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期末考试后当孩子说“妈妈,我没考好”,你的回答将影响孩子一生

  原标题:期末考试后当孩子说“妈妈,我没考好”,你的回答将影响孩子一生

  “这不是我的真实水平!

  我要重新做!啊啊啊……”

  前两天,我看到了这么一则新闻。

  宁夏的一个小男孩因为“失误”,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只得了97分。

  看到成绩的他当场崩溃,一边大哭一边说:

  “这不是我的真实水平!”

  一旁的妈妈心疼孩子,连声安慰。

  “不哭了。我们把错题过一下就好,下次不错了就行。”

  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一直说:

  “我要重新做!啊啊啊……”

  看到孩子这么上进,很多网友都觉得羡慕。

  因为自家的孩子,别说打97分了,就是打27分,也总能找到理由为自己开脱。

  真是活活把人气死!

  不过话说回来,小男孩这种要强的性格,真的很值得表扬。

  他的妈妈也是好样的。

  得知孩子考试时马虎后,她没有数落孩子,还在孩子自责的时候去安慰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

  这看起来很容易,但实际做起来却很难。

  因为我见过太多的家庭,只要孩子的成绩不好,就破口大骂。

  尤其是每年的期末考试前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考好的孩子,就可以好好放假,过个好年。

  而那些发挥失常的孩子,则免不了受到一些打击。

  这时候家长的做法就尤为关键,很可能直接影响到孩子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

  - 2 -

  不久之前,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段采访。

  一个7岁的小男孩在接受采访时,谈起了自己的妈妈:

  “我妈妈动不动就生气,我希望妈妈能多给我几次机会,我想让她再帮帮我。”

  当主持人接着问他“你觉得爸爸妈妈理解你吗”的时候,孩子表现得更加沮丧。

  “妈妈说我是二百五……

  别叫我二百五……”

  尽管男孩的妈妈在后台解释,说自己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恶意,只是一时情急,才把话说重了。

  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得出,这句话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其实像是这对母子这种情况,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家长的出发点毋庸置疑,都是希望孩子好。

  并且在面对考试这件事时,双方立场是一样的,那就是考出好成绩。

  但是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的时候,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我们不能因为成绩,就给孩子贴上“天才”或是“笨蛋”的标签。

  家长存在的意义,是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前进,陪他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挖苦孩子、打击孩子。

  所以比起利用自己家长的身份,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不如陪孩子一起一起面对考试,找到“取胜”的办法。

  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应对期末的“秘籍”,希望家长们能耐心看完。

  1.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些家长很喜欢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嘘寒问暖,端茶送水。

  这看起来是在关心孩子,但实际上却是在“害”孩子。

  因为孩子在学习时,是需要集中精神去做的,而家长的做法则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在孩子看书或是学习的时候,家长最好给他们营造和学校一样的浓厚的学习氛围。

  关掉电视、扔下手机,拿起书或者杂志报纸,和孩子一起充充电。

  2. 切忌过分指责

  我们常说“关心则乱”。

  有的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就很容易变得焦躁无比。

  当孩子马虎大意,犯了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时,会马上跳出来制止。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

  在临近期末考试的这种情况下,相信孩子的压力并不比家长小,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父母这种负面的评价不仅不会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甚至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3. 帮孩子加强时间管理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坐在书桌前一直学习,就觉得孩子听话、懂事了。

  这时候我就要提醒大家一点,那就是千万不要以学习时间的长短,来作为衡量孩子用不用功的唯一标准。

  有些孩子专注力好、学习效率高,就可以早早完成学习任务。

  如果孩子能够快速完成作业任务,留出时间发展额外的学习,那自然是好事。

  可如果孩子磨磨蹭蹭一整晚还在纠结学校的作业,家长一定要重视!

  别急着责备孩子效率低,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

  如果是因为上课没搞懂知识点,家长可以想办法辅导一下。

  如果是因为分心做别的事,就要提升注意力,根据不同情况来帮助孩子。

  4. 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

  这一点非常重要,家长不要觉得孩子小,什么也不懂。

  近些年来,孩子因为精神压力过大,而造成的悲剧并不少见,我们还是要引以为戒。

  更重要的是,孩子在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下,是无法集中精神学习的,越是想学好结果可能就越糟糕。

  这一类孩子比那种偷懒、无心学习的孩子背负了更大的压力,更加需要我们的关怀疏导。

  - 3 -

  上面讲的这些,不只是针对期末,在平时其实也是一样。

  考试分数固然很重要,但学习就像是一场“马拉松”。

  比的不只是孩子某一段时间内冲刺的速度,而是孩子的耐力和心态。

  所以我们要学会引导孩子,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作为孩子的目标。

  通过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改进孩子的学习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着手,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