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早通自来水的城市,曾在近代史上叱咤风云
1912年,镇江供水自市区五十三坡起航,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创造了江苏第一、全国前列的111年供水史。
111年前,镇江成为江苏首家使用自来水的城市。
从租界水厂、江边水厂到“双源三厂、东西对供”,从全省率先建成供水系统到区域供水全覆盖、从传统供水到智慧供水,自来水的变迁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镇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开启现代化的城市之一。
家家都有自来水,镇江的自来水起源于何时?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走进了镇江长江路28号,探寻这座老自来水厂背后的故事。
图为水厂办公楼。
大火灾让镇江人下决心建自来水厂
辛亥革命爆发的次年,英国镇江租界工部局在五十三坡下兴办了自来水工程,在租界各栅口都设水龙头,并在城里贴出布告,如果要用自来水的人,可以试用一个月不收水钱。后来到水龙头挑水,每担收钱四文。从1913年开始,镇江一些商人就筹划开办自己的自来水厂,因为资金问题都陆续失败。真正促进镇江人开办自来水厂的,还是1922年前后镇江的几次城中大火。
镇江连续爆发了几次大火灾,特别是天主街、银山门的大火,几乎烧掉了一条街。救火时,附近水井的水都抽干了,火区仍在继续扩大。当时市民赶紧推举代表去租界交涉,用租界的自来水救火。但英国领事馆不但不肯救火,反而趁火打劫:“以钟头计算水价,先付银子后给水;到约定时间立即停水,再议价钱。”
英国人这种傲慢和认钱不认人,让镇江人下决定筹办自己的自来水厂,于是城外的各救火队请镇江士绅陆小波、胡健春、杨光宇等出面,在天主街一带按各家产业情况,以救火会名义筹募资金办厂,因此水厂的最初名字为“镇江第一救火会自来水厂”。
这座镇江最初的水厂建在龙窝口江岸,1924年6月建成投产,所有耗资一万元,设备极为简陋,设于江边的取水口,仅搭设一间芦席工棚,内置一部连底脚都没有的小马达,用两条木板凳垫高起来用。抽水机每小时抽江水400担,输送到镇屏山一个水箱储存,城西一直到薛家巷都通上了水,作为消防备水。到了这一年年底,在几处救火会门口设了水龙头,开始卖水,开始是卖给浴室,后来扩展到饮食业、理发业和部分居民用水。过了两年,救火会在商团召开了董事会,决定改“镇江第一救火会自来水厂”为“镇江自来水厂”,成立镇江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它成为江苏全省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筹建的自来水厂,也是镇江自来水供给民用的开始。
进水间及加矾间。
水厂在日军侵华时遭到严重破坏
民国江苏省会迁到镇江后,英租界和租界内的水电权被国民革命军收回,水厂收回后并入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1931年,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改组董事会,陆小波任董事长,胡健春为总经理,供水分为居民用水、建筑用水、消防用水、船舶用水、江海轮船用水及工厂、冰厂、园林等单位用水。三年后,在洋浮桥小江边街(后改苏北路28号、现在的长江路)临街处重建自来水厂,占地十几亩,建有平流沉淀池,清水池,进水间等。新厂投产后,华界、租界水厂就先后废弃了。
新厂在建设期间,总经理胡健春操劳过度而病亡,于是在主楼一角特建立有胡健春先生的纪念碑。于是由陆小波继任总经理,冷御秋任董事长。在这些具有实业精神的前辈努力下,镇江城的供水范围深入到了偏僻地区。
抗战爆发,风云突变,1937年12月8日,镇江城东南方向响起越来越近的枪声,打着太阳旗的日军坦克从镇江南门开进了镇江城,冲向江边。镇江沦陷,当时镇江为数不多的几家大企业,如电灯公司、自来水公司、航运公司、面粉厂、火柴厂都被日本鬼子霸占。
镇江水厂和电厂被日伪强行合并为“华中水电公司”,第二年,改名为“华中水电株式会社”,日本驻上海军特务部和华中水电株式会社派遣一名叫山田武治的技师接管水厂,水厂从经理、副理、营业主任兼总稽查都由日本人担任。日本人又成立了一个“华中水电株式会社镇江办事处”,只是维持生产,提供镇江日军和家属用水,多余部分供茶炉业、旅馆浴室使用。
抗战从相持进入反攻后,日本人开始有计划的破坏中国的工厂。他们拆掉水厂的机械设备,仓库物质也被抢运走,自来水厂濒临关闭。水厂只好采取限量供应的办法,在中国人用户水表的进口,装上一只铅饼,铅饼中央只留一个小小的孔,在很低的水压下,中国人家里一天也接不到一桶水,直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国民党57师的一个连驻扎进水厂,接收敌伪产业时,发现水厂一年的供水量,连战前的一半都没有。
战后成立了镇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两年时间水厂渐渐恢复元气,日产水量能达到五千吨。但水厂经营随着内战爆发又陷入困境,民国政府财政通货膨胀日趋严重,到了1948年,物价简直就是一天三涨。水电公司被迫调水价,每吨水36元,但要另加煤贴50元,实收每吨水费是86元,社会各方立即反对,有一些用户强烈抵制暴涨行为,拒付水费抗议。
图为出水间水泵房。
解放后自来水厂开始了新的篇章
随着解放大军迅速南下,中共南京市委建立镇江地下工作委员会,任命胡果为工委书记,全力以赴做好迎接镇江解放的各项工作。镇江地下工委建立后立即建成了一个组织严密、反应迅速,与镇江社会各阶层有广泛联系的地下活动网络。渡江前夕,胡果派出地下工作者与商界领袖陆小波商讨镇江城应变,工委对水电厂等城市要害部门特别要求加强控制。
解放军奉命渡江的次日午夜,镇江守兵弃城逃命,1949年4月23日凌晨,全城处于真空状态,社会秩序大乱,连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敌城防司令都被抢劫一空。镇江地下工委立即组织人员上街迎接解放,稳定社会秩序。与此同时,商会自卫团派人持枪乘卡车巡逻,遇混乱自卫团即对空鸣枪示警,才使街上秩序平静下来。镇江学者郭维庚拿着“镇江军管会特派员”名片,找水电厂总工程师周念泰,要求厂里保护好所有厂房、机器设备、档案账册;安定职工情绪坚守岗位;并保持城市水电正常供应不得中断。而此时,水厂工人在该水电公司地下党团员倪锦忠的指挥下,积极护厂,城市供水在非常时期从未中断过。
直到镇江地委在机关礼堂召开“会师大会”,镇江地下工委光荣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镇江这座国民党的江苏省城,终于完好地回到了人民怀抱。不久之后,水厂实行了军管,镇江自来水厂开始了新的篇章。
图为滤水间,底层为清水池,中层为调节室,上层为工作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