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大附小】中华民族共同体课程:以青铜之名

  原标题:【民大附小】中华民族共同体课程:以青铜之名

  

  

  

  

  中华民族共同体课程

  以青铜之名

  民大附小——美好课程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民大附小以“美好课程”为载体,努力践行“以习惯奠基人生,用兴趣引领发展”的办学目标,坚持以课改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内涵,切实落实新课程方案中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课程育人功能的实施建议。我校开发了丰富多彩的4m课程群,其中,中华民族共同体课程是我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特色阵地,一直以来深受师生喜爱。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族人民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

  为加强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民大附小依托“美好课程”体系构建起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课程,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青铜器有着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中国的青铜器最早开始于秦汉时期,在夏商周时期达到鼎盛,不仅种类繁多,造型独特,纹饰变化也非常精美。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在这个学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课程中,郭宝芬老师和黄文忠老师立足“辽阔的疆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伟大的精神”,为同学们带来了“以青铜之名”中华民族共同体课程,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当中蕴含的灿烂文化,打开了同学们的历史眼光,增强了同学们的文化认同。

  

  接下来就跟随我们一起踏上这场充满文化气息的历史之旅吧!

  

  

  

  对照青铜器的图片,同学们运用超轻黏土表现出它的外形,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表现出不同的青铜面像,增强画面的趣味性。

  

  

  

  沉雄瑰丽的青铜器是时间留给我们的远古记忆,跨越时空遥渺历经地老天荒智慧之光依然璀璨光芒。

  

  

  

  画笔与线条,在当下契合远古。描摹勾勒中,赫然昭示,中华灿烂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华夏文明渊源流长,灿烂辉煌,青铜文化汇聚其中,不可或缺。“以青铜之名”将青铜器文化带进学生课堂,结合美育,向民小学子讲述着波澜壮阔的华夏文明发展史,在趣味生动的课堂上将璀璨的华夏文明篆刻于学子的心中,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从而更好地着眼于未来!

  

  文稿 | 黄文忠、郭宝芬

  编审 | 梁馨月

  责编 | 常诚

  终审 | 田杰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

  以习惯奠基人生

  用兴趣引领发展

  扫描二维码关注,了解更多美好校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