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想当老师,女孩进县医院,活动费十来万,老爹说上大学太赔钱

  清明节前后,我回到了豫西南老家,碰见了两个农民,一个是儿子普通师范本科毕业,一个是女儿医专毕业,两个孩子的工作都没有落实。

  

  古代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人读书可以考取功名,彻底变换阶层,成为“人上人”。

  十年前,大学毕业生还包分配,如果农民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就拿到了商品粮票,属于鲤鱼跳了龙门。

  近年来,在广袤的农村却漫溢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很多农民认为,孩子读大学,不如出去打工,在家做生意也比读大学来得好。

  先说男孩王鑫。

  

  王鑫去年师范院校毕业,上的是一个二本,前几年师范生很热,毕业就能当老师。王鑫本来不想报师范,可是当农民的老爹坚决让他上师范,说师范毕业好就业,咱家祖祖辈辈是农民,你能当个老师我就心满意足了。

  王鑫上了四年本科,学费加生活费下来也花有七八万吧,老爹老妈养牛养猪口里省碗里攒供他上学,盼着他毕业后能回报家庭。

  哪知道,王鑫毕业就赶上疫情,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再加上出生率降低,学生越来越少,老师出现了过剩,到处都在喊“教师退出机制”,县里招教计划锐减。

  

  不过,王鑫招教还是考上了,被分配到离家80余里的偏远乡村小学,王鑫却想留在县城,如果进了村小,以后找对象都不容易。

  王鑫的老爹托了一个远房亲戚,让其将儿子活动到县城学校,老爹前前后后给亲戚七八万的活动费,如今还是没有一点眉目,只是说让他“再等等”。

  再说女孩刘霞。

  刘霞也是一个农村女孩,高考时听说学护理好就业,就报了省内某医学专科学校护理专业。

  

  三年毕业,刘霞听说城市的公立医院护士必须是本科生,于是他回到县里,希望能够进入县医院当一名护士。

  为了能进入县医院,刘霞的爹妈倾其所有为其活动,托了县城里两个熟人,花了十万出头的活动费,如今已经定下了,但还没有通知去上班。

  刘霞听说护士上班后要有一年的实习期,实习期每月只有1500元钱,只是够吃饭,她觉得对不起老爹老妈。

  

  以上的例子在县里很多,王鑫和刘霞还是比较幸运的,花了一些钱,基本能够有一个工作,还有很多家里没钱,孩子大学毕业后在外边找不到工作,回到家乡还是找不到工作,很难受!

  活生生的事例,让农民萌发了“读书无用论”想法。

  第一,农民供出来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如今学费贵,生活费贵,如果孩子上的是民办高校,那更是贵。我见过一个农民的儿子考上了郑州某普通本科院校,老爹找12家亲戚朋友借钱才凑够了学费。

  农村孩子跟城里孩子还不一样,城里家庭条件好一些,父母不指望他将来回报,而农民的教育投资是期望回报的,你让他的投资打水漂,情何以堪!

  

  第二,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找工作赚钱,如果孩子上大学解决不了就业,还上个什么大学呢?这是实实在在的读书无用论。

  第三,这次我还见到了一个农民,听见他说,现在上学都没啥用,大学生遍地都是。他还说,我的三个儿子都没有让他们上大学,如今一个在县城当包工头,一个在镇上做生意,一个去广州打工,活得比那些大学生都好。

  第四,有人说,读书无用论是农民的狭隘认知,可是农民最讲实用,他看着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看着有的大学生找到了工作月薪只有一两千块钱,你不让他有读书无用论就不成。

  

  第五,当然,农村孩子如果能够考上985或者211大学,农民还是不遗余力支持的。一般而言,农村孩子初中毕业如果考不上县城重点高中,爹妈都要让孩子辍学打工,他们认为孩子考不上重点,就不是读书的料,早点出去打工还能挣点钱,如果上学只有赔钱。

  还是那句话,让农民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学,结果毕业找不到工作,这个生意是净赔不赚,你不想让他有读书无用论的认知都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