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和社区共享共生,上海“宝山方案”创新社区治理新模式
澎湃新闻记者 郑问
在上海市宝山区,“15分钟社区学习圈”热闹非凡,小区出现问题,社区学院的教师会帮忙开出“治理处方”;丰富的“小陶子去哪里”活动,探索在学校开设非遗学习、社区义工等社区教育课程,整合一批社会资源、形成一批特色社团、打造一批校外实践基地。除了体育场地,学校的文化场馆、停车场库也探索与社区共享机制,把更多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
4月18日,2023年社区教育助力社区治理工作交流会暨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表彰大会在宝山区教育学院举行。
宝山区委副书记陆奕绎介绍,宝山将持续做强做亮社区教育特色,为上海在全国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打造示范和样板提供“宝山方案”“宝山案例”。
上海市教委授牌宝山成立“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创新研学基地”,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闫鹏涛与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共同为基地揭牌。 本为图片均由宝山教育提供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宝山区教育局了解到,2022年7月,宝山区立足区域发展需求,形成“一体三翼”的教育融入社区治理新模式,挂牌成立了宝山区社区学院、第二老年大学、社区治理学院,希望在促进社区教育的深度发展并为城市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支持方面形成“宝山经验”。成立社区学院后,宝山区率先抽调社区教育的“精兵强将”,成立平均年龄36岁并包含17名中共党员在内的“基层治理骨干教师队”,立足基层治理实际,投身社区治理。
此外,在宝山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全区26个美好社区改造实事项目打造为现场教学点,形成了“区级有项目、街镇有窗口、居村有支点”的全覆盖治理学院网络,形成了以5个教学点、12个街镇党群中心、N个基层治理社区实践点为主体的“1+5+12+N”实体化工作网络。
宝山区构建“15分钟社区学习圈”
如今,宝山社区学院开设8大类76门课程,为全区575名居村书记和4000余名居村“两委干部”开设了38个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班,主动打破“教育只能归学校、治理就该归居委”的固定模式,开启教育融入“治理体”的新模式。
宝山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沈杰介绍,宝山经验已构建“一体化”社区教育+治理教育网络体系、建立“教研学”核心管理运行模式、锻造“善治理”专博结合师资队伍和培育一批教治融合品牌,推动“教育对象”成为“治理力量”,提炼“实践案例”成为“教学模板”,拓展“教学成效”成为“治理实效”。
沈杰说,下一步,全区将在进一步发挥好社区治理学院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课程设计专业化水平,助推基层干部专业素养和治理专业化能力提升,培养社区居民共同体意识,引导居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持续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宝山区打造将教育融入社区治理新模式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桑标指出,社区教育实验是上海社区教育创新发展的基石,要把做强社区教育与做实社区治理同频共振,让居民通过更好的学习实现更好的生活。
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闫鹏涛表示,上海社区教育依托实验工作,实现了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未来将进一步准确把握社区教育在学习型大国建设中的新方向,立足社区、建设队伍、广泛合作、数字赋能,推动上海社区教育实验助力社区治理,助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