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有3.4万人超编,后来这些人怎么安置的?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发起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国共两党终于放下成见,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武装接受国民政府改编,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名义投入抗日前线。
不过,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过程中,国共两党依然存在角力现象,单是有关八路军编内兵力数量的谈判都进行了半年之久。最终,八路军名下3个师合计编内兵力为4.5万人,但红军还有3.4万余人的超编兵力无法纳入八路军名下。
那么,红军是如何安置这些超编兵力的?
在接受国民政府改编前,红军各大军团均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长征,部队减员非常严重。截止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红军麾下共有3支主力红军。
其中,中央红军在长征出发前拥有8.6万余人兵力,但在经过湘江后便锐减到不足3万人。
再加上“草地分兵”时中央红军将红5军分配给了红四方面军,因此当中央红军经过重重艰险抵达陕北时,麾下兵力只剩余7000余人,在与陕北的红15军团合并后,才勉强恢复到1.1万余人的规模。
红四方面军在发起长征前,麾下拥有红4军、红9军、红30军、红31军等部队编制,合计兵力约为8万余人。然而由于张国焘执意搞分裂主义,导致红四方面军走上了南下四川的道路,遭到了国民党部队与四川军阀的双重堵截,损失严重。
当1935年冬季红四方面军退守川西时,即便加上“草地分兵”带来的红5军等部队,也只有不到4万人的兵力。
红二方面军的情况相比其他兄弟部队要好一些。在贺龙与萧克的指挥下,他们在经历长征时始终能保持1万余人的兵力规模。因此,当红军3大主力部队于1936年10月胜利会师时,合计兵力约为5.5万余人。
而在长征结束后,红军的规模得到了一定恢复。先是在红军东征时,从山西境内发展了8000余人的新兵,随后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打出“联合抗日”旗号,吸引了大量有志青年参军入伍,红军短期内扩充了约1万余人。
再加上中国共产党将许多陕北地区的游击队、赤卫队、苏维埃警卫武装升级为正规红军,这部队兵力约有7000余人,因此,当1937年国共谈判红军改编时,红军合计兵力约为8万余人。
1937年2月,“西安事变”已经和平解决,蒋介石在外界压力下只能同意放弃“剿共”,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而中国共产党也表现出了建立统一战线的诚意,表示红军愿意接受国民政府改编,以国民革命军的身份投入抗日战争。
不过,关于红军改编方案,国共两党依然存在明显分歧。按照中国共产党的设想,红军麾下8.8万余人兵力,应当单独设立一个路军,下辖4军12师36旅。不过蒋介石并未同意这一方案,他认为这是中共借抗日为名扩张实力的手段。
从抗日大局着想,中国共产党主动做出让步,提出只编一个路军,下辖4师12旅24团。
但蒋介石依然对这个方案感到不满,他表示只允许红军设立2师4旅8团,每师兵力1.5万余人。蒋介石如此压制红军的行为自然无法令中国共产党接受,于是这场谈判从2月一直持续到8月。
随着卢沟桥事变与淞沪会战爆发,日本悍然掀起全面侵华战争,在日军的压力下,蒋介石也只能做出让步,同意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3师6旅12团,每师兵力约为1.5万人,合计4.5万人。
这相比于红军8万余人的总兵力而言,八路军的兵力编制显然远远不够用,红军超编人员达到3.4万余人。
为了尽可能将红军官兵容纳到八路军编制下,红军也运用了各种灵活的手段。
事实上,虽然蒋介石要求八路军只能拥有12个团的编制,但红军在改编后实际拥有16个团,新增的4个团包括115师独立团、120师教导团、129师教导团以及八路军总部炮兵团。
对于八路军“自作主张”增添的4个团,国民政府对其并不承认,拒绝为其发放军饷与装备,因此这4个团的组建均由中国共产党独自投入资源。不过,考虑到这4个团至少可以多容纳6000余人的超编兵力,因此这笔投入是相当值得的。
同时,红军在改编过程中,尽可能扩大了师直属部队的规模。在国民党部队编制里,师直属的部队包括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以及特务营等等,每个营大约为300~500余人。
而八路军的师直属部队却拥有不少超过1000人的“大营”,例如120师直属的工兵营,就拥有足足1400人的规模,几乎赶得上团级单位的规模;120师直属的特务营,下辖也有1200余人,相当于国民党部队的3个营兵力。
通过在师直属部队上做文章,约有4000余人的红军超编兵力得到了安置。此外,在八路军3个主力师离开陕北前往抗日前线时,中央也决定组建专门拱卫陕北后方的陕甘宁留守兵团,下辖兵力9000余人,让部分红军超编兵力有了新的去处。
而在1937年1月建立的抗日军政大学,也成为了大量红军干部进行深造学习的地方,截止1939年,这里接收的学员人数超过1.2万人,其中大部分来源于红军超编人员。
至于剩下3000余人的红军超编人员,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在长征途中负伤致残的人员,对于这部分人,基本不受编制协议限制,可以继续享受伤残补贴,并在陕北担任基层干部,指导当地生产活动。
就这样,红军3.4万余人的超编兵力均得到了妥善安置。
#阅读自有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一书在记录红军改编八路军的历程时指出:
“历史证明,改编为八路军后,红军取得了合法地位,既便于同国民党军配合作战,又利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发展部队,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坚持持久抗战。”
由此可见,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是我军逐步迈向正规化的一个重要节点。而在这之后,我军还经历过很多重大事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才有了如今这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切都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详尽编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一书中。
作为得到官方支持的军事类书籍,简史对我们了解红军是如何改编为八路军、八路军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如今强大的解放军部队的历程非常重要。此外该书和附带了一些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时期经历过的重大革命战役的经要图,颇具收藏性,很适合军迷小伙伴收藏或反复阅读:
参考资料
【1】红军为何改编为八路军?其间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人民网
【2】【抗战史上的今天】1937年8月25日 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国际在线-新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