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江区沈巷镇:乡村“复兴少年宫” 让孩子有“趣”处

  鸠江区沈巷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坚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紧紧围绕“建阵地、强队伍、育品牌”,持续强化制度建设,灵活运用阵地资源,不断丰富活动内涵,扎实建好覆盖全镇的文化阵地,奋力打造少年儿童的“成长乐园”。

  多元融合建阵地

  该镇积极探索阵地融合,打通沈巷社区与沈巷中心小学、老年学校等联合办“宫”渠道,结合“暖民心行动”,将特色教育品牌通过联系结对、骨干师资入驻执教等方式引入乡村“复兴少年宫”,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不断延伸阵地覆盖面,免费开放沈巷书轩、江北书院等镇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结合“身边好人”联系留守儿童机制,广泛开展各类活动,满足农村少年儿童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务需求。成立至今,少年宫共开设书法、绘画、口才表演等文体娱乐、道德培育课程100余场,积极探索“一宫一课·艺启逐梦”特色课程,创新推出了草鞋编织、民间剪纸艺术、玉带糕制作、戏曲等系列文化传承实践课程10余场,搭建素质教育新领地,截至目前已有近500名少年儿童及家庭从中受益 。

  

  专兼结合强队伍

  沈巷镇乡村复兴少年宫通过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依靠志愿服务力量,引入社会专业机构,确保活动内容多元化、日常使用常态化。一方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学校阵地,组建专职辅导员队伍,开展常态化教学课程,组织少年宫学员参与各类活动,进一步拓宽视野;另一方面,以志愿服务为抓手,结合志愿服务队伍性质及特长,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义教活动,同时,深入挖掘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打造乡村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本地农民的特色特长,打造田间课堂,精准对接广大农村未成年人的志愿服务需求,不断丰富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内涵。

  

  凝心聚力育品牌

  持续深化“三项结合”,打造“一宫一品”特色课程品牌。深化本土特色与文化传承相结合。聚焦文化传承特色课程,擦亮乡村“复兴少年宫”文化传承专属品牌,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项目,如编织文化、龙舟文化送到“复兴少年宫”。深化农耕文化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依托沈巷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户外基地,打造特色鲜明的“农情课程”,广泛开展农业科普、春耕研学等活动,带领少年儿童切身体验“春种秋收”的劳作之美。深化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实践相结合。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精髓,以乡史馆为依托,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之余,亲自感受特色鲜明的老物件、老古董,在趣味实践中增长知识、爱上家乡。

  

  (陈洁 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张传兵)

  来源:安徽经济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