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悲歌|大唐与南诏,惨烈的交趾争夺战
在阅读此文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分享,又能给您不一样的参与感。“史海撷珍713”感谢您的支持,并欢迎您在留言区里多提宝贵意见,预祝阅读愉快!
01 安南与南诏
安南是越南北部的古称,从秦朝开始成为中国领土。
公元602年,隋文帝派大将刘方平定了前李朝李佛子,将越南北部直接置于隋朝统治之下。621年,唐朝取代隋朝继续统治安南,将其划归岭南管辖。
安南都护府
岭南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岭南节度使,其管辖范围大体包括广西、广东、贵州及越南北部广大地区。
当时大唐在地方的行政层级为道(相当于省)、州(相当于市)、县“三级制”。由于岭南范围广,在行政层级上采取道、管(相当于副省级单位)、州、县“四级制”。
岭南道有广(今广东广州)、桂(广西桂林)、邕(广西南宁)、容(广西玉林容县)及安南(越南河内)五个“管”级单位,每“管”设一名经略使(安南称都护),分别管辖若干州、县。
南诏则是于八世纪崛起于我国云南一带的古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原本和日本、朝鲜、回鹘、吐蕃等一样同为大唐藩属,大唐没落倒向吐蕃,并不断侵扰大唐西南边界,还曾在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攻入西川纵深,攻破成都外城,掠走数万大唐百姓。幸得李德裕主政西川,这才稳定了局面。
南诏国地图
唐文宗、唐武宗时期,吐蕃遭遇天灾人祸,无暇顾及南诏,南诏趁机崛起,不断向周边扩张。鼎盛时东南到达安南,西北连接吐蕃,南面和女王国(女王国的国都在今泰国的南奔)接界,西南和骠国(骠国的政治中心在今缅甸曼德勒一带)接界,北抵大渡河,东北抵黔、巫(今贵州和四川的长江南岸)。
02 祸乱来自内部
南诏为何怨恨大唐
唐德宗贞元时期,名臣韦皋在西川任节度使时,率当地军民开通了青溪道,使南诏可由此经蜀地入长安朝贡。又在成都设置学校,挑选南诏贵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以此加强与南诏上层的交流,稳定南部边防。这个政策收到了极好效果,近五十多年南诏与大唐互动良好,没有出现任何扰边行为。
随着时间的延长,南诏子弟在成都学习的人越来越多,达到上千人规模,且这些人带有数量众多的仆从,给西川当地带来了较大压力。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西川节度使杜悰向朝廷建议减少南诏入学子弟数量,得到了唐宣宗的批准。
这就好比发工资,涨了没事,如果要减肯定会惹出非议。
大唐的这个决策做的有些草率,激怒了南诏国王丰祐。他立即将前往长安朝贡、刚走到嶲州(四川西昌)的使者召回,又命令所有在成都上学的南诏子弟全部返回,不再向大唐朝贡。
同年六月宣宗驾崩,朝廷派使者向四方属国讣告丧事。谁知使者进入南诏境内,国王丰祐也刚好逝世,其子酋龙继任。
本来南诏就因成都入学之事和大唐结下梁子,这次见大唐只派使者讣告丧事,却没有依礼吊祭丰祐,愈发不满。就将大唐使者安置在城外,用微薄的礼节打发走了。
使者返回将情况上报唐懿宗(唐宣宗长子),懿宗便以南诏不派使者告丧,酋龙又犯了唐玄宗李隆基名讳(酋龙的“龙”与唐玄宗李隆基的“隆”)为由,没有依制对酋龙进行册封。酋龙一气之下自称皇帝,建国大礼,改国号建极,并派兵攻占播州(贵州遵义播州区),与大唐撕破脸皮。
安南是怎么与南诏联系上的
恰在此时安南都护李涿,因索取无度用低价强购当地人的牛马,又无故杀害部落酋长杜存诚,引起民众愤慨。他们主动与南诏联系,请求南诏进攻安南,推翻大唐统治。
安南峰州(越南永富省白鹤县南凤州)原驻有大唐六千防冬兵,与当地七绾洞蛮(越南古民族)部落酋长李由独共同戍守边防、运送租赋,双方配合的非常默契,确保了边防稳定。
有人却向李涿提议,让李涿把这六千防冬兵撤回,守边之事交七绾洞蛮单独负责,李涿听从了此人建议。结果六千防冬兵一走,李由独孤掌难鸣,被南诏拓东节度使招降。
自此开始,安南边患不断。
03 屡换将帅,内卷严重,一败再败
大中十一年(857年),岭南溪洞蛮作乱。
四月初五,诏令右千牛大将军宋涯为安南、邕管宣慰使,前往岭南抚慰民众、督导平叛。诏令刚下达,容州(广西玉林容县)驻军哗变,赶走了容管经略使王球。
五月初九,诏令宋涯为安南经略使。六月二十七,又调整为容管经略使,接替被赶走的王球。
大中十二年(858年)正月,任命康王傅、分司王式为安南都护。
王式有才略,针对安南地区边防不稳,蛮人经常作乱劫掠州府的实际,将加固城防设施作为首要任务。他在城墙周围密集种植苕木,使其成为可以支持数十年的天然屏障。又在苕木外开掘护城河,再沿护城河种满竹树。在当时情况下,想要突破重重障碍进入城内,费尽心力也难以成功。
城防巩固了,他又亲自选拔训练了一支精锐。没过多久,南诏在当地人的引导大举入侵,距交趾(越南河内)已不足半天里程。城中人心惶恐,唯独他意定神闲,随手修书一封,派翻译找到南诏首领,一番劝谕说到南诏人的心坎。当晚,他们便撤得干干净净,并让翻译转告王式“我们只是为了抓捕叛逆,可不是想当强盗。”一场危机,就这样消弭无形。
四月初九,岭南都将王令寰作乱,囚禁了节度使杨发。
朝廷任命右金吾大将军李燧为岭南节度使,给事中萧仿感觉李燧无法胜任,将命令封还。
此时宣宗正在宴饮奏乐,看到命令封还,来不及再派中使,便让身边的伶人去追,在李燧门口追回了任职命令。
五月二十一日,改任泾原节度使李承勋为岭南节度使,让他统率邻道兵马讨伐王令寰,很快予以平定。
七月,容管都虞候来正密谋作乱,被经略使宋涯发觉并捕杀。
忠武军均以黄巾包头,号黄头军。李承勋带了数百忠武军精兵一举平定岭南,宋涯也让部下效仿忠武军着装平定了容州。
安南有帮乱民,屡屡为祸当地与朝廷对抗。听说了此事,误以为忠武军要渡海攻伐他们。便想占据交趾城,他们来到城下鼓噪:“我们愿将王都护送回北方,借此城防备黄头军。”
此时王式正在吃饭,有人劝他出城暂避。王式却说:“依目前状况,我脚下一动,势必全城崩溃。”于是,他慢条斯理的用完膳,披挂整齐率将士登上城楼,让人把帅旗高高挂起,安然端坐在城上,义正严辞地责斥城下乱兵。乱兵见无隙可乘,只得灰溜溜撤走。第二天,王式出动军队将这些人全部抓获并斩杀。
王式迅速将安南局势稳定下来,当地民众逐渐恢复耕种安居乐业。在他的经营下,占城(越南南部古国)、真腊(柬埔寨境内古国)等周边国家也开始了与大唐的正常邦交。
可惜好景不长,浙东地区突发匪患,直接威胁大唐江、淮赋税,王式奉命离开安南赴浙东剿匪,由李鄠接替王式。
咸通元年(860年)十月,李鄠率军收复被南诏占领的播州。
十二月,南诏趁交趾兵力空虚,发兵三万进攻交趾。十三日,交趾被攻破,李鄠与监军逃奔武州(今广西,具体不详)。
李鄠在武州招募百姓,迅速重新组建军队,反攻南诏并夺回安南。但朝廷不但没有奖励,反而追究李鄠交趾失守的责任,将他流放崖州(今海南)。
咸通二年(861年)正月,朝廷诏令邕管(邕管经略使,相当于邕州刺史,治所在今广西南宁)及邻道军队攻击南诏。
六月初十,任命盐州(陕西定边)防御使王宽为安南经略使接替李鄠。
七月,南诏攻陷邕州(广西南宁)。
九月,南诏侵扰嶲州(四川西昌),攻打邛崃关(四川雅安荥经县附近)。
咸通三年(862年)二月,南诏复攻安南,经略使王宽向朝廷告急。
懿宗诏令前湖南观察使蔡袭取代王宽,动员许、滑、徐、汴、荆、襄、潭、鄂八道各出兵三万,统一交蔡袭指挥。南诏眼见大唐兵势盛大,还未交战就撤军而去。
蔡袭来自西北振武军,武宗年间曾参与击破回鹘、平定昭义等战斗,是个能战善称的将领。如果无人掣肘,让他镇守安南问题不大。
但此时大唐政治严重腐败,文臣武将眼中早已不再有什么国家利益,而是有钱就捞、有权就抢。在这种氛围下,蔡袭注定要成为被牺牲的那一个。
04 损人不利己的小人蔡京与悲剧英雄蔡袭
朝廷左庶子(太子属官)蔡京为人贪婪奸诈、善长钻营,宰相们却一致认定他是治世能臣,推荐他处置岭南事务。
他在岭南逛了一圈,向朝廷递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将岭南地区划分为岭南东、西两道分别管理。
其中,岭南东道治所位广州,岭南西道治所位邕州(广西南宁)。
同时提议将岭南东道桂管(广西桂林)、容管(广西玉林容县)所属龚州(广西贵港平南县)、象州(广西柳州象县)、藤州(广西悟州藤县)、岩州(广西北海合浦县)四个州划分给岭南西道管辖。
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见,任命原岭南节度使韦宙为岭南东道节度使,蔡京则如愿当上了岭南西道节度使。
当时从全国各地动员来的重兵还集结在安南,归蔡袭管控。蔡京唯恐蔡袭抢了他的风头,便向朝廷上奏,诬称蔡袭拥兵自重,说什么:“南蛮已远走,边防现今安然无事,武夫邀功心切,妄图占有戍守兵力,白白浪费粮食。因安南边地遥远,朝廷难以查验,才得以放肆胡为。请立即解除戍守兵力,让他们各自归建。”
朝廷也不调查就听信了蔡京的话,下令各道兵马撤出安南。
蔡袭上奏指出南诏窥伺已久,不能不防,请求留下五千人用于戍守,朝廷不听。
蔡袭再次上奏指出南诏近期必攻安南,交趾城内无兵无粮,难以阻挡。
无奈宰相们都相信蔡京的话,对蔡袭的忠告始终不予采纳。
蔡京靠几句话架空了蔡袭,更加目空一切,在辖区内横征暴敛,并设置炮烙酷刑。
所谓不作不会死,他的极端作法引来全境军民怨气,上任不过数月就被邕州军民驱逐出境。
蔡京不甘心失败,逃到藤州(广西悟州藤县)后,诈称接到诏书讨伐邕州,并以此为由在当地招募了一帮乌合之众,结果被打得大败,逃往桂州。
桂州人恨他分割出去两个州拒不接纳,蔡京像丧家犬般仓皇无依。他的所作所为给了当朝宰相狠狠一个巴掌,再也没人替他说话。
不久,朝廷诏书下达,将蔡京贬为崖州司户。蔡京还不死心,居然抗旨不受,企图返回京城。走到零陵(湖南永州)时被下诏赐死,结束了他卑鄙龌龊、损人不利己的一生。他死后,桂管观察使郑愚接任岭南西道节度使。
蔡京虽死,但由他短视胡闹所造成的祸患却要由他人买单。
果不出蔡袭所料。南诏见大唐各道兵马陆续撤离,于十一月出兵五万复攻安南。
蔡袭向朝廷告急,诏令从邻道荆南、湖南各动员一千军队,从桂管招募三千人,先在邕州(广西南宁)集结归郑愚节制(还在担心蔡袭会拥兵自重)。
岭南东道节度使韦宙上奏:“南诏必攻邕州,若不事先设防贸然远征,会被南诏乘虚抄断后路。”朝廷随即诏令蔡袭屯驻海门,郑愚分兵扼守要道防敌入邕。
十二月,蔡袭再次请求增兵,朝廷诏令山南东道选派一千弩手支援。此时,南诏重兵已到安南,将交趾团团围住,蔡袭据城固守,救兵却因山高路远一时无法赶到。坚守了一月有余,终因寡不敌众,于咸通四年(863年)正月初七被攻陷。
蔡袭带领部众向海边突围,身边将士纷纷战死。他徒步力战身中十箭,终于赶到海岸,但监军的船已离岸逃走。蔡袭不愿受俘,跳入海中殉国而死。
来自荆南、江西、鄂岳、襄州的四百余将士还没来得及返回,也参与了这次守城之战。他们突出重围,来到了城东海岸,看着苍茫的大海目瞪口呆。
荆南将领元惟德对众人说:“我们没船,到海里也是个死,索性回去与他们拼了,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于是这四百余人掉头从东罗门闯入城中,趁城内南诏兵毫无防备,当场杀死两千余人。入夜时分,南诏将领杨思缙出兵营救,四百余大唐将士全部战死。
交趾在三年时间被两次攻陷,城破后南诏军队疯狂屠戮了大唐近十五万军民,留下杨思缙率两万人据守。远近蛮族、獠族望风而降。
大唐迫不得已召回前往支援的军队,退保岭南西道。
05 康承训假传捷报
三月份,南诏又集结重兵侵犯左、右江,向邕州方向进逼。节度使郑愚在惊慌之下,上奏说他是文臣不会打仗,请朝廷速派武将。
朝廷急召义武节度使康承训前来报到,准备让他接替郑愚。
康承训出身将门,在天德军(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守边多年,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让这样的沙场老将前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大唐南部边疆形势的严峻。
康承训如期到达京城,诏令他为岭南西道节度使,并从荆、襄、洪、鄂四道征调军队万余人与他同赴岭南。
六月,因安南领土已失,朝廷废除了安南都护府这一行政单位,在海门镇(广西玉林博白县东南,具体位置有争议)设置了“行交州(越南河内西北)”,由右监门将军宋戎为行交州刺史,康承训兼管安南。不久,又在海门镇重新恢复了安南都护府,由宋戎任经略使。
十二月,当康承训还在上任途中跋涉时,南诏又向大唐西川(四川省西部)方向侵犯。
咸通五年(864年)正月十九,西川上奏,南诏进攻嶲州(四川西昌),被刺史喻士珍击败并俘获千余人。诏令右神策军(朝廷直属禁军,分为左、右神策两军)出兵五千,会同当地驻军戍守。
同时调整曾参与剿灭浙东巨匪裘甫的容管经略使张茵为交州刺史,向海门镇增补兵员二万五千人,令张茵统率进攻安南。
三月份,康承训抵达邕州(广西南宁)。南诏见大唐收缩防守,侵犯益发猖獗,近六万人已即将入境。
经过大半年的动员准备,来自大唐各地的军队总算在邕州聚集。康承训派出一万余人前往阻拒,却未采取任何警戒措施,结果被南诏设伏包了饺子。一战之下,八千余人战死,仅有天平军(山东郓州)一军两千人因晚到而幸免于难。
康承训闻知吓得脸色大变,惶恐不知所为,完全没了沙场宿将指挥若定的模样。也可能是他过于低估了南诏的战斗力,不曾想过这群不会骑马,又缺衣少穿的野蛮人居然如此强悍!
还好他的副节度使李行素还算镇定,赶忙率领众人修治营寨。刚刚完成,南诏军队已至并将邕州包围起来。过了四天,南诏军队准备好了攻城器械即将攻城。众将领不愿干等着挨打,向康承训建议利用夜色出城袭击南诏。但康承训也被吓破了胆,开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死活就是不同意!
有位天平军小将据理力争,康承训这才勉强答应,给了这位小将三百人。
到了夜晚,小将及三百勇士用绳索悄悄从城上缒下,拿着火把闯入敌营就是一顿砍瓜切菜,斩首五百安然而返。南诏军队大惊,当天就解围撤军。康承训派数千军队从后追赶,也不过才砍杀了三百余人,而且还都是被迫协从的当地人。康承训随即向朝廷报捷,奏称大破南诏。
堂堂大唐被小小南诏按在地上摩擦了四五年,好不容易打个胜仗自然皆大欢喜。诏令加封康承训检校右仆射(一种荣誉职称,低于同平章),康承训的亲信子弟都有封赏,唯独那个率三百勇士夜闯敌营的天平军小将没受任何赏赐,这种任人唯亲的作派让军中怨气沸腾。
岭南东道节度使韦宙对康承训的所作所为十分清楚,向宰相说明了真相。康承训也自感愧疚不安,多次以身体不好为名上表辞职。朝廷将他调回朝中担任右武卫大将军,将容管经略使张茵提拔为岭南西道节度使。
06 高骈镇安南
张茵同样不敢惹事,朝廷三番五次催促他进攻安南,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脱。
不得已之下,曾为朝廷推荐了名将王式的宰相夏侯孜,又向朝廷举荐了高骈。朝廷随即任命高骈为安南都护,让张茵将所辖军队全部授交于他。
高骈是我国晚唐史、五代史甚至越南历史中都绕不开、躲不过的关键人物。
他出自渤海高氏,祖籍幽州(北京),祖父是宪宗时平定西川的名将高崇文,世代均为神策军将领。他不仅武艺高强、韬略出众,还非常喜欢读书,写的一手好诗,《全唐诗》中收录有他的诗集。
高骈诗作
由于神策军自唐德宗开始就由宦官控制,他的禁卫军出身以及出众能力自然得到神策左、右两军高级宦官的认可,很快晋升为右神策都虞候。党项叛乱,他率神策军戍守长武(陕西咸阳长武县)屡立战功,被晋升为秦州(甘肃天水秦州区)防御使。期间,他诱降吐蕃将领尚延心及浑末部一万多帐落,收复了河(甘肃临夏)、渭(甘肃陇西东南)二州,随后又出兵平定了凤林关(又名安乡关,在今甘肃临夏县西北)。
总之,这是个放在哪里都会作出一番伟业的“牛人”。也正是因为有了前期的积累,这才使他日后得以扬名安南、永存青史。
高骈接到这个烫手的山芋,没有丝毫的推辞婉拒毅然前往,临行前赋诗一首:
曾驱万马上天山,风去云回顷刻间。
今日海门南面事,莫教还似凤林关。
此时的他踌躇满志豪情满怀,远不是若干年后那个拥兵自重、背叛大唐的军阀。
咸通六年(865年)七月,高骈一到海门(广西玉林博白县东南,因安南已失,行交州及安南都护府暂驻地)即刻着手治理军队,同步展开进攻安南各项准备。
监军宦官李维周厌恶高骈,想要借机除去他,屡次催促高骈发兵。高骈只得带五千人先行出发,约好届时由李维周率军接应。谁知高骈一走,李维周便约束余众不得支援。
九月,高骈到达南定(越南北部南定省)。
峰州(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南凤州)有南诏军近五万,大部分人都在收割稻谷。高骈趁其不备突然发起进攻,击溃南诏占据峰州,并将收割的稻谷全部缴获因粮于敌。
经此一战,高骈在峰州站稳了脚跟,与南诏形成对峙局面。
咸通七年(866年)六月,南诏王酋龙派善阐节度使杨缉协助安南节度使段酋迁防守交趾(越南河内)。大唐监阵敕使韦仲宰率七千人到达峰州,与高骈会合。
高骈有了军队就开始进攻南诏,屡次击败敌军。报捷文书送到海门,却被李维周扣住不发,数月间没有片言只语传回朝廷。
唐懿宗虽然荒唐不理国政,但也知道南部边境安危的重要。见高骈走了这么久都没有消息不禁有些奇怪,便询问监军李维周。李维周巴不得懿宗有此一问,添油加醋地诬告高骈驻军峰州逗留不进。懿宗大怒,诏令右武卫将军王晏权接替高骈,征召高骈回朝准备加以重责。
而此时,那个被诬告的高骈却在交趾大杀四方,打的南诏节节败退,无奈之下龟缩在交趾城里固守。
十多天后,交趾城的南诏军已被围得接近崩溃。城破在即,王晏权的文书也到了,告之高骈已被撤职,由王晏权接替他,并与李维周发兵前来。
要说这高骈心胸确实大,怪不得能成大事,二话不说将军队交付韦仲宰就即刻北归。
眼看到手的胜利就要泡汤,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
这还要感谢那个监阵敕使韦仲宰,他与李维周同为宦官,做人的差距却是如此之大。
高骈在峰州第一次击败南诏时,韦仲宰就派出小宦官王惠赞,与高骈麾下曾衮共同前往京师报捷。两人乘船在海上恰好遇到东边海面旌旗招展,询问过往渔船,说是新任安南都护和监军前来。两人知道李维周与高骈不和,怕被李维周扣住报捷文书,便找了个小岛躲起来。待他们过后随即动身急赴京城报信,懿宗得到奏报大喜过望,加封高骈检校工部尚书,重新镇守安南。
高骈走到海门镇见到朝廷诏令即刻返回战场。
再说王晏权,他虽也算将门之后,却是怂包一个。军中事务不管大事小情全要禀报李维周,而李维周贪婪凶残不务正业。这两大活宝惹得军中将领离心背德根本不听指挥,这下便宜了那帮被困在交趾城的南诏人,趁机逃走了大半。
高骈到位后重新激励将士展开猛攻,不久就攻克了城池,斩杀了南诏国安南节度使段酋迁,斩首三万余级,南诏大败而逃。高骈又接连攻克当地依附南召的两个部落,诛杀了他们的酋长,军威之下当地民众一万七千余人复归大唐。
截此为至,历时十年、死伤二十余万人的交趾争夺战,最终以大唐胜利而告终!
咸通七年(866年)十一月,大赦天下。
诏令驻安南、邕州、西川军队各保疆域,不再进攻南诏。派使者到南诏告谕,如若重修旧好,前事一切不计。在安南设立静海军,任命高骈为首任节度使。
高骈修筑安南城,周长约三千余步(古时一步约1.5米,共4500米左右),建筑房屋四十余万间,现在的越南首都河内就是在此基础上建设发展而成。
他还针对交州(越南河内)至广州的水路多有巨石阻挡航运不便,招募役夫整治江道,沟通交、广间的物资运输,开通了“天威径”(潭蓬古运河)。自此之后,“舟楫无滞,安南储备不乏”。
天威径
后来的越南李朝开国之君李公蕴在《迁都诏》中称赞
“高王(高骈)故都大罗城,宅天地区域之中,得虎踞龙蟠之势,正南北东西之位,便江山向背之宜。其地广而坦平,厥土(那里的土地)高而爽垲(kai三声,干燥而高)民居蔑昏垫之困,万物极蕃阜之丰,遍览越邦,斯为胜地”。文字资料来自《资治通鉴》;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肯定,您的留言是对我最大的鼓励!