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异化孩子与知识的关系,技能操练石化心灵

  

  读书是快乐的学习,教书是塑造生命的崇高事业,学校是幸福的圣地。谁也没有料到,读书是苦难,教书是苦差,考试是噩梦。

  神秘的魔咒驱使所有人疯狂地制造浩大的灾难,领导疯狂,校方疯狂,老师疯狂,孩子卷进疯狂的旋涡,可是所有人都认定是在干正义之事。

  教书的都感叹,现行的教材比高校教材还深还难,而且非常繁杂,每科都是厚厚的几大本。教材过难,知识失去应有的趣味。

  教材编写抛弃基本的原则:教材旨在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启蒙探索知识的好奇心,也就是教材必须具有文化启蒙的功能。知识不是目的,唤醒孩子探索知识的热情才是目的。

  编写者似乎根本不明白,剥去知识的文化功能,那些生物化学物理知识到底有什么发展意义呢?弄得那么难,到底有什么价值呢?

  

  面对新教材,多少老师饱受研读的折磨!人们嘲笑,那些理科老师讲的比大学讲的还要难呢!老师感叹,只有数学天才才能学得懂数学了。

  不了解情况,人们会感叹,高中就是在培养数学家,物理学家呢!了解情况,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如此深难,恐怕是在扼杀科学天才呢!

  科学家大概没有不是热爱成就的吧?如此深难的面孔,如何让孩子热爱呢?

  教材难,高考更难,技能操练石化心灵。近年来,高考改革的趋势是难得不近人情,海量操练也不灵了,可不操练更不灵,到底怎么应对残酷的高考,命题专家并没有指示。

  命题专家似乎并不明白,将孩子投进题海六年如一日,孩子会变成什么模样!只剩下一个简单的欲望——考学!孩子的心灵被掏空,自爱和他爱的信仰丢失,自我是谁,走向何方,不得而知,二目呆愣,笨嘴拙舌,手足无措,见不得人,拿不出手……未来总有人刻画当今“孔乙己”。

  

  自以为良知未泯的班主任,像我,也不能不患上数学忧郁症,教着语文,天天不能不叮嘱孩子——跟数学难题斗!我知道,自己是在作恶,却又能怎样呢?我不能不激励孩子,争分夺秒练题,否则被他人抢走高考机会!

  编写教材和命题的专家并不知道,知识之所以有乐趣,是因为与自我发生关联;远离自我的知识没有趣味!

  这就是知识的文化功能!文化指认识自我的智慧,知识不过是认识自我的一种途径。自我是知识的探索者,不是知识强迫我去学,而是我对知识充满求知欲!

  知识失去文化功能,就蜕变成教条,不仅不能启蒙文明,反而制造蒙昧,有如中世纪的基督教。

  教材和老师并不引导孩子探索知识的逻辑趣味,激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而是强迫孩子操练技能,应对高考。技能也是思维,却是模仿思维,思维的兴趣就极有限。尽管确有孩子喜欢与难题斗,却与探索知识的好奇心没有关联。多少理科优异的孩子有科学理想?那么多高分孩子,有几人成就科学事业?正是因为始终没有启蒙科学精神,文化蒙昧。

  

  知识还有情感趣味,可人们并没有发掘,将文科也蜕变成冷冰冰的技能操练。语文有天然的文化趣味,语文的核心素养是爱和思想。只要孩子受到爱的熏陶,并把爱升华为理性的思想,就是将语言与生命探索融为一体,充满发现和创造的情趣。可是教材里表现爱的课文并不多,老师也并没有努力发掘其中的情趣,特别是没有引导孩子探索自我生命,所以生吞活剥。

  教材里的古文太多,文字障碍扼杀情趣,特别是教学的价值取向更使孩子难以发生趣味。背诵任务太沉重,本是名篇,因背得太艰难,孩子对内涵的情感很冷漠。多少孩子读出古人的情怀呢?

  高考似乎忌讳考查爱和思想的核心素养,在狭窄深难的技能思维上较劲,把人文学科弄得令人生厌。

  所以,专家的孩子都到国外受教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