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德荣:把“良种梦”写在大地上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农历五月,是麦子收割的季节,2022年也是江苏最美科技工作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高德荣一年中最忙的时节。由高德荣科研团队在国内首次选育成功的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的“双抗”高产新品种--“扬麦33”结出硕果。未来,“扬麦33”有望成为我国新一代主导品种。

  科技报国

  一心只为培育良种

  高德荣出生在江苏里下河水乡,少年时期目睹父老乡亲种田的艰辛和吃不饱穿不好的困境,他立志发奋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和减轻农民辛苦。考大学时他以优异成绩报考了南京农业大学,学习农学专业。1991年,大学毕业后的他主动回到家乡,到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工作。

  2008年高德荣获得了赴西澳大利亚农业部做为期6个月访问学者的宝贵机会,他们有着较成熟和先进的小麦品质研究技术和理论。坐落在印度洋沿岸的西澳首府珀斯,风景如画,吸引了众多世界各地的游客,但他并没有顾得上欣赏美景,而是带着一堆思考了很久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一到珀斯就投入了学习和研究工作。

  他常常是每周去一次超市,购买一周的食物。牛肉煮好放冰箱,每顿切几片,蔬菜放点油和盐微波炉加热。吃饭有了着落,他就埋头实验室。由于勤奋敬业和谦虚真诚,高德荣与当地科学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赢得他们的尊重。有一次去往试验地的车上只有3人,一位年长的科学家笑眯眯地说:“我们的小麦育种家年龄都比较大了,高,你很优秀又这么年轻,留下加入我们吧!”高德荣笑了一下没有说话。他心里一直听得到祖国的呼唤,他急切学成回国,去实现他的初心和为之奋斗的小麦育种事业。

  回国后,他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常年穿梭在麦田里,冒着寒风观察苗情,顶着烈日精选材料。有理想信念作支撑,条件再艰苦他都努力克服。由于务实肯干、肯动脑子、敢于创新,参加工作不久,他就参与育成了“扬麦158”,初步解决了小麦大面积丰产与抗赤霉病相结合的世界性难题,获得199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扎根麦田

  攻克一个个育种难题

  “科研成果只有真正用到大面积生产,才能发挥出最大功效。”这是高德荣常挂在嘴边的话,多年来,高德荣团队解决了小麦生产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2000年左右,长江中下游出现小麦播期推迟的苗头,高德荣敏锐地察觉到生产对耐迟播品种的潜在需求,立即带着团队开展小麦耐迟播理论研究和育种,研究提出了“两端快速发育”育种策略,培育出耐迟播高产优质品种“扬麦16”,特早熟、籽粒脱水快的“扬麦23”,迟播、抗倒伏的“扬麦25”等,被作物育种领域普遍关注和借鉴应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弱筋小麦是制作饼干和糕点的优质原料,但长期以来我国优质弱筋小麦原粮市场供应紧缺,严重依赖进口,高德荣带领团队连续多年系统开展弱筋小麦品质的理论研究,明确了弱筋小麦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建立了弱筋小麦品质育种技术体系,育成的优质弱筋小麦成为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导弱筋品种,打破了对进口弱筋小麦的依赖,使长江中下游麦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弱筋小麦生产基地,提升了国产弱筋小麦的国际竞争力。

  科学研究不但需要埋头苦干,还需要不断创新。

  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癌症”,培育高产抗病品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粮食和口粮安全最大威胁和“卡脖子”问题。面对这块全世界都啃不下的硬骨头,高德荣并没有因为身处一个基层单位而回避和畏缩。他带领团队研究了本麦区小麦品种和世界各地各类种质资源的赤霉病抗病基因组成,并对团队20多年育成的抗病材料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以扬麦抗性为基础聚合其他品种抗病基因,通过多组合、大群体选择,打破赤霉病抗性和不利农艺性状的连锁,协同提高抗赤霉病性和产量的育种策略。带领团队持续攻关,终于育成了我国首个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的“双抗”高产新品种“扬麦33”,并通过国家审定,巩固和提高了我国抗赤霉病育种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2021年5月,江苏省农科院组织国内权威专家评价认为:“扬麦33”实现了抗赤霉病与高产协同遗传改良的重大突破,对于解决我国小麦严重病害问题意义重大。2022年夏收,“扬麦33”在长江中下游表现优异,从湖北到江苏表现高抗赤霉病,是当前所有品种中抗性最好的,大面积最高亩产突破700公斤。

  “麦子爸爸”

  把“良种梦”写在大地上

  这些年来,高德荣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40多项,主持和参与育成多个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4亿多亩,增产粮食150多亿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50多亿元,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为提高我国小麦育种和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农业农村部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奖二等奖2项。两次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计划,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等称号。

  “只有真正爱上麦子,爱上土地。才能育出良种。”在高德荣看来,小麦育种事业关乎千家万户的饭碗。有时,顾大家就必须舍小家。高德荣说,他爱人是医护人员,工作也很忙,年幼的女儿经常得不到家人的照顾。他担任小麦研究室主任后,将更多的精力和心血花在了如何培育更好的成果,如何带好团队,如何实现人才成长与成果产出的协同发展上。“我已经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为家人、为家事这么操心过了。”高德荣回忆,“女儿有时候会开玩笑地说,感觉我更像是‘麦子的爸爸’。”

  虽然对女儿的学业顾不上关心过问,但他对团队年轻人的成长进步却舍得花心思费工夫。在他的努力下,团队里的年轻人也在各展所长,解决一个个育种的理论和技术难题,用行动去振兴民族种业,用青春和汗水去浇灌着小麦育种事业。

  “小麦生长有其周期,从播种、田间管理和调查、选种,再到收获,每一步都需要踏踏实实坚持下去。”高德荣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30多年潜心小麦育种,他将“育种报国”的梦想写在了大地上。(何佳芮)

  原标题:《【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德荣:把“良种梦”写在大地上》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