还不如一般的工作岗位。

  

  据统计,基层村官的待遇大部分都在每月3000—3500元,大家也知道这个数字并不算高,甚至可以说比普通工作都要低了。

  也没有大家心中固定印象里那个“捞油水”的村长,在我国反腐败斗争日益强化的现在,“捞油水”行为是根本不允许的。如有发现此等行为,那么村官面临的就是法律的制裁,为了那么一点“油水”惹上牢狱之灾,任谁也不会这么选择。

  再加上村中分配的村干部住处一般条件算不上太好,尤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个工作薪资不足以满足人们需要。

  

  尤其对需要养家糊口的中年男性来讲,村官根本不作为一个选择,因为很多农村家庭都是父亲在外工作,母亲留在家里照顾父母孩子。单看薪资条件,他们都不会考虑这个工作。

  

  看到这里不少人就说了,电视上不是有很多大学生村官吗,他们有热情又不怕薪资少,还比村里人文化程度高,为什么不多派些大学生村官呢?

  首先大学生也不是慈善家,以上说的工作繁琐复杂、薪资又少的问题他们同样在乎的。大家在电视上看的以一己之力奋斗多年最后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的例子是很少数的代表,很多大学生村官都是刚到之时热情满满,没过多久就消耗殆尽了。

  

  这其中原因很多,最大的就是村民的自成体系。很多村民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十年没离开过,他们的交际圈也局限在当地的村民之中,所以大多数都是熟人,这些熟人组成了一张庞大的交际网。

  外来的大学生村官来到当地工作,难免有疏忽的地方,这个时候本地熟人就下意识的开启排外模式。大学生村官得不到理解不说,有时还被孤立误解,这是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的一点。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就业也越来越多样化,各行各业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工作岗位的活力也越来越大。

  像基层村官这样的工作,内容几乎重复,每天面对的也是枯燥乏味的生活,很多人不愿意安静下来过这样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相比于在村委会天天重复工作,他们更愿意去大城市闯荡,选择更加多样化有活力的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农村人有那么多选择在大城市漂泊无依也不回老家发展的原因。

  

  村官的工作面临的是繁琐复杂的、是薪资低迷的、是很容易不被理解的。几点综合起来,造就了当下村官离职率高的现象。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