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知名旧志汇总

  越绝书

  《越绝书》 越,为浙江省古名。本书今存十五卷。本书撰者历来说法不一,或言子贡,或言子胥等。明杨慎等定为东汉会稽袁康撰,会稽吴平同定。可见此书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本书内容,首篇为序文,末篇为跋语,其他诸篇分列人物,地理,建置,都邑,冢墓等门类,所记之事上起吴太伯,下至东汉建武二十八年(52年),采择资料较为广博、翔实,体例较为完备严谨,被誉为“地方志鼻祖”。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 晋代常璩撰。十二卷,附录一卷。是中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比较完整的以志命名的地方志,它记载了公元4世纪中叶以前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以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的历史、地理、人物。其时限上起远古、下迄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从内容上看,《华阳国志》史实、地理、人物三结合;从体裁上说,是地理志、编年史、人物传三贯通,为中国方志编纂之首创。

  嘉靖 雄乘二卷

  万历 雄乘二卷

  明嘉靖《雄乘》 明代王齐撰。雄,今河北省雄县地。此志二卷,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成书,十六年刊刻。卷首有谢九仪序,王齐自序及目录,附县境,县城,县治图各一。卷尾有刘儒跋。该志时间断限,上起远古下至嘉靖初年。卷上记载疆域、山河、风土、田赋、建置,卷下记载礼制、官师、人士、选举、祥异。此志采择精当,体例严谨,多为世人好评。谢九仪序称:“核而精,质而正,严而有则,旨远辞文而不诡于雅。”

  万历 江宁县志

  明万历《江宁县志》 明代石允珍主修,李登等纂。江宁,今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南部。全书十卷,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刊行。此志卷一为沿革表、地理志,卷二为建置志,卷三为版籍志、户口志,卷四为祠宇志,卷五为古迹志,卷六为官守表、宦绩传,卷七为科贡表,卷八至十为人物传。体例精于前志,博闻多采,但选录甚为严格。《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此书出于修志名手“故体严而事广,文简而义赅;各表志前列小序,皆彬雅可诵,可以为良志矣。”

  康熙 畿辅通志六十卷

  雍正 畿辅通志一百二十卷

  光绪 畿辅通志顺天府全图

  清光绪《畿辅通志》 清代李鸿章和张树声修、黄彭年撰,清光绪十年(1884年)刊行。畿辅是指京都周围附近地区,是清朝直隶省别称。清代共修有三部《畿辅通志》。首部修于康熙年间。第二部修于雍正年间。第三部修于光绪年间,为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期间,延聘莲池书院主讲黄彭年主纂,全书共300卷,由纪、表、略、录、传、识余、叙传等诸体组成,下有若干分目。三部《畿辅通志》中,光绪版体例完备,资料充实,最为有名,也最为实用,是研究河北省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清乾隆《和州志》 清代章学诚纂。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成书,原为四十二篇。后多有散佚,《章学诚遗书》所收仅存三卷。和州,今安徽省和县。此志有纪、表、图、书、政略,列传六体,附有文征。此为章学诚纂修的第一部志书,章学诚在方志编纂学上的创见,多体现于此志中,如阙访列传,保存了大量史料。前志列传述及前志得失,文征既保存了大量文献,又解决了志书著述与撰述的矛盾。为后来方志立三书开了先导,特别应指出的是,章学诚在志中的序、总论、序录中,集中阐明了其方志理论,是理论与实践的集中表现,该志向为世人所推重。

  光绪 顺天府志

  清光绪《顺天府志》 清代李鸿章、万青黎等修,张之洞,缪荃孙纂。光绪五年(1879年)四月开纂,十一年告成。凡一百三十卷,析为十门,即京师志、地理志、河渠志、经政志、故事志、官师志、人物志、艺文志、金石志、序志。此志用《华阳国志》《临安志》例。体例严谨,以典核征实为旨,所取资料除档案外,还涉及经史子集,凡数十万卷。修纂此志力求“语语征实,不取空文”记载翔确,如故事志中兵事,载太平进军直隶,英军舰侵入大沽口。火烧园明园等事件。资料可珍。张之洞曾为该书拟订凡例,及《修志略例》二十七条。具体阐明张氏修志主张。

  新疆图志

  新疆图志

  清宣统《新疆图志》 清代袁大化修,王树楠等总纂。清宣统元年(1909年)正式成立通志局,由王树枏、曾少鲁任总纂,至宣统三年冬成书。凡一百六十卷,前一卷。析为二十九门,即建置、国界、天章、藩部、职官、实业、赋税、食货、祀典、学校、民政、礼俗、军制、物候、交涉、山脉、土壤、水道、沟渠、道路、古迹、金石、艺文、奏议、名宦、武功、忠节、人物、兵事等。全书200余万字,该图志中的国界、交涉两门,对鸦片战争后,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国西北领土情况及抢劫人口,进行经济侵略和颠覆活动等事实记述颇详。有舆图,另刊行。名为《新疆全省舆地图》。此志资料丰富,为新疆建省后第一部较完备省志。

   川沙县志

  《川沙县志》 民国时期黄炎培撰。川沙,今属上海市。1935年冬成稿,凡二十四卷。1937年刊行。本志上承清光绪《川沙县志》,起于光绪五年(1879年),止于1926年。志图表说相辅。体例内容均有创新,如设大事年表、概述、赘录。黄炎培认为“史之为用,明因果而已。—般方志,偏于横剖,而缺乏纵贯,则因果之效不彰”。主张志横排纵贯,统合古今,修志应突破旧志格局,如采用大事年表和概述,以补横剖之不足,更便于读者浏览全文。黄炎培还特别注意经济内容和人民生活之记载,在该志中均有体现。

  《无极县志》 民国时期耿之光等修,王重民纂。1936年铅印。二十卷,卷首有县地图、县城平面图,古迹建筑照片等十七幅及序。正文分为疆域志、建置志、财赋志、物产志、风俗志、古迹志、艺文志、金石志、大事表、附录祀典志,各类下设目若干。此篇目较无极县旧志增有风俗、教育、选举、古迹、金石、大事表等;其他多为旧志续篇,而内容增新。如叙职官则增入各机关组织缘起、沿革等。改地理为疆域、田赋为财赋。体例严谨,秉承史法,此志向称名志。

  原标题:《十部知名旧志汇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