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市之力实施“头号工程”,河源拼出怎样一番新气象?

    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推动城乡

  高质量发展

  日前,龙川县和深圳市宝安区联手打造的“双向飞地”园区——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在宝安区福海街道大洋工业区正式揭牌运作,标志着打造“双向飞地”合作模式的“龙川样板”取得实质性进展。

  强化产业合作共建,积极探索双向“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是河源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发力点。除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外,连平(南山)产业科技孵化中心、紫金(龙华)科技创新孵化中心也相继揭牌,东源县、河源国家高新区“反向飞地”推进顺利,各县区“借水养鱼”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自“百千万工程”启动以来,河源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多赛道发力,多领域并进,为县域高质量发展铺就“快车道”,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含金量”。

  1

  坚持高位推进

  全力实施“头号工程”

  新年以来,河源大地升腾起万千气象:

  开年上班的第二天,全市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河源国家高新区召开;

  2月21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会在东源县召开;

  3月7日,全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在龙川召开……

  连续三场全市性大会都选择在县区一线召开,并且对“百千万工程”进行了紧锣密鼓的系统部署,足见河源对这一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的高度重视和推进决心。

    “头号工程”须有头等作为。在省委召开相关会议后,河源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制定落实“百千万工程”实施意见,明确“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

  同时,搭建组织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有关领导,落实“三端一导”,即指挥端(成立市、县指挥部),需求端(成立市委、县委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供给端(成立市政府要素保障专班+市直5个专班)及强督导(派驻8个县区指导组),由上而下、由内到外形成强有力的“工作矩阵”。

  紧随其后,《河源市2023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关于服务制造业当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3年河源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直击关键要害的保障性政策连续出台,河源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可谓见行见效。

  2

  坚持项目为王

  壮大县域实体经济

  近日,紫金县预制菜产业园项目动工建设,河源预制菜产业再添一道“硬菜”。据悉,该项目一期建成后,可孵化30家不同规模、不同菜品的企业,达产后年产值2亿元以上,年税收1000万元以上。此举是河源县区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增长的有益探索。

  

  项目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抢抓预制菜产业风口期,河源顺势而为、强势出击:目前,围绕预制菜产业,河源已初步形成了“龙头引领、集群发展、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打造了以客家盆菜、速食拌粉、客家汤料包组合、五指毛桃鸡、腐竹等为代表的客家预制菜产品,“客家美食”香飘国内外。

  

  招商引资工作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百千万工程”启动以来,各县区外出招商400多次,签约超亿元项目54个,签约金额约208亿元。今年一季度,各县区动工项目81个,涵盖工业、农业、民生等多个领域,项目总投资209亿元,今年计划投资91亿元……在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各县区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发力点”,掀起新一轮项目招引、建设热潮,热火朝天的项目开工建设场面处处可见、扑面而来。

  3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楼房养猪、工厂养鱼、大棚种菜……看起来高大上的现代设施农业的生产场面在河源已经不算新鲜。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正是作为农业大市的河源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锚定建设农业强市这一目标,河源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围绕特色农业“八大产业”开展提升行动,对19个省级农业产业园进行提质增效,努力打造以丝苗米、茶叶、油茶为重点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92家,其中省级以上企业78家。2023年,河源力争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家;预计到2025年,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32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超120家。

  

  立足本土特色、发挥品牌效应,让资源禀赋突围“出圈”,这是河源今年探索尝试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2月25日,连平举办桃花节和招商经贸活动,签约、动工、竣工投产项目36个,总投资额近80亿元;

  4月中上旬,2023年河源春茶开采及招商系列活动先后在东源上莞镇、康禾镇举办,一批茶品牌“火出圈”……

  今年以来,河源持续推出助力乡村旅游的活动,深入推进“东江画廊”“阳明客乡、温泉小镇”“万顷桃园”等15条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不断探索和推广联农带农的经验做法,引领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产业更兴旺,乡村更宜居,农民更富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125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年收入百万元的村达16个,年收入千万元的村实现“零的突破”。今年,河源还将安排近5000万元预算资金,重点推进实施一批有效益、有价值、有潜力的涉农项目,切实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记者:王亚娇

  编辑:林梓楷 校对:李雪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