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一个节提升一座城
又是一年春好处,盛世花开满城芳。这段时间,2023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成功举办,一系列内涵丰富、精彩纷呈的文化旅游活动让四方宾朋深切感受到开封这座城市的迷人魅力。
近年来,开封市不断挖掘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等节会品牌,开展一系列节会主题活动,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今年的清明文化节期间,打开手机里的电子地图,一条条市区道路持续“飘红”;而在各个入市口,一辆辆旅游大巴满载游客驶入市区;来到各个景区,身着汉服的游客摩肩接踵;走进旅馆,一间间客房早已满满当当;再看返程的游客,行囊里装满了开封的特产和文创产品……清明文化节期间,开封再现“人从众”,顶流背后淬炼了多少“硬功夫”。
盛会相伴古城,见证着开封前进路上一个个坚实的足印。2009年以来,从清明文化节延伸出一条条文化产业链,共同汇聚成一个光彩夺目的文化品牌。
节会经济蓬勃发展,对开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重大。对于开封这座享誉海内外的八朝古都来说,大型节会是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创新消费场景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形象和文化品牌的集中展现,更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一个节,酿出了一坛风味飘香的文化美酒,提升了一座古典时尚兼具的魅力之城。
节会经济是一个“热词”
景区熙熙攘攘、餐厅等位许久、酒店预订一空、商超人流如织……2023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开幕以来,大量游客踏足开封,刺激消费潜力释放,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市场红红火火。
开封市以节为媒,让各类节会为文化旅游资源代言,当好文旅资源“推介官”。尤其是开封市以文化自信的胸襟,努力营造处处是景、步步留人、月月有节、时时消费、线线有故事、链链相融合的浓厚氛围和发展格局。
节会经济,成为开封当前的一个“热词”。开封市以节彰文、以节促游、以节兴业、以节聚商,依靠重大节会屡屡“出圈”。特别是伴着新世纪春风应运而生的清明文化节,给了古城发展一个有力的支点,给酒店、旅游、金融、交通运输等诸多行业带来巨大商机,带动人们在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旅游等第三产业上的消费,对开封经济、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城市形象等各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力推动开封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节会经济,曾被誉为新世纪的“无烟产业”之一,在推动城市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成为现代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提升办会水平、发展节会经济,对于铸就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等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在古城开封,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两大国家级节会交相辉映,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也使古城开封有了别样的气质与风采。节会举办期间,各大媒体聚焦开封、大量游客到开封怀古赏今,一座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宋韵彰显、宜居宜业的魅力之城让人流连忘返。此外,大宋中国年、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等节会与古城文化紧密结合,是开封形象展示、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大型节会的举办,还让勤劳质朴的开封人经历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一次观念转变的创新、一次精神力量的凝聚,大大满足了全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在清明文化节期间,开封市各县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顺河回族区开展了“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群众文化暨清明文化节主题活动;禹王台区组织开展了清明文化节——首届大禹农耕文化节;鼓楼区组织开展了“黄河岸边诗韵清明”诗文朗诵活动;祥符区组织开展了2023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春耕在野”祥符区分会场活动,在朱仙镇启封故园开展了“清明花正好乡村踏春行”主题文化展演;尉氏县组织开展了“到人民中去”清明文化节文艺展演活动;杞县组织开展了书法美术作品展、朗诵活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系列文化活动“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群众文化活动暨“第八届广场舞大赛”;龙亭区举办了“传承文明拥抱春天”清明文化节黄河文化展演活动。
如今,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已经与居民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观看高水平的活动、品鉴高品位的文化产品,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自豪感、归属感。还有更多的开封市民积极加入到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等大型节会的筹备和服务之中,他们自愿献出一份力、给出一份爱,共建美丽开封、幸福开封。
城市颜值不断攀升,生活有温度,发展有速度,开封精工“绣”出的高品质城市画卷里,浸润着市民不断增加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更多人对开封心动。
节会成为城市的“推介官”
一个盛大节会,全方位展示城市整体形象。每到清明文化节等盛会启幕,中央主要媒体和省内各媒体的重要时段、重要版面,纷纷聚焦节会的相关活动开展情况。此外,“清明文化看开封”“四月开封最清明”“古都开封”频上网络热搜。这些都助力清明文化节一步步成为享誉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品牌。
4月2日7时至22时,开封7次登上央视荧屏,呈“霸屏”之势,开封城市魅力可见一斑。其中,央视《新闻联播》以《旅游市场持续回暖激发消费新活力》为题,报道全国各地针对性地创新旅游场、提升服务品质,激发消费新活力。其中用10秒的镜头展现了河南开封立足古城特色,推出了观非遗、游古迹、听豫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人沉浸其中,感受文化魅力。与此同时,在央视《新闻直播间》《新闻30分》《东方时空》《晚间新闻》《中国新闻》等栏目中,分别以《感受传统文化寻春赏芳正当时》《河南开封:文化消费成为扩大内需新引擎》《桃李正芳新古都开封客盈门》为题轮番播出了2023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相关主题报道。
尤其是4月3日晚,2023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开幕晚会播出,晚会以文化感、创新性、年轻态的节目形式,创新展现清明节的多层维度与丰富内涵,向世人生动展示了一座宋韵流淌的千年古城。这台晚会由《典籍里的中国》总导演、总编剧左兴执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任鲁豫、王雪纯、王冰冰、尹颂强力加盟,林允、李光洁、吴谨言、李杨冠宇、张晓英等出演。晚会在央视网、央视影音客户端、河南日报客户端、大象新闻、顶端新闻、大河网、开封日报、开封网、云上开封、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百度、凤凰等平台同步播出,并在抖音、B站等平台上形成一波刷屏热潮。
4月5日,中央电视台《生活圈》栏目清明特别节目播出了开封清明文化节主题报道,节目带领全国观众一同观赏了北宋帝王钟爱的海棠花、普及海棠花养生知识,感受清明时节的宋韵春色。央视新闻客户端还重磅报道了富有市井气息的开封夜市文化。
今年清明文化节期间,众多主流媒体大篇幅、多容量、高频次的宣传报道以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宣传活动,向全世界展示了开封的整体形象,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为进一步打响清明文化节品牌提供了上佳机会。
每到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大宋中国年这种盛大节会前,开封市都会积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在市委宣传部的精心组织下,聚焦主题,突出策划,吸引众多新闻媒体聚焦和关注节会,以强大的宣传合力和宣传声势,把一个鲜活、丰富、多彩的节日及时全面推在世人面前,实现了节日与媒体和游客最紧密的结合。
在2017年的第六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上,开封市荣获“最具魅力节庆城市”称号,这是开封市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在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等重大节会的带动下,各县区也有了自己的特色节会,如兰考桐花节、杞县大蒜节、尉氏桃花节等。
4月9日,2023兰考桐花节暨文化旅游嘉年华系列活动盛大开启。据介绍,今年兰考桐花节期间,将举办“童画向党,母爱中国”“兰考黄河彩虹跑”“兰考宣传大使招募活动”等活动,并设置了中国兰考定制家居博览会、兰考招商引资签约大会、“中国音乐金钟奖”器乐类河南区决赛等议程。兰考桐花节将以桐花为媒,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深化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拉动兰考文旅产业融合和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兰考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把兰考名片打造得更加亮丽。
3月28日,尉氏县2023年“传承文明拥抱春天”清明文化节主题活动在该县张市镇郭家村万亩桃园拉开帷幕。本届清明文化节开幕活动与张市镇桃花节开幕活动完美融合,创新探索“文艺+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用百花齐放的艺术文化,呼应争奇斗艳的万亩桃园,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节会方兴未艾,打造了诸多的城市发展名片,对共铸城市品牌、推动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携手“唱大戏”
一个节会展示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节会搭台、文化为媒、经济唱戏,这是清明文化节举办初期就提出的。
在古都开封,博大精深的宋文化在这里沉淀、积累,成为开封这座古城发展文化旅游的独有资源。对于许多文化产品的提供者而言,如何让产品不断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和消费需求,是一项需要时时思考的课题。如何在文旅文创融合的大背景下,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宋风宋韵中感受更多沉浸式体验?
开封市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实施文化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并诞生了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理念和“新宋风”城市风格,引领着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近年,开封市还不断创新思维,将高科技手段运用于历史文化展示,以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开封市实施宋代可移动文物、宋代文化遗址、宋代文献资料、宋文化记忆等四项宋文化数字化活化工程,推动打造“宋潮生活之旅”体验基地,大大提高了旅游项目的吸引力,丰富了旅游品牌层次,也让开封文化产业越来越有“科技范儿”。
节会活动孕育着无限商机。节会期间,震撼人心的大型活动,别具特色的形象展示,各部门之间的默契合作,市民热情友好的接待,高效率的组织工作,可以展示举办城市的生机和活力,展示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招商引资提供便利条件,为城市发展增添后劲。节会还为开封市各类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企业通过充分了解供需信息,签署大额购销合同、投资和合资意向书,促成买卖双方的交易。
76个投资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约613.8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417.5亿元;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203亿元;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两个,总投资103亿元……这组沉甸甸的数字,正是2023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以节为媒、广交朋友、搭文化台、唱经贸戏的一个缩影。
现如今,一年一度的清明文化节已经成为促进招商、带动旅游、推动开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效载体。
经过多年的发展,文化搭台越搭越大,开封市与合作伙伴签约项目越来越多、投资金额越来越大、助力开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一批批重量级客商走进开封,益海嘉里、开封汽车城、奔腾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全钒液流电池、丰树物流等一个个“巨无霸”项目落地开封,为开封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让开封越来越有吸引力。其中,2022年,开封市共有招商引资项目261个、总投资2138.4亿元,新增外资企业13家。
重大节会的成功举办,也让开封的开放发展更加强劲。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开封充分发挥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的平台作用,不断加深与国内外的经贸联系,不断扩大开放步伐,推动开封高质量发展。
以清明文化节为例,它向世人展示了开封人民坚持对外开放、永远只“开”不“封”的决心和气魄。作为开封向世界敞开的又一扇大门,清明文化节推动着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从开放的大门中涌入,源源不断地为古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近年来,综合保税区、开封海关相继建成运营。自贸区开封片区“艺术品进出口贸易全链条服务体系”纳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第二批创新实践案例。截至去年年底,入驻自贸区开封片区的企业达到7081家,是挂牌前的40倍,内陆开放高地正在加快形成。
自举办以来,清明文化节一年比一年厚重、一年比一年精彩,确立了开封清明文化在国内外的地位,展现了开封作为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的独特魅力,已成为国内外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
在以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为代表的开封特色节会引领下,开封的城市形象越来越大气、越来越富有魅力,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带动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激发消费活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开封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