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夫妻,放弃教授工作隐居深山17年,富豪同学见后红了眼眶

近几年来,这样的新闻频频出现:某名校毕业生,放弃百万年薪,遁入空门;某企业高管,毅然辞职,跑去深山老林里隐居,以追求某种“宁静”,远离世俗的烦恼。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不但自己隐居,还让妻子一起,经历17年的隐居生活,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回归社会,他便是北大教授王青松。

王青松,出生于河南洛阳新安县一普通人家,虽然王家世代务农,生活拮据,但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们是十分重视的,因为王青松从小便接受了学校教育,没想到这个孩子十分聪慧,记忆力超群,一天就能背下500个电话号码,所以他无论学什么都很快,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不过后来那段动荡岁月的来临,中止了王青松的学业,他便进入河南信阳担任着机要干部,并且很快就闯出了一些名堂,等到后来国家恢复高考,他立马报名参加,并成功考进了北京大学,成为当年不可多得的大学生,邻居们皆说:“老王家的儿子不得了,以后一定有大作为,赚大钱。”王青松那向来节俭的父亲,高兴地在村里连摆几天宴席。

顺利读完本科以后(国政系),王青松决定继续深造,听同学说学法律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王青松便转入北大法律系读研,毕业那年还被北大聘请为教授,比起律师,这份工作无疑更加体面且收入稳定。

若是没有后来的那一场“养生热”,恐怕王青松的日子就会继续平淡过下去。1985年,我国掀起了一股“养生热”的潮流,王青松对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因为他的老家离白马寺不远,他从小在里面练武,读书以后又迷上了老庄,所以在“养生”这个话题上,他颇有发言权。

于是王青松抓住这次好机会,开始在学校举办养生讲座,养生课程,很快,王青松就成了北京的风云人物,获得了广泛关注,颇经商头脑的他便跑去开设了“养生班”,每人收费10元,就这样,王青松的腰包越来越鼓。

在收获金钱的同时,王青松还意外收获了爱情,她叫张梅,是一名刚刚从北外毕业的大学生,在听了王青松的课后,她便十分崇拜他,每天都跑来听王青松的课程,时间一长,王青松也记住了这个姑娘,再后来,他们竟然坠入爱河并结婚,由于张梅小了王青松12岁,当年这出“师生恋”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90年,这股“养生热”渐渐失去热度,王青松的“财路”自然也就断了,为了继续过着这样富裕的生活,王青松决定报考北大博士,结果单科和总分都考了第一名的他,竟然没有得到北大的认可,后来他又考了一次,成绩依然是名列前茅,结果北大依然不予录取,昔日的天之骄子哪里经受过这样的打击,王青松突然崩溃了,于是产生出“逃离这里”的心理。

1994年,王青松毅然搬到了北京与河北交界附近的山区,那里有座岳父的老房子,来到这里以后,他如释重负,再也没有什么干扰,但麻烦的是,他每次去北大上课都要坐5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于是他产生了辞职的想法,可辞职就意味着没钱,所以他痛苦地坚持了下来。

1998年,妻子张梅选择辞职,进入山里全心全意照顾丈夫,这让王青松十分感动,2000年,他也从北大辞职,带着所有积蓄,和妻子一起搬到了更加偏远的山区,用20万元承包荒山2500亩,从此与世隔绝。

其实当年王青松夫妻二人刚来到这里的时候,附近的老百姓都觉得他们是“神经病”,放着好好的北大教授不当,跑来山坳坳里和他们一起种地放羊,但对此,王青松夫妻二人并没有多做解释。在接下来的数年里,他们都过着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当隔绝了一切世俗的烦恼过后,他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王青松觉得很幸福。

直到2011年,王青松夫妻二人才决定“回归社会”,因为他们的儿子王小宇已经7岁了,虽然高知识分子的夫妻二人完全可以教授儿子课程,但从小就住在山里(7岁前基本没出过山,王家也没有网络、电视、电脑等),与世隔绝,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他们决定带着儿子回归社会。

除了想让儿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搬出去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钱了。据悉,王青松搬进山里这17年里,已经花掉了350多万元,他们的积蓄所剩无几,并且为了维护自家2500亩的地,每年至少需要花费30万元,再不出去工作,他们一家就过不下去了。

然而10多年的“田园生活”,已经让这对夫妻与社会脱节,他们没有手机电脑,也不会操作这些高科技产品,而且为了追求所谓健康,他们只吃自己种的菜,洗涤也不用洗衣服、肥皂,都是用草木灰;刷牙绝不用牙膏,用盐水。长期以往,导致一家人的衣服永远脏兮兮的,王青松更是常年蓬头垢面。

所以当年他刚从山里走出来时,昔日大学同学看到他的模样,眼眶一红,表示经济上若是有什么困难,他完全可以帮助王青松。不过王青松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和妻子只要回归社会3年,就能赚到足够的钱支撑下一段“田园生活”,对于王青松的选择,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