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家长怎么样才能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
原标题:家长怎么样才能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叫“重要他人”。
是毕淑敏老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这是心理学的一个词语。
意思在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过巨大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人物。
为了让人更加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她举了两个苹果的例子。
一位妈妈有两个孩子,她拿出两个苹果。苹果一个大一个小,妈妈让两个孩子自己来挑,大儿子很想要那个大苹果,正想着怎么说才能得到这个苹果。
弟弟先开了口,说,我想要大苹果。妈妈呵斥道,你想要大的苹果,你不能说。
这个大儿子灵机一动,改口说,我要这个小苹果,大苹果就给弟弟吧。
妈妈说:“这才是好孩子。”
于是,妈妈就把小苹果给了小儿子,大儿子反倒得到了又红又大的苹果。
大儿子从妈妈这里得到了一条人生的经验:你心里的真心话不可以说,你要把真实掩藏起来。
后来,这个大儿子就把从苹果中得到的道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见人只说三分话,耍阴谋使诡计,巧取豪夺,直到有一天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这位成了犯人的大儿子,如果写下自己的“重要他人”,他会写下妈妈和这个红苹果。
还有一位妈妈,有一篮子苹果和三个孩子,也是人人都想得到大苹果。
妈妈把苹果拿到手里说:“苹果只有一个,你们兄弟这么多,给谁呢?
我把门前的草坪划成了三块,你们每人去修剪一块草坪。谁修剪得又快又好,谁就能得到这个大苹果?”
众兄弟中的老大得到了红苹果。他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是-享受要靠辛勤的劳动换取。
这个信念指导着他,直到他最后走进了白宫,成为著名的政治家。
如果由他来写下自己的“重要他人”,妈妈和红苹果也会赫然在列。
经过以上的例子,你是不是对“重要他人”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看到两个苹果的故事,我想起来在儿子小的时候我做过一件愚蠢的事情,这件事情,让我的儿子从此不再拿起画笔涂鸦。
儿子还在幼儿园的时候,看他对画画有兴趣,于是就在幼儿园里面给孩子报了一个画画兴趣班。
孩子拿着画笔画的兴趣盎然的,小鱼、花朵、星星、月亮的,画了一个又一个,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地嘀咕着。
周末的时候,他姑姑家的哥哥和姐姐一起来找他玩,他们读完书以后就开始画画,正好要吃饭了,我去叫他们,看到儿子画的一幅画,因为不确定到底是什么,所以就问他画的是什么。
儿子扬起稚嫩的小脸,兴奋地跟我说:“这是鸡妈妈,这是小鸡,她们在一起做游戏,”
回想起儿子当时的眼神里面有着期盼,期盼着我的认可,期盼我的鼓励。
可是我没有读懂,所以大实话就出来了:“儿子,这鸡妈妈是不是有点太弱小了,你看看她的个头,和小鸡差不多,身子这么小,腿这么瘦,怎么能当鸡妈妈?”
他的哥哥、姐姐一听哈哈地笑了起来,看到儿子暗淡下去的眼神,我没有去想得太多。
没有想到的是,儿子不想去画画兴趣班了,也不愿意拿起笔来涂鸦了,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我当时的话对儿子的伤害有多大。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儿时的记忆早已模糊,可不记得什么他人不他人的了。
我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我自己决定的,和其他人没关系。也许这么说是对的。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叫作艾利斯,他认为,人的非理性信念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使他遭受困扰,导致人的很多痛苦。
比如,有的人绝对需要获得周围环境的认可,特别是获得每一位“重要他人”的喜爱和赞许,其实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有人就是笃信这个观念,把它奉作真理,千辛万苦,甚至委屈自己来取悦“重要他人”,以后还会扩展到取悦更多的人,甚至所有的人,以得其赞赏。
结果呢,达不到目的不说,还令自己沮丧失望、受挫和被伤害。
有的“重要他人”对孩子的影响是负面的。
负面的“重要他人”对当事人的实施的“魔法”是可以被解除的,小时候没有办法,但是成年之后,如果这个负面的情绪还在持续地影响着现在和未来,那就要想办法去解除,而不是听之任之。
而有的人会说“重要他人”对我的影响是正面的,正是因为心中有了他们的身影和鞭策,我才能取得今天成绩。
对有正面激励的“重要他人”已经成了自己精神结构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不是活在“重要他人”的影子里,而是活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中。
在成长的过程中,童年时被烙下的负面情感,是难以用时间的橡皮轻易地擦去,而寻找“重要他人”就是抚平这创伤的手。
有许多的家长,认为说出鼓励的话,怕孩子骄傲,舍得给孩子吃穿,却吝啬一句夸奖的话语,有时对孩子讽刺加挖苦,使用语言暴力。
看了两个苹果的故事以后,面对孩子那稚嫩的心灵,父母说话时真的是要谨慎小心,因为这会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