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好消息,职称评定调整,提高中高级岗位比例

  在2023年的工作规划中,教育部再次重申了,要提升一线老师的福利。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福利问题,更是迫在眉睫。保证老师的工资待遇,不比地方政府的公务员差。

  但是,老师的薪水的计算方法很麻烦,除了底薪之外,还要考虑到教龄和职称等因素。就算工资制度再怎么变动,如果没有晋升到中级和中级的水平,也不可能获得满意的工资,这对他们的工作热情,肯定会大打折扣。

  

  老师们纷纷抱怨,想要评聘很困难,可能是因为对中高等老师的评价不够

  云南一名高中教师,具有40多年的教学经验,大学毕业,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曾指导过多名学员在全国及省级竞赛中获奖。

  

  以他的经验和成绩,完全有资格获得高级职称,但问题是,他的级别太低了,而且每一年的评审标准都在不断变化,到了下一次退休的时候,他都没能达到自己的要求。

  也有老师抱怨,这年头,想要晋级,难度很大,资历和成绩,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科研项目,才是最重要的。职称评定的目的在于调动老师的工作热情,既是对老师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老师工资待遇的一种肯定。

  

  教师的工作重点本来是教书育人,但他们也是人,要维持生计,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如果没有职称评定,那么就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情况。

  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家长们的不满,其他班的教师,要么是中级,要么是中级,要么是中级,要么就是中级,要么就是中级。

  

  如果全身心投入到评聘工作中,那么日常事务就会变得繁重起来,单是撰写文章就会让人无法集中精神,进而导致教育品质的下降。研究生要花很久才能完成一份论文,而第一线的老师又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搜集资料进行研究?

  

  许多家长总是抱怨教师总是没事干,不管孩子,其实教师也是没办法的事。就算他们有足够的数据,但现在的教师数量已经不多了,再加上灵活的退休制度,许多老教师都被推迟了,这让等待的老师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师被挤掉。

  

  第一线的老师们又有喜讯了,他们的职称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他们的中高级职位的比重会增加。

  城市里的老师比较好评定,农村里的老师就比较困难了。由于生源素质、教育水平等原因,一些乡镇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一个人要带好几个班,同时要兼顾这些人的日常起居,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做这些事情。所以,最努力的老师,却是工资最低的老师。

  

  像广西这样的地方,对老师的评价也有所放松,20年以上的老师都可以申报上一个级别,35年以上的老师可以直接提上去,不再需要为中级老师名额发愁。不过也有一些人,担心这样会影响到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到时候,一些不负责的老师,偷懒,那就麻烦了。

  

  有关部门对教师职称评定的规定进行了重新修订,为教师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教育政策也更加偏向于农村教师,现在不需要写论文,没有学历要求,没有外语,没有计算机能力评定,也可以评上中高级职称。

  而最让人高兴的,则是农村老师晋升中级和中级的名额,将不再有任何的限制。在有资格的情况下,可以不设职数的上限,但可以不设职数上限。这样就能激励更多城市的老师,到农村去支持,弥补国家的教育不足。

  

  新的教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现在有不少毕业生想要报名当老师,但市里的老师和乡下的老师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许多同学对农村老师的工资低、工作条件差、没有长期发展感到担忧。宁可脱产准备几年,也要继续参加考试。

  

  特别是那些来自于双非本专业的高材生,更是被那些名牌大学的硕士和博士们狠狠地打了一顿。这些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主修的是基础课,所以,他们只需要掌握一点基本的教学知识,就能拿到老师资格证书,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许多“双非师”大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去读研究生。

  

  教育学专业的硕士,想要考上,简直就是做梦,比报考编委还要难。根据目前的教育政策,对农村教师的支持是前所未有的,普通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到农村的学校,这里的教学条件虽然不是很好,但也没有城市里的老师那么大的压力,也没有城市里的老师那么难晋升。

  今天的话题:你怎么看对农村老师的评价标准向农村老师倾斜?请大家在评论区发表意见,共同探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