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新政:“医养结合”或迎新一轮推进
近日,辽宁省卫生健康委等19个部门印发《辽宁省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增加居家医疗服务供给、加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等措施。辽宁面临较大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辽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7.42%,位居全国第一。据《辽宁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末辽宁省60周岁及以上人口1158万人,占27.59%。
而医养结合是对传统养老方式的创新发展,也是未来健康养老的新方向。其中,“养”是基础,“医”是核心。绝大部分老人依靠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此时,面对一些慢病小痛等跑一趟医院又“不值当”的情况,老人如何获取“医”的服务?
普遍认为,开展医养结合应该聚焦失能、失智、慢病、高龄、残疾等重点老年人,以家庭病床和上门巡诊等为手段,确保这些人群在家中能够获得所需的医疗服务。
在社区医养方面,《实施意见》还表示: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内部改扩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比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并结合实际开设家庭病床。
不仅医养结合频频列入一系列“十四五”规划,如《“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并且各省、各市正层层细化措施。
近年,山东、江苏、浙江、陕西等多个省份均有发布医养结合的相关实施意见。整体看,省级层面的实施意见主要是提出工作思路,市级层面将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指标上。
目前,医养结合主要面临“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不强、机构医养结合资源供给不足、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短板”。比如,虽有家庭医生或上门医疗等运行模式,但在实践中常常出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到位、上门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这尚需要完善价格、医保等支持政策。同时,医养结合作为近几年力推的新领域,人才不足也是一大难点。
例如,在人才方面,辽宁省沈阳医学院组建医养健康产业学院,培养全日制本科医养结合人才,成为全国首个培养“医养人”的“医养学院”。这些经验有望为相似发展背景的城市提供参考。(宋锦丰 整理)
编辑:郑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