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要不要鼓励孩子当班长?如何引导孩子看待班干部?

  原标题:要不要鼓励孩子当班长?如何引导孩子看待班干部?

  原创:牛妈彭小蹦

  究竟要不要鼓励孩子去当班干部呢?这没有标准答案,而且的确有很多孩子天生就具有领袖气质,逼着天生内向的孩子去当班干部可能也不妥,所以还是要看孩子自己的意愿。

  但我今天想说的并不是要不要鼓励,而是如何从这件事,了解并理解更多孩子们在面临这件事,当下的处境。了解他们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和挑战,以及,作为父母可以做点什么。

  这些年,因为孩子当班干部来找我做咨询的家长越来越多(而且基本都是班长、副班长),他们的经历,应该可以给到大家更多思考和启发。

  这篇文章比较长,但也基本穷尽了我这些年累积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思考。

  多问问孩子是通过什么方式帮助大家的,让孩子知道好的“领导”不是玩弄特权,而是来帮助大家的。

  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一句话,当你只是个员工,你的成功和自己相关,但你如果是个领导者,你的成功和别人相关。

  一个拥有权力的人,更应该具有利他思维,帮助别人成功,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班长如果只想着自己,那么很快就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

  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一些孩子因为班干部成绩下滑,光顾着管理班级,而对学习松懈了,因此就出现一些父母出面干预,不允许孩子当班干部,孩子因此而将负面情绪全部倒给了家长,没有一个反思和反省的过程,引起巨大的亲子冲突。

  所以,父母在干预时千万不可简单粗暴,而是要让孩子明白,班干部就应该在心有余力的基础上,当自己的学习顾不上时,最重要的是要把学习抓上来,否则可能失去这个机会。因此班干部深得人心,就是应该要付出更多,而不是更在乎自己的权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孩子,有余力的时候,可以去竞选班干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帮助别人。

  如果暂时在一些方面还不够有能力,应该要先努力,让自己具备有帮助别人的能力。

  为孩子愿意承担责任,愿意去帮助别人的品质点赞,而不是为孩子的特权点赞。

  因为如果孩子当了班长就感到光荣,那么孩子就会很害怕失去这个荣耀和光环。

  表面上,她表现出一副满不在意的样子,说是自己主动放弃的,其实主动放弃的背后就是为了不直接面对竞选的失败。

  但问题并不会止步于此,她内心的“自卑感”不会因为她不直面,就会减少,反而会在方方面面累积起来,那种”我不行“的感觉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比如这个孩子在接下来的写作比赛,往年在班级初选时,她常常是压倒性的当选,但是这次老师一再鼓励新班长也参加了初选,同学们纷纷将票投给了新班长,她又再次失去了这个机会。

  是不是和《小舍得》中,老师鼓励米桃竞选,最终米桃当选,夏欢欢落选的剧情一模一样?!

  不能完全说,这样的竞争是好的还是坏的,因为竞争无处不在,逃避和躲避肯定是不行的。但对于这些班长们,每年都参加竞选的孩子们,的确承担了更大的竞争压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这些我们看起来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变成大事。

  之所以我会接触很多这类案例,就是因为很多孩子受不了落选后的打击,出现了抑郁状态。从高位跌落下来,是小小孩还比较难以应付的一个事情。

  还是强调一下,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当过班干部就一定会遇到困难,而是小小孩在面临激烈竞争时,不具备足够的应对经验和能力,比较容易掉在漩涡起不来。我想强调的是这个时候,父母需要予以关注和帮助。

  当孩子面临”失去“和”挫折“,是重要的成长课堂,宝贵的人生经验。不是每个孩子都会一蹶不振,大部分孩子是可以从挫折中成长的。

  换句话说,不是每个孩子遇到挫折,就需要父母做什么。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从中学习到的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多!没必要在旁边唠叨,这样反而让孩子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感。

  当孩子遇到挫折,我们要做的就是陪伴和倾听,观察孩子是否有不当的观念。如果有,那么鼓励孩子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对自己有“不建立在结果之上”的认可,对自己有无条件的接纳,并且不停止努力。这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而不是刻意制造挫折。

  所以,只有挫折,不叫挫折教育。在挫折面前能站起来,才叫挫折教育。

  当孩子遇到挫折,往往是对自己不认可、自卑心理加重的表现。这时候,不要急着去否定孩子,或者说一些没用的鼓励,比如:

  “不会啊,爸爸妈妈永远觉得你最棒!“

  “并不是当班长才棒的!”

  “妈妈觉得你在XX方面就是很棒啊!”

  毕竟小学生了,没有那么小儿科的,孩子一定要有真真切切感受,感受到自己是可以的,才有用!

  所以,父母需要认可孩子感受,积极去帮孩子突破、真正看到自己的掌控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找回自信。

  儿子小潘潘的学校是没有班干部的,我个人其实更喜欢这样的环境。

  这些年接触到很多很多孩子,除了咨询中的案例,还有很多孩子自己通过微信联系我的,他们其中有一半人在和我聊班级的“官斗”,班长和副班长之间的勾心斗角,拉帮结派,相互排挤。

  不要低估了小小社会的复杂,更不要高估了孩子利用权力的能力,当老师们赋予孩子们权力的时候,也希望能多多考虑这些因素。我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当家长面临“班干部宝贝“时,可以理解并了解更多,他们的确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和挑战,甚至“诱惑”,以更好地陪伴他们成长!

  ——THEEND——

  我是牛妈彭小蹦,两个孩子的妈妈,画漫画的心理咨询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专委会理事,出版书籍《成长,不慌张》,8年专注家庭关系成长路,2年心理咨询,1000多篇文章,和几十万妈妈的成长故事,致力于和妈妈们一起活出从容与自在,欢迎关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