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三十一: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后来的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出生在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在今天吉尔吉斯坦北部,大约五岁时才迁到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各派的学说。 十五观奇书、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 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行。 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名震天下。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
一.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重点词语解释:⑴呼:称为。⑵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⑶疑:怀疑。 ⑷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⑸团团:圆圆的样子。⑹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代指月亮。 ⑺圆影:指月。⑻天人:天上人间。⑼沦惑:沉沦迷惑。⑽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⑾凄怆:悲愁伤感。
诗词大意: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 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 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 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 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 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 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见面分别时所作。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见了第二次面。
词语解释:⑴黄鹤楼:湖北。⑵之:到达。⑶广陵:即扬州。⑷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⑸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⑹下:顺流向下而行。⑺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⑻尽:尽头,消失了。⑼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⑽天际:天边、天尽头。
诗词大意:我和我的老朋友孟浩然告别在那西边的黄鹤楼, 阳春三月,柳絮如烟,他独自东下去往扬州。 孤帆渐行渐远消失在水天尽头, 只留下滔滔江水向东边流去。
三.望庐山瀑布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词语解释: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天空最高处。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诗词大意: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 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比喻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词语解释:汪伦:李白的朋友。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及:不如。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五.李白的诗歌,是他豪爽、浪漫、自由的个性的充分体现
1.李白对自然美的追求是它更注重“逸兴”,即自然逸出的与意识形态无关的情绪、灵感和创作冲动。这也构成了李白“清真”诗风的内在底蕴。 (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 ——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
2.大胆的想象与夸张。寻常的艺术手段不足以展现其天马行空之个性时,奇特的夸张与想象便脱口而来,使其诗歌都涂抹上奇幻的色彩。“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桃花潭水深千尺”、“燕山雪花大如席”。 (你,从页页诗篇走来,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 你,向历史深处走去,秀口一吐,半个盛唐。 ——台湾诗人余光中 )
六.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
⑴题目: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床:指井栏;“床”即“窗”的通假字;坐卧的器具; 胡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类似小板凳。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这大概是汉语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游子思乡,是古代诗人永远写不够的题材。“床前”+“明月光”+“地上霜”
七.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⑴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⑵朝:早晨。⑶辞:告别。⑷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⑸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⑹还:返回。⑺猿:猿猴。⑻啼:鸣、叫。⑼住:停息。⑽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八.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石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开掘;开通。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出:凸出,出现。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九.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组诗。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这组五言诗大概是诗人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漫游至秋浦,逗留期间所写。
写自己因愁而头发变白。“愁”是全诗之眼。一二句与三四句倒装。正常的语序应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经过倒装,使得形象突出鲜明。修辞上还用了夸张、设问、借喻。
十.李白死亡之谜
说他是从采石矶这里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入长江而死的,他乘者酒兴,要把发光的生命交于浩阔的长江,站在这捉月台上,以诗人的天真和狂放,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