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佟大为被女儿怼欣然接受:低声教育是给孩子最高级的爱
精读妈说:语言是表达情感的工具,沟通是亲子教育重要的一环,低声教育让沟通更有力量。
你见过女儿怼爸爸,爸爸还没有怨言吗?
最近,在热播剧《小舍得》中,佟大为的女儿,因为考试倒数,主动向爸爸要求上培训班。
佛系父母不想给孩子太大压力,所以一直没有给女儿报课外班,爸爸亲自上阵,为女儿辅导,无奈成绩提升不大。
女儿坚持要上培训班,爸爸用心安慰:“这次没考好不要紧,爸爸不是一直在给你辅导吗?”
女儿大怒:“爸爸的辅导根本没有用,爸爸是个大骗子。”
女儿哭着跑到卫生间关了门,妈妈追着安慰,主动要求弟弟去抱抱姐姐,自己不进去。
后来,女儿在妈妈的低声教育下,主动给爸爸道歉,爸爸本来也没有生气。
正如妈妈宋佳所言:“什么是亲爹?就是闺女怼你,你还向着她。”
这么一想,被女儿怼的爸爸,瞬间“心情好多了”。
父母吼孩子常见,孩子怼父母少有,孩子怼父母,父母还温和教育,更稀有。
被低声教育的孩子是幸福的,只是现实中,低声教育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大吼大叫却是常态。
大吼大叫,是一种偷懒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很多时候,我们生气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让孩子更好。
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其实只是心理上的偷懒。
试想什么时候父母会对孩子发脾气,大吼大叫?
孩子磨蹭,顶嘴,犯错误······一切耽误我们时间,给我们制造多余的麻烦,都会引起我们暴躁,因为自己很累,很忙,懒得处理。
之前住在闺蜜家,看见一幕很有感触:
她老公在一边打游戏,闺蜜辅导孩子作业,接了个客户电话,说了几句“抱歉,好的”,继续坐下帮孩子辅导作业。
孩子做对,闺蜜一言不发,继续下一题,如果做错了,就声调提高,时不时一声吼,孩子噤若寒蝉。
然而下一道题,孩子还是错了,闺蜜火气直冒,冲着孩子吼:“3+7等于几?”
孩子愣着,闺蜜怒气上升道“这下面不是写着的吧?抄下来不就行了吗?”
孩子一心只顾着“妈妈别生气”,整个脑子全力抵抗恐惧,哪有余力做对题?
每次一吼,孩子看似乖乖照做,靠吼教育似乎立竿见影。
其实不过是因为自己想要偷懒。
自己工作不顺,或是心里有烦心事,没有心情辅导作业;
为什么老公可以打游戏,自己下班还要辅导作业,心理不平衡;
要不是因为孩子辅导作业,自己也可以刷抖音,追喜欢的剧。
面对孩子,自己不想管,可又不得不管,期待眼前孩子的事,可以一闪而过,偏偏孩子拖拖拉拉,一错又错,渐渐地自己耐心耗尽,脾气一点就着,忍不住对孩子大吼。
只想偷懒,用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结束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误以为大吼大叫是加速的好方法。
面对父母的大吼大叫,孩子也许暂时冷静了,只是错误依然得不到修正。
想偷懒的背后,往往更费力气,如果一心想抄近路,只会绕了更远的路。
大吼大叫,对孩子有害无益
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尤其是,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十分常见,却并无好处,被吼的孩子,表面变乖了,里子却受伤了。
演员陶虹在《@所有人》中分享过关于女儿的一件事:
有一次陶红要出门,时间很急,可是女儿忽然把一玻璃杯的牛奶打碎了,她一时怒火攻心,冲着女儿:“你怎么回事?”女儿表情一哆嗦,没有哭,只是看着陶虹。
孩子没有哭,可是大吼大叫的父母,是孩子心里的痛。
陶虹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当女儿又一次碰碎杯子的时候,她第一时间去抱住了女儿,安慰道:“没事没事。”
即使当时女儿哭了出来,也一定是开心的泪水。父母低声教育,孩子也心态平和地接受,相信孩子以后也不会再犯同类错误。
如果父母继续大吼大叫,也许孩子下一次还是会犯同样的错。
面对父母的大吼大叫,孩子会身心紧张,为了抵御恐惧,会忘记错误本身的改正。
心里是受伤的,自尊受损,容易形成胆怯,日后面对外人批评和欺负,也习惯逆来顺受。
长期面对父母的大吼大叫,伴随着孩子日渐长大,容易形成逆反心理,父母单方面的大吼大叫,就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战争。
很多研究表明,长期对孩子发脾气、吼叫,不仅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也会让孩子无法用正确的方式看待自己。
如果不去关注,可能产生抑郁、焦虑、饮食紊乱、自我指责等生理、心理状态,甚至有的孩子有样学样,变得很有攻击性。
聪明的父母,拒绝大吼大叫,因为不仅有害无益,而且后患无穷。
低声教育,是给孩子最高级的爱
绘本《大吼大叫的企鹅妈妈》中,当企鹅妈妈对着小企鹅大吼大叫,小企鹅的身体瞬间支离破碎。
小企鹅就像那个被我们大吼大叫的孩子,表面安然无恙,其实内心早已伤痕累累。
大吼大叫的父母,并不是不爱孩子,他们只是不会爱,于是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爱。
低声教育,蕴含着爱和尊重,更容易走进孩子的耳朵,走进孩子的心里。
1、控制情绪,就事论事
心理学家发现:处理同一件事,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
耐心一点,温和一点,孩子更容易接受。
我们要懂得控制脾气,就事论事。
如果孩子错了,不要骂他“真笨”,要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什么是对。
如果他磨蹭了,不要大吼着催他“快点,我上班要迟到了”,要告诉他,“你要迟到了。”
当我们温和地低声教育,孩子才会乐于接收和吸收。
2、将心比心,不要伤人
我们如今为人父母,可是我们也曾经都是孩子,当我们的父母,经常对我们大吼大叫,
我们在想什么?是不是噩梦一场?
如果我们是在父母大吼的恐惧和委屈中长大,如今就要避免孩子重复我们的噩梦。
当孩子跟人打架,先不要批评,发脾气,要先表示安慰,再了解情况。
当孩子丢了水杯,先不要骂他“败家”,帮他回忆一下,一起找找,找不到就买个新的。不要先伤了孩子,又花钱买了新的。
如果我们是在父母的低声教育下长大的,那么也请对孩子同样温柔。
3、如果对孩子吼了,请及时道歉
美国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过,父母错了或者违背曾许下的诺言,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习惯。
如果不小心对孩子发脾气,一定要及时给孩子表达歉意,因为被吼叫的孩子,很受伤,我们一定要及时告诉孩子,发脾气是我们不对,爸妈会改的。
父母大吼大叫,表达的是情绪,而非理智;孩子接收到的是恐惧,而不是教育。
语言是表达情感的工具,沟通是亲子教育重要的一环,低声教育让沟通更有力量。
当我们语言里始终对孩子温柔以待,会成为他童年最珍贵的礼物和最温暖的回忆,当孩子的世界被爱包围,他就有了抵御风浪的勇气,世界才会对他们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