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德公益医疗行”活动走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4月13日,“岭德公益医疗行”系列活动于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大礼堂正式启动。首站活动走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活动,与医院领导和名医教授面对面,进行医疗健康行业相关主题分享及项目路演与对接,通过活动建立起专家、企业及医院协作的长效机制,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学教育基金会献策献力,推动医学技术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在广州市岭德公益协会与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办公室的指导下,由广州市岭德公益协会振兴医疗专委会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联合主办,中山大学岭南学院EMBA同学会广州同学会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EDP大健康行会共同承办。
活动伊始,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古小红对莅临参会的领导和校友表达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问候。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古书记表示,一直以来孙逸仙纪念医院坚持走一流研究型医院道路,强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展前沿科学技术研究攻关,产出成果并回馈临床,服务人民群众健康。古书记会上还列举了孙逸仙纪念医院取得的一系列创新转化成果,并欢迎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携手医院推动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广州市岭德公益协会联席会长卢玲代表岭德公益协会发言。她感谢孙逸仙纪念医院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介绍了协会的基本情况及现阶段工作重点。岭德公益协会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校友发起,聚焦于振兴“医疗、教育、文化、科技、产业”五大方向,致力整合中大及各大兄弟院校资源,团结广泛的社会力量,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医疗和教育是岭德公益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在医疗方面设有专项基金,配合三甲医院对基层医院以专科联盟的形式开展学科建设。希望通过“请上来”与“走下去”,搭建一座桥梁,建立起一个专家、企业与医院三方协作的长效机制。
随后,在全场嘉宾的见证下,各位领导共同上台进行岭德公益医疗行的启动仪式,助力湾区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百姓健康。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公立医院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如何全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此,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作了《新时期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主题分享。
廖新波详细介绍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热点与趋势。新时代医院高质量发展难点就在于解决公立医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对此,他从“新趋势、新体系、新效能、新动力、新文化”五大方面提出了公立医院的发展战略。并强调,学科建设与技术转化是医院高效发展之路,“学科文化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因,技术应用是医院高效能的生存之道。医院学科建设与学科文化密切相关,没有学科文化就没有学科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由于新经济带来新模式和新产业的发展,改变了过去的思维与模式,尤其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通过技术融合,模糊了实体、数字和生物世界的界限,用工业物联网、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经济。廖新波认为互联网最主要的特质就是去中心化,健康码的应用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并提出自己的设想,如果健康码这样的应用场景在慢病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肯定是很好的。互联网的发展使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变得更容易获得,催生了新的服务模式,比如智慧医疗让医疗服务可以直接走进家庭,医院不再是治病养病的唯一场所。
随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作了《研究型医院成果转化探索》主题分享。刘院长介绍了医院188年的历史荣光,医院目前的发展情况与发展瓶颈,并分享了医院在建设研究型医院方向上的实践经验。
刘院长提出,孙逸仙纪念医院建设理念是打造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走主动适应临床与科研融合发展趋势的办院模式。目前正打造临床与科研融合发展趋势的办院模式,这种模式区别于传统医院:不单纯以临床治病为主,坚持临床与科研并举,包括四大方面:一、以临床为导向,深度融合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提出新的科学理论和概念;二、把新的研究成果转化到临床实践的产学研平台;三、组织临床试验,攻克临床难题,引领国际、国家的临床指南共识;四、培养创新型临床科学家和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基地。孙逸仙纪念医院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通过“基础研究”“医工融合”“临床研究”三大方向开展前沿科学技术研究攻关,产出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最终回馈临床,服务人民群众健康。
据了解,孙逸仙纪念医院目前每年获得专利授权超过200件,为进一步帮助医院实现医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现场展示了医院52项成果,涵盖医疗设备、诊断试剂、医学耗材材料、3D打印、医学人工智能等。
下午,岭德公益协会振兴医疗专委会特邀专家、评委、中大岭院校友企业家、投资者50余人共聚一堂对孙逸仙纪念医院的10个项目进行了一场项目对接会,专家评委们现场对10个项目进行逐一点评指导。
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二级调研员梁高峰表示本次项目对接会旨在发挥专家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医院临床工作,针对研究型医院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专家面向医院开展成果转化交流,建立有效的专家、企业及医院协作的长效机制,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加快形成以技术创新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以临床为导向的医学创新转化逐步成为共识,政产学研资医等创新要素正在形成合力。走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项目为促进临床、科研和产业的深度理解和融合发挥了赋能作用,帮助医院项目成果孵化落地,真正服务于临床,造福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