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张秀荣:拿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学生长大后,送她一套房

  原标题:张秀荣:拿一半工资给学生买鞋,学生长大后,送她一套房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说父母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那么我们上学时的老师是影响我们最深的,老师一个鼓励,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2020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来自云南乡村老师张桂梅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这所学校的本科率百分百,张桂梅老师用严厉的方法,鼓动穷乡僻壤的孩子们,用优异的高考成绩追逐自己的梦想。

  而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个老师拿出自己大部分的工资,资助一个孩子买鞋。老师或许没有想到,30多年前这个小小的举动,日后学生竟然会买房来回报。

  一、注意到陈志德 1978年,张秀荣刚刚大学毕业,她分配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武川县一所小学当老师。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到来,为学校注入了不少新鲜活力,领导看到她年轻气盛,考虑到小学人手不足,就让她做了某个年级的班主任。

  70年代末80年代初,虽然已经开始改革开放了,但是在边远的武川,人们还是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周围还是矮矮的土房。夜里,人们在昏黄的灯光下吃饭。

  父母职业差不多一样,从事务农,有时会去城市打打散工挣钱。可以看到,那时大多数学生,都过着清贫的生活。俗话说,“贫穷的孩子早当家”他们知道自己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大多学生都很努力地学习。

  张秀荣很珍惜自己第一批学生,有闲暇的时候,她总会亲自跑到学生家里,免费给他们辅导功课,解答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张秀荣,这位新来的年轻老师,得到了很多孩子的喜欢。 她注意到一个孩子,陈志德。经常看到他下课的时候,躲在一旁不说话,只是看着周围的同学在嬉闹。穿得跟同班同学没什么两样,但是身上的补丁比周围同学的都多,站在同学堆里,凭借他那一身的补丁,就能很快认出来。

  陈志德在班上的成绩不好不坏,也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真正让张秀荣注意到他,是初三开学那时候。

  初三开学时,张秀荣在清点班上的人数,发现陈志德并没有回来。张老师奇怪了,这个让人省心的孩子,为什么不上学呢?是不是放假的时候学坏了? 带着这个疑问,她去了陈志德家,一问才知道,陈志德家实在是付不起学费了,陈爸陈妈决定,初三这一年让他出去打工、务农,来维持家庭。

  张秀荣很气愤,也很无奈,但是,她还是坚持着让陈志德回到学校,因为:“知识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不论如何都要让陈同学回到学校。”

  费了很大的劲,陈爸陈妈同意了让孩子回到学校。或许是张老师的魅力,以及自己不想走父辈的道路,陈志德初三那一年拼命读书,成绩名列前茅,中考的时候,他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

  这次是去县城,意味着看到更多这里看不到的东西,意味着紧张的学习气氛,更加意味着能够有机会上到大学,成为父母的骄傲,想到这里,陈志德心里美滋滋的,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陈志德的母亲不幸去世了。这个家庭,少了背后的支持,陈志德很伤心。

  但是,张秀荣并没有放弃他,她不停地鼓励着曾经的学生,一定要振作下去,不要为了家人的离去葬送自己的前途。陈志德慢慢听进去了,是的,没有什么是比向前走更好的,沉溺在过去只能被埋没。

  他抖擞精神,奋起直追,等到高考,他以全县第二名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即现在的吉林大学。他第一时间把录取通知拿给张秀荣看,看着陈志德灿烂的笑容,张秀荣流下了激动、欣慰的泪水。 二、用大部分工资资助他上大学

  陈志德父亲很激动,他更加卖力地工作,要赚到更多的钱资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然而,他在一次事故中不慎身亡,留给陈志德的,是零零散散的70元。

  陈志德很悲痛,被名校录取的喜悦一下子消散了,他很后悔,如果当年听家里的决定,去打工务农,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父母双亡。

  张秀荣得知这个噩耗,马不停蹄地赶到陈志德家,像妈妈一样安慰了正在嚎啕大哭的孩子,鼓励他好好走接下来的路。 经张老师不断劝说,陈志德平定了情绪,是的,无论如何,我自己的人生就应该由我自己创造。他毅然踏上了前往长春的火车。

  长春比内蒙古还要寒冷,它那种寒冷,跟内蒙古不同,长期住在呼和浩特的陈志德,一时半会儿受不了。有一次跟张秀荣通话时,他无意之间透露了自己不够鞋子穿的情况。

  张秀荣很是揪心,天寒地冻的,脚冻坏了怎么上学呢?要想当年的医学条件不发达,治个病也很麻烦,她拿出了20元,买了一个厚棉鞋,寄到了长春。

  张秀荣每个月的工资才37块,她拿了20块资助自己学生,放着自己的生活料理不管不顾,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陈志德得知后,感动得泪流满面,他像珍宝一样对待这个棉鞋,到了真的冷到受不了的时候,才拿出来穿穿。

  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陈志德在本科的时候再接再厉,考上了研究生,接着又考上了博士。从学校走出来后,凭借着出类拔萃的学历谋到了同龄人羡慕不已的工作。

  回想起自己上大学前后悔的那一幕,他暗自发笑,人生路上,痛苦是难免的,其实只要咬咬牙就过去了,谁没见过大风大浪呢?

  但是,他很感激一路支持他的张秀荣老师,如果没有她,陈志德不敢想象,以后或许会度日如年。

  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回报老师的机会。每次旁敲侧击地询问老师,张老师总是推辞,说“这没什么,老师举手之劳而已。”但是他一直忘不了老师的恩赐,如果没有张老师,他也不会“咬咬牙”走到今天。

  终于他看到了机会。一次同学聚会,天南地北的同学来到武川,他们围着张秀荣老师聊个不停,气氛很是愉悦。 张老师很开心,然而,她有点小失落,自己最爱的学生陈志德没有来。散会后,张秀荣留了下来,心中有一个念头告诉她“陈志德会来的。”

  果然,陈志德风尘仆仆地赶过来了,他给老师送上了一份“大礼”---一个写着张秀荣老师的房产证。

  原来,他想不到应该回报给老师什么,但是如果送房子,老师一定喜欢。果不其然,老师感动得落泪。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结语:张秀荣和全国大多数老师一样,守着自己三寸讲台,为下一代输送知识、教他们养成完好的品德,学会感恩。她又是不平凡的,默默帮助陈志德几十年,改变了陈志德的人生,让他能够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张秀荣诠释了这句古话“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